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丧礼

(2011-10-25 17:17:56)
标签:

转载

分类: 好文转帖
原文地址:丧礼作者:吴天枢

丧礼

 

人固有一死,或死的其所,或无声息。但是无论贵贱、贫富,人只要离世而去,其亲人、亲戚、好友、知交必定产生悲哀、怀念之情。古人讲:“养生者不足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所以在古代,非常重视丧礼,主要包括讣告、招复、小殓、大殓、成服、吊祭、出殡、服丧等活动,要持续三年时间。经过漫长时间的演变,人们逐渐舍去了很多迷信的、愚昧的风俗,随之也将一些尽孝活动省略,但是有些有益于教育后人的习俗,还是需要我们在料理丧事时注意保留和挖掘。人在将息之时,近邻或亲人要为病人剃头、梳理、擦洗一番,讲究要干净。然后穿上寿衣,静候归天,表明不失衣。民俗理念认为人死要去阴曹地府报到,所以人死时要在嘴里放些碎银,说是不能空回,要在奈河桥和阎王殿门前送给护卫和把守,便于顺利通过。同时还要给死者历代祖宗带些银钱。这时近邻已将堂屋或上房的家具腾空,将亡人头朝门(有的头脚靠墙)安放在堂屋。叫“停”。停放后还要准备草木灰和麸皮混在一起,从亡人停放处一边撒一边化纸,口里还喊着亡人的名子或对亡人的称号,让阴魂跟到大门外,叫“引魂上路”。“引路”后孝子才化纸举哀,听到哭声后街坊近邻都会前来帮助料理丧事。一是请风水先生察看发丧坟地和发丧吉日;二是请执事者;三是请人报丧;四是请厨师、文笔师爷。这时孝子悲哀之至,昏天暗地,一切由执事者主持,近邻帮忙置办丧饭。有头衔的人、有功绩的人去世还要组成治丧会,由组织出面为其致悼词。农村有文化、有经济能力的家庭或做道场,请道士念经,或举行家祭。丧事一般在农村体现两大特点,一是人死后盖棺定论,未免要用一些赞颂之词,则儿女是否孝敬父母,以亡人享福或受罪来评论后人。二是人死可以看出乡间邻里的团结气氛,即使原来有矛盾纠纷,都会不嫉前嫌,赶来奔丧,所谓送死当大事。治丧期间最具教育意义的还在于书写对联、祭文和说娘家话。这里就死丧民俗在文笔方面做一介绍。

 

   一、治丧

   (一)讣告

 

   不孝男***等侍奉无状痛遭

   显考(妣)*公*(母)**老大(孺)人,恸于**年*月*日*时寿终正(内)寝,距生于**年*月*日*时享寿(年)**岁。孝男***等亲视合敛,遵  礼成服,停柩在堂,朝夕哀奠,谨择**日随俗建斋至**日告竣,**日家祭成主,**日**时发引安葬**处**山之阳叨嘱

   世族、友戚(并列齐头)谊谅蒙矜恤瓣香寸楮概不敢烦,谨阻确辞哀此讣。

   闻

                                                        孤(哀)子**  泣血稽颡

                         降服子**  泣血稽颡

                      齐期孙**   泣泪稽颡

                      齐五月孙**  拭泪稽首 

                      齐三月孙**  拭泪稽首 

                      斯服侄**   泣泪稽首

                      功服侄孙**  拭泪稽首 

                    缌服侄曾孙**    拭泪稽首 

                    护丧功服侄**    拭泪代告

 

 

   又式

 

   哀启者:先慈*门*氏**太夫人,恸于**年*月*日*时*分寿终内寝,享寿积闰*十有*。家眷等随侍在侧,亲视含殓,即日遵礼  成服,谨订*月*日举行祭奠议式,一午连宵开光冥路,接引西方。泪涓于*月*日*刻由丧居扶柩发引至某地   忝属

   姻亲族世乡友谊哀此讣   闻

                      孝男:**  同泣跪启

                          丧居:  **

 

 

   书写讣告要点

 

   (1)父丧子、夫丧妻称杖期生,如父母在则称不杖期生;祖父母丧长子已逝,长孙称承重孙,名列诸子之前。男丧称正寝,女丧称内寝,年满六十称享寿,六十以下称享年。

 

