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挨打后以德报怨很傻吗
丛心开史
遇有患者需要做手术,之前的筹备中亲友们一般总免不了要开会商讨这样一个话题:“是不是给主刀大夫塞个红包?”待会议一旦达成共识——为患者生命计必须得“出点血”!那么接下来的事情便一切顺“理”成章——先行查看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地方拉住大夫,一番你推我让过后,悄然完成红包由患方向医方的位移。如果患者尚是意识清醒,亲友便会向其明示:“放心手术,大夫那里我‘明白了’。”
“明白”是明白了,但这里还是有让人糊涂的事,一方面是患者亲友犯糊涂,总猜疑若不给医生塞红包,人家就不能给患者好好做手术,就会把诸如药布、手术器械之类的啰嗦缝在皮肉里?另一方面,昧良心收了红包的大夫也犯糊涂,做手术救死扶伤本是医生的天职,不收红包才是硬道理,收了红包倒是到哪儿都说不出去的歪理了。倘若医患双方的信任到了非得靠红包来摆正的地步,那么可以肯定,至少有一方是陷入了极端的误区。
不过还有一种误区,是南充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大夫张品良最初留下的。《华西都市报》前天报道说,10月29日凌晨,28岁的张品良在病房值班时,从急诊科转来一名额头受伤的病人,当时还有一个20多岁的男子陪着他。两人都喝多了酒。突然,伤员说要上厕所,张品良告诉了厕所位置。不过张品良后来发现,这两个男子竟在开水房方便了,“多走两步就是厕所,再在开水房里小便呢?”张品良没料到,这一句话先是招来二人喝骂,随后又遭受那名20多岁男子的五记耳光……
令很多人不解的一幕就出现在张品良被打后——从昏迷中醒来,他甚至没来得及抚摸被打伤的脸,便急着为患者清创、缝合,一个多小时的手术,张品良以最崇高的医德报答了患者及其朋友的怨怼,他全然地享受着医生这个救死扶伤的神圣职业,仿佛之前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人们不禁为张品良的“反常行为”画上问号,与那些动辄就收受红包,甚至明示、暗示索要红包的大夫们相比,张品良是不是太窝囊了?作为手术大夫,他不但没有收到患者亲友红包,反而让保命的一方把救命的大夫给揍了,而且还以德报怨给人家做了一个小时的手术,是不是太过异类了?
事实上,这是我们陷入了极端的误区,是我们低估了作为大夫的张品良的职业道德,小瞧了救死扶伤职责在医生心中的崇高指数。所以才会对张品良被患方打骂后依然坚持施行手术的行为大惊小怪。我们应该改变思维定势,那样我们就能从新审视新时期的医患关系,就会增添更多的信任。
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著名的蝴蝶效应,其大意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那么在医疗领域,张品良何尝不是那只能够引起连锁反应的美丽蝴蝶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