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她们那最无私的爱感天动地

(2008-01-11 00:20:36)
标签:

我记录

感动瞬间

杂谈

分类: 看图说话
              她们那朴实无私的爱感天动地           
                         丛心开史
    写这篇博客时才留意,已有整整10天时间,不曾在博客里留下点什么了,哪怕是只言片语,或者是一个逗号。看着衰草遍地的博客,我不禁陷入自责,怪自己不该荒疏到把文字搁置起来,发霉变朽,毕竟,很多年以来,依赖文字已成惯性。文字给过我以感动,给过我以释然,给过我以激情,给过我以力量。
    于是,我再次拾掇起文字,任感动、释然、激情、力量,在没有格子的博客空间里纵情跳跃。那么今天,就由“感动”为我的博客来垦荒吧。
     感动一: 
       男童溺亡母亲悲痛欲绝将泥巴当亡儿喂奶
    “别拦着我,我要给儿子喂奶,他饿了……”昨日下午,在中山沙溪镇敦陶村,失去儿子的康小英拿起一块泥巴当做已经溺水身亡的儿子,给“泥巴”喂奶。前日傍晚,仅一岁半的男童何良彪溺死在离住所20米远的煤场过滤池内。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处并列的3个过滤池,每个面积约40平米,3米多深,池子四周无警示标志,也无安全防护措施。http://img1.qq.com/news/pics/8206/8206359.jpg

 

    1月8日傍晚,一岁半男童何良彪溺死在距离其住所不过20米远的煤场过滤池内,这是继男童朋朋1月3日晚掉入沙溪镇一建筑工地下水井溺亡后发生的又一悲剧。昨日,悲痛欲绝的父母以过滤池没有任何警示标识与安全防护措施为由,向煤场老板索要赔偿。

 过滤池水深超过3米

事发地在沙溪镇敦陶村内,昨日下午2时,记者赶到何良彪溺亡的过滤池,其父何聪福蹲在一旁神情恍惚。

 

“嘘!别闹,弟弟饿了,妈妈要给弟弟喂奶”,康小英一边对站在旁边哭泣的女儿说着,一边拿起一块泥巴,把泥巴当作已经溺水身亡的儿子,给“泥巴”喂奶。

 

赶来帮助何家处理后事的亲友向记者介绍到,何良彪自出生后就随同父母从湖南郴州老家来到中山生活,由于家境不佳,一家人在敦陶村一渔塘边搭建了几间猪棚以养猪为生,何家平时吃住也在猪棚内。

 

发生事故的过滤池共有3个池口并列,每口过滤池面积大约40平方米,过滤池四周堆满了黑色煤渣,这个过滤池为附近煤场过滤煤渣的配套设施,距离何家搭建的猪棚不到20米。为了测试过滤池的深度,何家一亲友特意拿来一根长竹竿插入池中,池水没过竹竿的长度,深度超过3米。“这池子这么深,大人掉进去都危险,更何况是小孩,池子四周既无警示标识,又无安全防护措施,煤场的老板应该负责。”何家一亲友愤愤不平。

 

溺水10多分钟被捞起

 

一岁半的小孩怎么会掉进过滤池?大人们对此十分自责。何聪福介绍,前日傍晚5时左右,当时大人们都忙着干活,康小英给猪准备潲水,“她才到猪棚转了一圈回来就发现儿子不见了,前后不到5分钟。”何聪福说,心急的妻子在敦陶村四周搜寻了一遍后仍没发现,自家猪棚旁的过滤池成了最大的疑点。

 

闻讯赶来的何聪福跳进过滤池捞救儿子,由于水太深,他的水性又不好,只得上岸用竹竿一点一点地探寻,约摸10分钟后,何聪福在过滤池正中心探到了一硬硬的物体,赶来帮忙的邻居潜水打捞出来,正是何良彪。“捞上来时已经没用了。”何聪福说,平时很注意小孩的安全问题,过滤池轻易不让小孩接近,“这次我们只是稍微疏忽了一下,没想到就发生了这样的悲剧。”

 

村委会协调双方善后

 

虽然何家承认自己在监护上存在一定疏忽,但他们认为煤场在安全防护工作上存在缺失,也应承担小孩溺亡的责任。据何家亲友介绍,事发后,煤场老板一直没露面,只是通过中间人传话:煤场出于人道考虑,给何家3000元慰问金,未被何家接受。

 

昨日,敦陶村治保会一负责人也前往何家进行调解,该负责人承认,煤场确实有责任,但他表示,何家搭建的猪棚属违章建筑,环保部门和该村村委会曾在去年多次下达搬迁的书面通知,但未被采纳。这位负责人表示,敦陶村委会将会协调何家与煤场间善后的赔偿事宜,如双方分歧太大,则只能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http://img1.qq.com/news/pics/8199/8199062.jpg