   (2)丧者有衔则在享寿后面书政治面貌、学历、最后官衔位。

 

(3)讣闻第一式治丧请僧道加书随俗建斋寸香瓣楮概不敢烦。在正文谨择后加书*月*日起随俗建斋至*日告竣,不请僧道书叨蒙矜恤,祗以擗踊,余生荒迷失次谨阻确辞。

(二)红幡、铭旌书写式(竖式)

 

   1.红幡:金童持宝节   玉女捧灵芝  仙鹤下来迎

       乘鸾归西去   彩云随步起  逍遥上南宫

 

   2.铭旌:

   公元故*寿显妣(考)*慈母讳(严父)**孺人(府君)真魂正魄荣归佳城之  铭旌

 

   又式

   敬乾、大壶范(齐头)*老府君讳(孺人)**金(木水火土)干支年*旬晋*荣归佳城福安之  铭旌

   又式

   三魂如在

   太乙元冥神虎宝幡引领摄招亡过*慈母讳(严父)**孺人(府君)形魂真魄附此华盖引道而行

   七魄昭然(三)灵位、牌位书写式(竖式)

 

   1、灵位书写式:

 

   例赠*寿显考(妣)太父(母)讳**府君(孺人)形魂真魄之灵位

 

   2、牌位书写式,在形魂真魄前加“列祖列宗”为宗牌。

 

   3、鹤背灵位书写式在形魂真魄后加“驾鹤升迁”。

 

4、“讳”占半格错位书写。

 

二、孝服

(一)丧服名称款式

 

   不缉曰斩衰(音催),缉之曰齐(音咨)衰,论丧之有轻重,九月为大功,五月为小功,言服之有等论。

 

   等论,等级伦次。斩衰用极粗麻布为之,斩者不缉也。齐缉用次等麻布为之,齐缉也,此服次于斩衰者。九月者物之终也,大功者言布之用功粗大也。五月者,阳之终也,小功者言布之用功稍少也。三月之服曰缌麻,其缕细絮也,又以麻为之。斩衰三年服、齐衰一年服,大功九月服,小功五月服,缌麻三月服,袒免无服,杖期一年。

丧服礼制不外乎正、加、降、义四服。服者辨分,以达其情。自斩衰以至缌麻,而分亲疏。

 

   正服:子为父母故,斩衰三年。祖父母丧齐期,嫡孙期年,众孙大功。曾祖父母丧称小功,小功五月服。高祖父母丧、元孙缌麻三月服。

 

   加服:长子已死,长孙承重者斩衰三年。

 

   降服:抚子、嫁母、出母、父母在妻亡者降报不杖期。

 

   义服:慈母亡,继母抚养大者义服斩衰三年。子随母下堂继父故行期年之服。

 

   (二)哀杖款式

 

   父之节在外故杖取乎竹,母之节在内故杖取之桐,孝子之杖曰哀杖,为扶哀痛之躯故曰哀杖。其制上园下方,长齐心,本在下。

 

   三、挽联

 

   (一)挽幛

 

   (1)通用挽幛

 

   挽男祭幛

 

典型安仰   悲失典型   南极星沉   硕德流芳   老成凋谢

驾返蓬莱   跨鹤仙游   仪型足式   蓬岛归真   一乡失望

忠厚流思   梦成千古   悲凋硕果   哲人其萎   音容宛在

名远德高   大雅云亡   良操美德   殿记灵光   英灵随鹤

仙驭难回   清白一世   福寿全归   恩深似海

 

   挽女祭幛

 

宝婺星沉   瑶池日落   彤管流芳   德门寿母   女宗失仰

瑶池赴宴   宝淑星沉   淑德卓哲   鸾影西归   婺星云迷

慈云失仰   名传女史   母仪足式   阃范难忘   母仪千古

慈颜永存   慈帏摧足   懿德永昭   温恭淑慎   懿范永存

壶范常存   妇德无愧   名耿百世   驾鹤西归

 

   (2)挽岳父母祭幛

 

泰山其颓   雾隐泰山   东岳陨坠   半子失恃   年高德邵

永怀泰岳   泰水其寒   永怀岳母   泰水西流   望泰水寒

瑶池永乐   教诲难忘

 

(3)挽叔伯母祭幛

 

