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子弹飞怎么成了让唾沫星子飞  ?

(2010-12-22 12:27:33)
标签:

让子弹飞

姜文

葛优

刘嘉玲

周润发

冯小刚

郭志坚

娱乐

          让子弹飞怎么成了让唾沫星子飞  ?

                     丛心开史

    贺岁大片《让子弹飞》上映几天来,院线上座率节节攀升,在上座率决定收益回报率的简单公式之下,姜文团队的赚钱速度就像这部大片的名字一样,快似让子弹飞。就连“内地贺岁片之父”冯小刚也不得不感叹,《让子弹飞》确实拍的很好。《非诚勿扰2》没想跟《让子弹飞》飙票房,因为《非诚勿扰1》已经赚了,所以压根没指望《非2》赚大钱。姜大叔的《让子弹飞》能够大赚。陈凯歌等也不吝溢美之词,给了《让子弹飞》极高的艺术评价和票房预测。

           

    常言道: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观众看什么?毫无疑问是影片的内容。一部大片,无论前期宣传炒作如何卖力,如果内容毫无眼球吸引力,那么票房也绝对不会具有太强劲的感召力。而《让子弹飞》赢得高票房,足可以表明,《让子弹飞》上映效果已好到“令人羡慕嫉妒恨”,以至于有明星宁可自己掏腰包也要一睹为快。退一万步讲,它起码不至于烂到被归列为惨不忍睹到非中途退场之列,更不至于沦为如不加严打就不足以警戒效尤的文化糟粕之中。

    然而,《让子弹飞》并非就没有持不同意见者。日前,央视《新闻联播》的主播郭志坚就在其博客上撰文,痛批《让子弹飞》脏话连篇,“血腥场面和性暗示”把他折磨得只能提前离席。他还写道:“充斥全片的脏话(国骂)、血腥场面和性暗示把我这个普通观众折磨得只能提前离席。我不是电影专家,绝不敢对电影的艺术水准妄加评论,不过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我也知道,好电影里的硬汉形象绝不是用满嘴脏话塑造出来的,电影的吸引力也不是靠展示当众剖腹和把手放在女性敏感部位,更别说用山西话喊的下流语言,这些只能让观众感觉极不舒服。”郭志坚同时认为,这样的电影抛弃了社会责任,对青少年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我还见到有些影评人,对《让子弹飞》提出了这样那样的批评质疑,可能是针对某个情节,也可能是针对影片的人物,还有可能是其他一些看着不顺眼的地方。总之,《让子弹飞》没能做到让所有观众众口一词都满意。需要明确的是,莫说《让子弹飞》不能,就是《让炮弹飞》,《让原子弹飞》,它也绝不能做到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否则艺术就不称其为艺术,而应该叫鬼术或巫术了。 

    由《让子弹飞》的舆论反应,继而联想到《芙蓉镇》 、《色戒》等影片在上映之初引发的澎湃口水,不难发现,观者对影片评头论足,似乎已成了一种习惯,一种本能,一种情感宣泄。它表明,当代观众已经不再满足于被动地坐在影院里看电影,而在积极争取对电影急于表达个性化的话语权和审视权。客观而言,这不可避免会伤及影片及其制作团队的自尊甚至利益,但不能不承认,积极的、具有建设性意见的影评,它绝不是毒药,而是电影文化苦口的良药。关键在于我们以何种方式、何种心态、何种价值观来看待电影。

    《让子弹飞》搞成了让唾沫星子横飞,我觉得,并不是电影本身的问题有多严重,而是观众的口味太刁钻,心态太浮躁,价值观太多元使然。以至于,有些人愿意用精神文明办的眼光来审视涉黄的西部方言,有些人习惯用新闻联播的政治觉悟来纯洁《让》剧的言行,更有人希望《让》剧应该弄个洋妞当主角,中西合璧可以助中国电影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我的MY  God,标准单一化,价值多元化,《让》没被唾沫星子淹死,已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