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钱眼开后告退的“失主们”,你们辛苦了
丛心开史
12月8日,南京两青年在路边发现了一沓现金,不捡钱冒雨苦等警察到来的事情经媒体报道后,两天时间里,这笔约11000元的钞票引来全国11名“失主”认领,每个人都声称钱是自己丢的。(12月24日《都市快报》)
制图:朱慧卿
阴天下雨不知道情有可原,可能是没听没看天气预报。可是丢没丢万八千元的巨款,心里也没数,这事情有人能说出口来,却未必有人能相信。尽管如此,面对11000巨款的诱惑,还是有居心叵测的人趋之若鹜,他们不惜撒谎编瞎话,甚至赌咒发誓,理直气壮地主张对这笔巨款的占有权利。一幕幕见钱眼开的闹剧,你方唱罢我登场,将金钱诱惑之下的生旦净末丑形象赤裸裸地晾晒在世人面前。
这是个让人哭笑不得的尴尬迷局,它让人迷惑,也让人清醒。迷惑的是,真有那么巧合的事情发生,十几个人同时在同一沓钱的方寸之地丢钱?清醒的是,人们还不至于傻到不懂几率估算的程度。更何况,利欲熏心的故态伎俩已经让人们具备了对奇闻的免疫力,并且能够在道德的天平上,一边放上11000元的现金,一边放上崇高或者鄙陋的砝码,来称量真假失主的道德份量。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这个世俗味道极强的论调之下,南京两位拾金不昧的青年,是两个十足的傻子,已经傻到不识巨款为何等好东西的程度。
但是他们的傻气傻得可爱,会让那个真正丢失巨款的失主心存感激,会让全社会面对道德课题的选择时多了一面鲜亮的镜子,从而引导道德向善,风气趋优。只是,向善的力量中,必然不包括把两个青年真正当成傻瓜的那些冒牌失主们,否则,他们也不会各怀鬼胎,大言不惭地报名参加11000元巨款的申领队伍。
还好,据当地警方说,“这些人也都很识趣,基本都是见势不妙及时收手了”。这说明,抱着侥幸心里的人退却了,怀着恶搞心态的人溜走了。这是个利好的消息,说明真相有望淘尽黄沙,见到真正的失主,也说明部分冒牌失主还没有丧失道德底线,还留有起码的廉耻之心,如果加以道德教化,他们极可能摒弃面对金钱诱惑时的恶念,转而成为向善的力量。
哈耶克的有限理性论说,在一叠无主的钞票面前,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天然地成为道德圣人。那11名“失主”也不例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