视吾犹子   梅冷云寒   遗徽长在   竹林风寒   安息仙乡

眷顾深思   推思犹子   遗容宛在   慈训夙亲   婺焕弧南

觞晋椒樽   百世流芳

 

   (4)挽舅父母幛

 

痛切渭水   神伤渭水   泪洒州门  

慈容顿杳   懿训难忘   德门流芳

 

   (5)挽姑父母幛

 

常怀典范   遗德长存   嘉风永传   诗赓萝茑   驾鹤西天

 

(6)挽兄弟祭幛

 

雁行失序   愁系竹林   泪弹荆树

雁阵折翼   林梢夜寂   鸿雁声哀

 

(7)挽外祖父母祭幛

 

痛切含饴   寿高德望   子肖孙贤   

厚德芳名   驾赴瑶池   仙居蓬莱

 

   (8)挽姨父母幛

 

村称典范   里赞楷模   音容遽渺   顿失慈容   缅怀遗训

驾鹤西归   驾返蓬莱

 

   (9)挽姐妹祭幛

 

手足分离   骨肉解剖   雁行折翼 

飞去一凤   患难失顾   分痛有谁

 

   (10)挽孀妇祭幛

 

柏舟节操   冰清玉洁   清白终身

冰亮两面   懿德堪夸   贞操典范

 

   (11)挽师长祭幛

 

良师楷模   学生师表   后人典范教育英才   壮志千秋   竹帛流芳

 

   (12)挽同学祭幛

 

一脉师承   兰摧蕙折   壮志未酬

鹤唳九皋   星陨人间   修文悲遽

 

   (13)挽友父母幛

 

教子有方   德泽难忘   风凄秦地 

云暗半天   笑貌犹存   空忆白云

 

   (14)挽邻居祭幛

 

芳流梓里   德及梓里   乡村典范

诚逾手足   睦邻遗范   闾里称贤

(二)挽联

(1)通用挽联

 

挽男联

 

苍松长耸翠,古柏永垂青。     美名留千古,忠魂上九霄。

 

雨洒天流泪,风号地哭声。     一生行好事,千古留芳名。

 

徒饮千行泪,只增万斟愁。     寿终德望在,身去音容存。

 

一生树美德,半世传嘉风。     天不遗一老,人已是千秋。

 

相逢至今犹可想,旧游何处不堪哀。 

 

公去大名留史册,我来何处别音容。

 

悲声难挽流云住,哭音相随野鹤飞。

 

三更月冷鹃犹泣,万里云空鹤自飞。

 

扫榻飞烟惊化鹤,卷帘留月觅归魂。 

 

椿影已随残云去,桂香犹逐好风来。

 

流水夕阳千古恨,暮云椿树一天愁。 

 

壶中日月三生梦,海上云山万里秋。

 

夕阳流水千古恨,春露秋霜百年愁。 

 

三径苍松含露泣,半窗残月带风寒。

 

千卷史书怀拥座,一帘风雨忆篝灯。 

 

人间未遂青云志,天上先成白玉楼。

 

群山披素玉梅含笑意,诸水放悲鸣柳动伤情。

 

生前德望似松凌霜雪,殁后高风如水照青天。

 

多少人痛悼斯人难再得,千百世最伤此事莫重来。

 

风惨云凄对青灯而自苦,山颓木坏痛绛帐以空悬。

 

少者亡老者存数成难测,天之涯地之角情不可终。

 

松柏侣君一生错节风霜苦,芝兰契我毕竟深情肝胆知。

 

明月不长圆过了中秋终是缺,高风安可仰如何一别再难逢。

 

诏里风杖头鸠德望年华归九老,笔下茶胸中竹文章事业足千秋。

 

樽酒昔言欢烛剪西窗犹忆风姿磊落,人琴今已杳梅残东阁只余月影横斜。

 

交好数年善劝过规尘世难逢此知己,文章万卷学优教广风流抱恸我端人。

 

挽女联

 

女星沉宝婺,仙驾返瑶池。     名标彤史范,望断白云乡。

 

淑德标彤史,芳踪依白云。     落花春已去,残夜月难圆。

 

  花因春寒泣,鸟因肠断哀。    户寂凄风冷,楼空苦雨寒。

 

天下皆春色,吾门独素风。     白云悬影望,乌鸟切遐思。

 

宝婺光沉天上宿,莲花香现佛前身。

 

