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决定奖金北大要开学术倒车
丛心开史

近日,北大法学院宣布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教师工资将按工作量分配,方案规定,如果一名教授没有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所拿到的绩效工资可能不如一名刚参加工作的行政人员,而教师之间绩效工资可能相差几倍。引起该院多名教授的不满。(2月4日《新京报》)
针对这个工资分配方案,表示不满的绝不止利益攸关的教授,还有与该方案看似毫无关系的圈外人士,其中,尤以对“唯论文是举”表示强烈不满的群体为主,成为对该方案口诛笔伐的绝对反对派。
事实上,近年来,高校对发表论文的热衷已经近乎心态扭曲,在论文数量重于教学质量的指挥棒下,高校教师原本为学治学的健康心态被迫失衡,所以才会有博士论文抄袭、校长论文剽窃造假、院士论文遭人控告移花接木等诸多学术怪现场。我以为,与其说学术造假与个人学术修养、道德品质有关,毋宁说高校唯论文定夺的价值观是学术不端、教师失德的罪魁祸首。换而言之,五花八门的论文作弊,其实多是被逼出来的,教师们想潜心治学,此路不通,就极易拧着鼻子斗胆“变通”。
有数据表明,我国论文产业“蔚为壮观”,每年可创造10亿元GDP。英国著名学术杂志《柳叶刀》对中国高校“异乎寻常重视论文数量的做法”茫然不解,毫不客气地指出,论文抄袭与中国学术腐败不无关系。其实,《柳叶刀》算是刀下留情了,某种意义上说,畸形的论文数量苛求,已经成为中国学术腐败的源头祸水,受其污染的腐败还有枪手产业,权钱交易等诸多见不得阳光的学术污秽。
由此看来,北大法学院推出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是在不合时宜的结点上做出了错误的决定,不仅会伤害教师的权益,挫伤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而且还必将伤及公众对最高学府北大的殷切期待。那么指责北大逆势而为,开学术倒车,也就不可避免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