    
    感动二:身患软骨瘤却倾囊助学的贫寒女教师

    她无倾国倾城的容貌,更无婀娜的身姿,可她在我心中最是营口最美的女教师。
    她叫贾娜。从小身患一种罕见的疾病“软骨瘤”,简单来说,就是在全身所有关节都长着大大小小的骨刺。如果有患过骨刺的朋友应该了解那种疼痛,小小的一块骨刺就能让人彻夜无眠,痛不欲生,而她,则要同时忍受几百根骨刺带来的“痛入骨髓”的折磨。http://newsls.lnd.com.cn/userfiles/20081/image/caiss200801/0801083.jpg
    贾娜的父亲下岗,50岁的人靠当力工养家,她的妈妈患有和她一样的疾病,没有工作能力,是在许多好心人的帮助下,贾娜才完成学业的。
她坚强地读完了师范专业,毕业后当上了一名临时幼儿教师。她在幼儿园里是班主任,有的学生家长送给她礼物,塞给她钱,都被她一一拒绝,“我要是接受了那些钱,就对不起良心,不配做一名教师。”要知道,作为一名需要社会关爱,需要帮助,月工资只有500元的残疾人来说,那些钱是多么具有诱惑力啊。她不要家长的礼物和钱,自己掏腰包给孩子们买礼物,买玩具,买奖品,甚至给贫困孩子垫付入托费。
    在药品的控制下,贾娜的病情现在基本稳定,可她自己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病情。她不能劳累,不能快步走,不能长时间地运动。每当她想在黑板上写字,却抬不起胳膊,每当她走快了几步就迈不动腿时,那个一直盘踞在她心中的恐怖的念头就会冒出来——“说不定哪一天我醒来,发现自己不能动了,成为了一个废人。”
没有人能像她一样时刻担心那一刻的到来,她在找工作时问的第一个问题总是:“能否给我上养老保险。”她说:“我怕,我真的怕,万一那一天来了,我不能动了,我该怎么办?”可惜,她找过几个工作,却没有一个单位肯遵守一下那个刚刚堂而皇之颁布了不久的《劳动法》,没有单位给她上“三险”,这让她很失望。她也曾尝试去应聘公办教师,“体检环节就被唰下来了,他们没给一个残疾人任何机会。”
    虽然每个月只有区区500元的工资,可她却每个月把这些钱拿出一部分,帮助3名贫困儿童,每个月只给自己留100多元钱来消费。作为一名22岁的女孩,她也喜欢漂亮的衣服,喜欢所有女孩喜欢的一切,可她没有把钱用在自己身上,冬天她只有一件羽绒服,连续穿了一个月后,羽绒服已经脏得变了色,她唯一给自己买的一点小装饰是一顶毛线帽和围脖。她的门牙缺损了一颗,她也“问过牙医,修复那颗牙要500多元,我舍不得。”她的确舍不得,可她却立志“要帮助更多的人”,“我不图他们的回报,他们将来要回报,就去回报社会吧。”
她在一篇小说中写到:“如果有一天我瘫了,废了。我会签署协议,捐献出我的器官,这是我最后能帮别人的一点事情。得到器官的人很快乐,他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2004年2月18日9时40分,一辆从昆明方向驶往泸州的卧铺车在嵩待路待补收费站被一辆货车撞翻,致使15人死亡,19人受伤。在幸存者中,年龄最小的是一名未满一岁的婴儿。
  “哇哇”直叫的孩子躺在一直昏迷不醒的母亲身边哭了将近一个小时了,护士们用手轻轻抚摩着孩子冰凉的小手,细声细语地说:“她可能是饿了。”除此之外,便是氧气通过净化水时发出“突突”的响声。
  两个小时过去了,躺在病床上的母亲好像被孩子的哭声“闹”醒了。但不能说话更动弹不得,滚烫的泪珠从她的眼角无声地流下来。她眼睁睁地望着记者,好像想说什么。
  记者看着还在不停哭闹的孩子,突然明白了母亲的意思。在护士的帮助下,把头上插着输液管的女婴抱到了母亲的身边。孩子果然是饿了,她迫不及待地将小嘴伸到了母亲的怀里,咬住乳头吸吮起来,哭声戛然而停。此时,母亲焦虑的表情也缓和了下来。

  站在一旁的记者、护士无不为此情景黯然泪下。这是发生事故的第二天,在会泽县人民医院的一幕。
  这母女俩分别是此次车祸18名幸运者中,年龄最小的伤者和伤势最重的人,母亲张红敏因在事故中腹部受到重力挤压,腹腔内淤积了600毫升淤血,至今还未脱离危险。而孩子阳阳由于在撞车时被母亲紧紧护住,伤势较轻。
  车祸发生后的第三天早上,记者再次来到医院,刚刚能张口说话的张红敏用微弱的声音告诉记者,她家是云南昭通大关人,丈夫在一年前外出打工,不慎摔死。现在家有3个孩子,最大的男孩刚满4岁。而那个最小的孩子正是躺在她怀里不谙世事的女婴,当天正好是阳阳的周岁生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