倚门人去三更月,泣杖儿悲午夜寒。

 

身似芳兰从此逝,心如皓月几时归。 

 

慈竹临风空有影,晚萱经雨不留芳。

 

芳草清幽香满院,凄风苦雨泪盈门。 

 

西池驾去归王母,南国辉空仰婺星。

 

梦断百堂风雨梨花千古恨,机悬东壁秋风桐叶一天愁。

 

细雨凄迷万里名花凝血泪,音容寂渺清溪流水助哀声。

 

泣杖子凄中夜慈乌三鼓月,断机人逝北堂萱草五更霜。

 

菊径荒凉冥漠秋郊悲雨泣,蓉成缥缈苍茫野陌怅风凄。

 

夜月冷荀帏尚有余芬留德曜,秋风鼓庄缶不堪清泪洒安仁。

 

凉月写凄清环砌秋声听倍惨,慈云归缥缈空庭落月恨如何。

 

数不尽心酸在生前损子丧女肠已断,总难干泪水虽逝世孤孙寡媳死犹牵。

2)挽父母联

 

   挽父联

深恩未报惭为子,隐憾难消忝作人。

 

多感佳宾来祭奠,深悲严父去难留。

 

严父英灵长伴祖,孝儿哭泣那寻亲。

 

慎终不忘先父志,追远常存孝子心。

 

思亲腊尽情未尽,望父春归人未归。

 

守孝不知红日落,思父常望白鹤飞。

 

念遗言垂为家训,悲去日适隔春风。

 

父逝悲从心头起,子存教诲记永年。

 

心因父逝心滴血,月望儿悲月无光。

 

只见三秋多苦雨,谁知九月别严父。

 

屋内儿女嗟父逝,门前吊客履霜来。

 

勤劳美德儿孙永继,俭朴家风后代莫忘。

 

福寿全归音容宛在,齿德兼隆名望常存。

 

陈词祭酒表赤子孝意,洒泪讴歌悼严父英灵。

 

音容宛在勤劳一生传佳话,神魂离去芳名百世著清风。

 

情切一堂红泪相看都是血,哀生诸子斑凛忽变尽成麻。

 

亲厌尘纷寿终正寝归蓬岛,儿悲手泽眼流双泪滴麻衣。

 

音容莫赌伤心难禁千行泪,亲恩未报哀痛不觉九回肠。

 

多年教诲音容笑貌永铭心下,一朝诀离言谈举止化作几行。

 

爸爸急辞尘临别未曾留一语,妈妈情难舍号嚎痛哭泪千行。

 

年逾八旬四代同堂睦邻友爱千村颂,身历三朝一生劳动勤俭美德万古传。

 

千辛万苦兴家创业沐雨栉风累到死,一时三刻遽赴黄泉霜寒木落恨苍天。

一生辛苦谁知听诸父道扬愈增悼痛,数载劬劳未报听慈帏教命祗进饔飧。

挽母联

 

空悬月冷人千古,华表魂归鹤一声。

 

严父早逝恩未报,慈母别尘恨终天。

 

隔世遥望慈母容,三餐嚼碎孝子心。

 

莫报春晖伤寸草,空余血泪泣萱花。

 

慈竹当风空有影,晚萱经雨不留香。

 

椿树早凋悲未已,萱花忽殒恨如何。

 

惊春花染杜鹃血,倚门深得子规啼。

 

洋霜高洁传幽德,圭壁清华表后贤。

 

世上痛无救母药,灵前哭煞断肠人。

 

慈母一去杳无影,怜儿千声呼不回。

 

但愿此景成梦景,怎奈哀情是真情。

 

慈母今朝登仙去,孩儿时刻盼魂归。

 

恩似海深悔未报,泪如泉涌苦难言。

 

看月瞻云慈容在目,期劳戒逸母训铭怀。

 

来日尽心瞻养敬严父,今朝披麻戴孝拜慈亲。

 

杜宇伤春泣残血泪悲花老,慈乌失母啼破哀声夜光寒。

慈祸及贤慈当日顽梗悔已晚,愧为逆子终身沉痛恨难消。

 

慈母别红尘悲泪洒遍东西院,儿女披素孝白雪堆满南北山。

 

双泪只偷弹怕憎老父衰年痛,一朝成永诀怎释儿曹寸草哀。

 

