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子(菓子),又叫油条。从南到北,早点摊儿都能见到。油条的形状是长长的,两根中间粘在一起的,尽管胖瘦略有不同,大致的形状还是一样的。
中国人的早点中,大饼、油条加豆浆是最常见的。和外国人的牛奶、面包夹鸡蛋相比,营养显然不如后者。
天津人所说的果头儿(注意:必须有儿话音,不能生硬地念成“果头”)的材质和加工方法其实和果子是一样的,只是外形上有所区别。果头儿外形介于方形和圆形之间,用料在一根果子到两跟果子之间。炸果子的师傅揪出一块面,用擀面杖横着擀两下,竖着擀两下,为了下锅能炸得透点儿,中间还来两道,他倒是想做成个正方形,早晨那么多人排队等着,正方形的四个角也就出来个大倒角,不可能那么规范了,要说果头儿是个圆形也不太确切,它的边是曲溜拐弯的,老师若叫你画个圆形,你画出这种形状,还不把老师鼻子气歪了。果头儿就是缩小了的大果子饼。大果子饼用面多,个头大,难免炸不透,果头儿的口感相比较起来就要好许多。
糖皮儿就是表面敷上一层糖的果头儿。糖,一般是红糖,也有加冰糖的。糖和面按一定比例掺和在一起加水和好,放在一边备着。您说:“给我炸个糖皮儿。”炸果子师傅揪一块面,再揪一小块备好的糖料敷在面上,拿擀面杖擀这么几下,放油锅里这么一炸,一个糖皮儿就得了。糖皮儿表面因有一层红糖附着着,吃起来有点儿甜味儿,颇受喜食甜食的人的喜爱。
有人跟炸果子的说:“给我炸个荷包蛋。”炸果子的师傅就会揪一小块儿面,炸出一个小果子饼。它的面积一般比果头儿小,厚薄比果头儿略厚,中间不划道儿。第一遍别炸老了,成型后捞出,在旁边开口。磕入鸡蛋。再放在油锅里炸二遍。成品外焦里嫩,里边还有个软滑的鸡蛋,吃起来口感不错,也有营养,挺受欢迎。天津人跟炸果子师傅说的“炸荷包蛋”不是直接把鸡蛋放在油锅里炸。也有人上班着急,干脆跟大师傅说:“给我炸个荷包。”虽然他把这个“蛋”字省略了,大师傅却绝不会把鸡蛋省略掉的。
天津人所说的“果箅儿”其实就是把比做果头儿稍小一点的面团擀大擀薄,薄如一张纸,再放在锅里炸。“果箅儿”因像蒸锅里的箅子而得名,却酥脆易碎,娇娇气气,一点儿不象憨厚皮实的箅子。炸果箅儿是个技术活儿。擀的不薄,炸得不脆,果箅儿就成了果头儿,这不让老少爷们笑话嘛;炸的稍一过火,果箅儿就糊了。果箅儿夹大饼,口感比用果子强。来套煎饼果子,人家会问你:“要果子还是要果箅儿?”你不妨一样来一套,比较一下。
以上所介绍的油炸食品虽然好吃,却都不宜常吃多吃。制作这些油炸食品和面时一般都要加入明矾,明矾里有对人身体有害的铝离子,铝沉淀多了容易造成老年痴呆症。另外购买这些油炸食品时要留心制作环境,暴土扬场,脏脏兮兮,就有可能造成“病从口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