作客寓他乡电讯惊传慈母逝,奔丧回梓里悲怀莫释孝儿哀。

 

兄三月辞尘母腊月逝世悲事重重肠寸断,

我四旬将至父八旬快临忧心戚戚泪长流。

 

(3)挽祖父母联

 

   挽祖父联

 

尚留高风传,且看亮节昭。

 

一夜秋风狂摧祖竹,三更凉露泪洒孙兰。

 

风起云飞室内犹浮戒子语,月明日暗堂前似闻弄孙声。

 

寂寞乾坤邈笑一公何所在,凄迷苦雨哀哉两字弗堪闻。

 

乌养未终怕读陈情表,鸾骖顿杳尤作痛心人。

 

祖德本堪传耕种书田共荷贻谋燕翼,

先芬徒泪讼抚摩盘石何以虑竭鸟私。

 

我父常年在外祖父操劳教养费尽心血,

吾公永别尘凡孙儿深恩未报痛断肝肠。

 

   挽祖母联

 

祖母仙游千载去,诸孙泪洒几时干。

慈竹风摧鹤唳一时悲属纩,西山日落鸠杖只影恨含饴。

 

慈训长昭谨守燕谋毋或失,深恩未报情陈乌哺永难忘。

 

前奠我父后奠祖母前后颠倒千古恨,

早作孝子迟作孤孙早迟错列百年愁。

 

我慈早年亡祖母操劳抚育费尽心血,

奶奶今日逝孙子未报洪恩痛断肝肠。

 

酷暑痛伤心八秩余年祖妣已先乘鹤去,

新秋垂泪眼一堂四代群孙于此效鹃啼。

 

4)挽外祖父母联

 

 

   挽外祖父联

 

美德堪称典范,遗训长昭子孙。

 

祖颜自后从何视,善训而今总莫聆。

 

灵鹊苦传声纵属铁石亦为洒泪,

骑鲸向何处凡此外孙怎不伤悲。

 

厚谊附饴含从前雅嗜枣梨唇赐宠言蒙眷爱,

深恩承岳载此后倘闻丝竹缅怀往事益吹嘘。

 

   挽外祖母联

 

带去暮年残月, 留来厚德芳名。

 

仙驾返桃源堪叹落花流水去,

挽歌起村后敢教明月送魂归。

 

萱幄喜长春视外孙如孙慈恩未报,

莲台已仙去随老母哭母悲泪难干。

 

想外公亦越古稀每听阿母长号转使老人多流泪,

念吾父应从地下倘问诸儿情状为言宅相恐无成。

5)挽舅父母联

 

   挽舅父联

 

千古白眉增大息,廿年青眼益酸辛。

 

晋重儿车马长辞神伤渭水,谢安石室房依旧泪洒州门。

 

明水不长圆桂子香时舅已逝,高风安可仰菊花开后甥方来。

 

天边忽殒少微从今小草无知奚所瞻依成宅相,

地下若逢先父但说灵萱倘健莫提困顿到孤儿。

 

   挽舅母联

 

笑貌今犹在,嘉风永世传。

 

慈竹风摧长有遗徽留懿范,含桃雨润不堪清酌奠灵帏。

 

一年间欢聚几何春来春去霎时见背,

二月中悲同罔极河南河北两地伤心。

 

懿训最难忘霜萎灵萱自愿庸愚惭宅相,

慈容今顿杳风嘘小草未曾报达到春晖。

(6)挽岳父母联

 

   挽岳父联:

 

半子无依何所奈,东床有泪几时干。

 

大岳无云慈雨润,东床有泪滴洋清。

 

丁年病入黄泉路,午夜惊颓大岳锋。

 

锋顶大人嗟已矣,膝前半子痛如何。

 

公不少留风采伤心分半子,吾将安仰音容已杳隔黄泉。

 

半子情深叨预鲤庭诗礼训,三山迹杳忍教鹤驾海天秋。

 

德范堪钦惟冀泰山常荫婿,鹤龄方祝孰期冰鉴顿捐尘。

 

大事帮小事助如此岳父情难舍,

孝未尽恩未酬无才女婿最堪悲。

 

   挽岳母联:

 

自入婿乡蒙厚爱,何堪甥馆杳慈云。

 

西地驾杳归金母,南国先沉仰婺星。

 

莲蕊生香有子心中无限苦,萱花遽谢出人意外不胜悲。

 

获选昔乘龙欣喜床东夸袒腹,游仙今驾鹤凄凉堂北拜遗容。

 

半子荷深恩玉镜台前承色笑,一朝悲怛化璇闺堂上失慈晖。

 

难就排因就解处处关心爱戴帮助超生母,

孝未尽恩未酬滚滚珠泪长流短滴拜英灵。

 

爱女爱婿回忆寻常缅思义薄云天未报涓埃无限恨,

秋风秋雨几多感慨忽报波寒泰水更增半子一番愁。

(7)挽伯叔父母联

 

   挽伯父联

 

一世勤劳俭朴,终身浑厚和平。

 

永别儿孙功业在,长辞盛世遗风存。

 

想当年画虎诫严玉树交亲叨厚爱,

痛此月乘鸾去渺竹林挥泪有余哀。

 

伯氏分为尊而今难听阿父谈诗春草池塘增寂寞,

国事本最大从此愿与棣萼协力神州大地有人来。

 

   挽伯母联

 

苦雨凄风问归何处,嘉言懿训痛相当年。

 

乌诉春愁花落竹林人去后,诗陈秋感风摧萱草月明时。

 

痛伯母寿届稀龄夏日炎炎伤驾鹤,

叹侄辈情深服重夜悲耿耿泪啼鹃。

 

侄子何知喜荆枝一树分荣每祝萱堂多大寿,

遗徽长在愿棣萼双方济美莫言葱肆少贤才。

 

鹤驾驭冬阑我欲招魂百五日苦雨凄风问归何处,

乌江伤春永情原犹子七十载嘉言遗训痛想当年。 

 

   挽叔父联

 

遥望竹林空堕泪,徒叫马诫孰遗书。

 

一世勤劳范示乡里,毕生俭朴泽留村邻。

 

昔年训诲亲承犹子鲤庭聆教范,此日音容顿渺儿曹马诫感遗书。

 

叔父早魂飞梅岭云寒未知何年还驾驭,

比儿常泣泪枫江月冷怕逢簿暮听乌啼。

 

幼侄无知想当年训诲谆谆眷顾深恩同无极,

悲叔忽逝叹今日音容寂寂空瞻遗像有余哀。

 

小子愧庸才平时杖履追随辄喜竹林叨训诲,

吾家多旧德此后门庭辑睦永教棣萼入诗歌。

 

   挽叔母联

 

勤俭持家半生最怜叔母苦,报酬无地六亲都为比儿悲。

 

大好竹林游厚谊比儿竟日清淡慈眷注,

无端萱草萎传言诸弟急时御侮孔怀呤。

 

幼年失恃仰何慈云画荻著贤劳分得恩情及犹子,

远道相依遽歌薤露蓬山嗟缥缈更谁孤苦念零丁。

(8)挽姑父母联

 

   挽姑父联

 

身逝音容宛在,风遗德业长存。

 

完来大璞归天地,留得和风惠子孙。

 

一生俭朴留典范,半世勤劳遗家风。

 

勤以持家善教子女生前诸事无荒废,

乐于助人声闻亲邻殁后何人不含悲。

 

宗德独嗟参术无能二竖入膏肓一病竟不起,

教子怎堪芙蓉衰老双眼洒珠泪千栽永别离。

 

公何憾乎生平肆志徜徉有先畴有旧业有祖功,

姑其寡矣半世躬操井臼能茹苦能含辛能相夫。

 

   挽姑母联

 

驾鹤西天去,留名人世间。

 

山容惨淡浑如梦,阃范留遗永不忘。

 

谊属先姑光耀门楣叨慈荫,恩深犹子诗赓茑萝寄哀思。

 

菱镜影孤哉惨听秋风吹落叶,锦机声寂矣愁看夜月照空帏。

 

   (9)挽姨父母联

 

   挽姨父联

 

儿孙称典范,邻里赞楷模。

 

悼念不闻亲教诲,情怀仍忆旧音容。

 

齿德兼尊犹执谦恭延后辈,典型具在尚留声望启儿孙。

 

冷雨追残春时节偏逢百五日,高风怀遗事音容遽杳九重泉。

 

姨父去难留风号鹤唳人何处,哀情惨大地月落乌啼霜满天。

 

小子有何知惟父母是依童年即谒高门早识邢谭通雅谊,

亲情原最厚痛音容顿杳今日来凭灵榇不堪茑萝失乔阴。

 

   挽姨母联

 

音容宛在,懿德永昭。

 

鹤驾遽西归痛姨音容从此杳,雁行竟中断伤予手足何以堪。

 

恩谊略同甥舅与吾母姊妹同行顿失慈容劳想象,

往来无向邢谭惟小子童蒙教诲缅怀遗训寄悲哀

(10)夫妇挽联

 

   妻挽夫联

 

花因春寒泣,鸟乃肠断哀。

 

碧水青山谁作主,花落遗孀总伤情。

 

鸾飞镜里悲孤影,凤立钗头叹只身。

 

燕阵残斜孤月冷,萧声吹断白云愁。

 

生前记得三冬暖,殁后思量六月寒。

 

裂肺撕肝小寻老,捶胸跺足妻哭郎。

 

郎果多情楼上冀迎萧史凤,妻真薄命冢前愿作舍人鸯。

 

生立奇功死留典范瞑目君无憾,

上侍高堂下抚子女重担我来挑。

 

数十年赤手起家你死料难如晚日,

八旬人白头永诀我生谅也不多时。

 

我的夫呀多年病魔缠身又饮恨长眠想起好伤心千点泪流千点血,

妻之命也十载株连遣返还含冤难诉哀哉直顿脚一声哭罢一声天。

 

夫挽妻联

 

生在百花先万紫千红弃妇首,春归三月暮人间天上总消魂。

 

仍似昨日与汝并看案头共研讨,恍然梦境近在咫尺对面不言欢。

 

数十年勤俭持家卿死料难如往日,

恍然间今生永诀梦乡方能晤汝面。

 

苦我半生可怜举案荆妻先归天上,

祝卿再世不遇登科夫婿莫到人间。

 

四十年赤手持家卿死料难如往日,

八旬人白头永诀我生谅也不多时。

 

今悲忍言哉看举室长号汝何可死,

长叹今已矣为一肩重任我且偷生。

 

(11)挽兄嫂联

 

   挽兄联

 

鸽原急难谁呼弟,雁阵惊寒我哭兄。

 

从今死后分人鬼,但愿生来再弟兄。

 

不图花萼终联集,何忍雁行各自飞。

 

雁阵霜寒悲折翼,鸽原露冷痛孤飞。

 

原上春深鹊鸽音断云千里,林梢夜寂鸿雁声哀月一轮。

 

训弟作人一生辛苦今犹在,持身涉世十分忠厚古来稀。

 

世事无常雁序参差哇去渺,音容何在鹊原寂寞痛归真。

 

   挽嫂联

 

自愧不才此后议围难遽解,敢忘懿德于今家政复谁操。

 

魂今归来夜月楼台花萼影,行不和也懿德风雨鹧鸪声。

 

鸿案溯遗徽执笔未能扬嫂德,

燕京传垂耗驰书何以慰兄悲。

 

回想幼年时绕膝相依如我母,

难疗今日病伤心何以慰吾兄。

 

(12)挽姐妹联

 

   挽姐联

 

贞静幽娴姐妹行中推独冠,凄凉寂寞杜鹃声里暗伤神。

 

萝茑昔攀依差喜女委得所,门楣今落寞更教弱弟如何。

 

鹤驾遽西归痛姐音容从此杳,雁行竞中断伤予手足何以堪。

 

忆昔时深荷提携得助长成蒙姐惠,

借此时忽传垂耗不胜凄楚哭委来。

 

   挽妹联

 

人羡陆家姑万事补缝能爱弟,我仪张玄妹一时荣秀不留春。

 

锦瑟共年华蟠桃料饮何姑酒,文章成薄命柳絮孰题讲女诗。

 

廿革溯于归效委无玷门楣誉,千秋痛永诀致甥有余风木悲。

 

   (13)挽弟、媳联

 

   挽弟联

 

竹径萧条平生壮志三更梦,云山迢递万里西风一雁衰。

 

劲节励冰霜定卜泷冈终有弟,衰年鲜兄弟可堪雷岸更无书。

 

雁翼折西风先我而生乃遂先我而死,

蛰音悲落日可叹在弟毕竟可叹在兄。

 

   挽弟媳联

 

与我弟共挽鹿车久传郝法,祭王母倏催鹤驾想伴何仙。

 

天生同命鸟中道分飞化今后,游仙魂不返忍看我弟悼亡诗。

 

   (14)挽内兄弟联

 

尔安归乎竞不顾少妇娇儿终期聚润,

我犹父也何忍对凄风苦雨冷夜招魂。

 

异姓亦弟兄甥馆联欢忧忆同寻春草梦,

深情谐伉俪闺房絮语不堪重读大雷书。

 

雅谊托丝萝平时甥馆言欢异姓何尝非乎足,

古人思风此乡雨后婿寄迹高怀谁与共壶觞。

(15)挽子女、女婿、侄儿、外甥联

 

   挽子联

 

宗悫乘风平生许波万里浪,昌黎共哀此日空悲十二郎。

 

春晖末报忍将忠挚伏东流,萱草已衰敢向冰天哭西风。

 

八秩有三年只望曾参善曾哲,一堂开四代哪知颜路哭颜渊。

 

   挽女联

 

弄玉结仙缘神女应归天上去,掌珠遭物忌奇珍未许世间留。

 

三载奉姑嫜可怜你教养未终此别竟成千古恨,

九泉逢汝母为道我精神大减不知还有几年来。

 

   挽女婿联

齐尔予并弃尔妻此际殊多不了事,

哭吾婿即哭吾女从今永作未亡人。

 

   挽侄儿联

 

少者殁长者存数诚难测,天之涯地之角情不可终。

 

廿余日家庭团聚把酒围炉为欢几何已成过,

十数年形影追随抱扶教诲视余扰父怎样思。

 

乘长风破万里浪宗悫少年时常谓此几应得志,

效谨敕戒轻薄行马援远道外而今寄语属何人。

 

   挽侄女联

 

极目成天然兰玉交香闻上苑,

化身不自在竹林老泪洒重泉。

 

犹子比儿从来锦字成文淬掌居然呼不栉,

浮生若梦此后玉台新咏招魂何处拾明珠。

 

   挽外甥联

 

舅犹父也平时面命耳提总望成龙成凤,

甥可表手此去人亡物在难免怨地怨天。

 

学富才优正鼓箧殚勤拭泪魏舒深有望,

天违人愿奈修文赴召呕心李贺竞无年。

(16)挽同学、朋友、弟子联

 

   挽同学联

 

万卷诗书我还读,一时风月向谁谈。

幸有高文垂宇宙,未圳壮志在中华。

 

岭表玉梅多减色,山阳寒笛不堪听。

 

学富雕龙文修天上,才雄倚马星殒人间。

 

我辈读书正希望鹏程万里,他山攻玉忽惊闻鹤呜九皋。

 

   挽朋友联

 

海内存知己,云间渺嗣音。

 

生前不卑不亢,死后可泣可吟。

 

赤心光昭日月,清名终古长留。

 

六书渊源秦汉文字,一夕解脱神仙之人。

 

未弥前恩顿作永别,追寻笑堵皆为悲端。

 

星暗遥天玉楼待诏,云迷沧海金阙修文。

 

千里吊君惟有泪,十年知怀不因文。

 

事业巳归前辈录,典型留与后人看。

 

犹似昨日共笑语,恍惚今时汝尚存。

 

白马素车挥别泪,青天碧海寄离言。

 

悲哉今日成永别,痛兮何时再相逢。

 

公去大名留史册,我来何处觅音容。

 

往日论文钦厚德,今朝追悼寄哀思。

 

壶中日月三生梦,海上云山万里愁。

 

断稿残编余手泽,白杨衰草尽哀音。

 

幽兰空觉香风在,宿草何曾泪雨干。

 

平生风义兼师友,来世因缘结弟兄。

 

挽弟子联

 

一载卧沉疴李贺床头呼阿弥,

十年间奇字扬雄门下失侯芭。

 

往日列门墙最怜年少美才常指青云期远到,

逆风吹噩耗顿触老人旧感重回白首忆前游。

 

   (三)祭祀联

 

三年聊表怀抱德,五世而慕孝常存。     母仪千古

 

常想音容非一日,不闻呼声已三年。     音容宛在 

 

三年守孝唯居心,百载违颜空遗恨。     草木念悲

 

白雪已作千载梦,血泪难忘三周时。    慎终追远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