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贼多”之说并非无厘头
丛心开史
东北人说事,常习惯用副词“贼”来渲染程度,如“贼好”、“贼帅”等。为了爽口,有时还会在“贼”字后缀个“拉”字,以突出份量之重。要说也怪了,我作为地道的东北人,每当听到这东北特色的口头禅,不但不生厌,而且还感觉“贼拉”舒服.
可昨天听到“贼”字时,我却无论如何也舒服不起来。原因是公交车上“贼太多”了,竟把我朋友的名牌皮包给“拉”了!
她给我打来电话陈述原委时说:“早上坐125路公交车,人挤人,像装鲫鱼的罐头。不知什么时候就被贼盯上了。等发现的时候,已经在网通的大厦里,准备掏包付款。一拉背包才觉情况不对头.细看,名牌背包已被贼豁开了一条口子。钱包没了,700多元现金没了,各种卡也没了。”
没办法,一下午的时间,她还得破费点,去跑各个银行,把卡挂失补办了,工作人员说,至少得14个工作日后方能办妥。
俺朋友“贼拉”生气,她说要知道这么倒霉,早上出门的时候就该查查黄历。同事们劝她就当破财免灾了。还有的朋友安慰她:“你看咱们沈阳的贼水平多高,瞧那背包上的口子拉的,齐齐整整,如果安个拉锁,说不定还能歪打正着发明一款新式的女士背包哩。”
咳,遇上“贼倒霉”的事,就得认栽,谁让咱们不长记性,不增强防范意识呢?吃一堑长一智嘛,以后再坐公交,“提高警惕,保卫包包”才是正事。
还别说,此话断然不谬。
在东北坐公交,遇到贼的情况还真不在少数,俺也曾经遭袭过。那是几年前的事了。有一天由沈阳去朝阳,因火车没座,就上了一辆“客货两用”的大客车。行至阜新地界时,已经晚上10点多,此时乘客们多被大客晃荡得厌厌欲睡,然我身体尚好,加之心里有事,就没睡着,遂拉住衣襟靠椅背假寐。
不一会儿,我感觉衣服被人轻轻拉开,直觉反应是招贼了!我摒住呼吸,克制自己不做反应,而任凭衣襟被人抽茧剥丝。慢慢地,那只手越来越放肆,最后竟直奔我钱包而来!我那个气呀,决定非当场逮住贼不可。主意已定,我便做好准备。就在贼手即将得逞之际,我突然由椅背弹起身体,劈手抓住那只贼手。
乘客们全醒了,在昏暗的灯光下,人们看清了那贼的丑态,原来他就是坐在我身边那位西装革履的青年!
不过这次有惊无险的经历,倒让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只要出差坐车,或者飞机,如果我随身携带足以找贼的现金,那么就会在睡觉前把钱包牢牢揣在里怀,然后双手抱胸,安然入睡。实践证明,这个方法屡试不爽,值得推而广之。
公交常有贼,如同南溟多产鱼。“贼多,就得防着点。你捉不了贼,就防着贼,尤其是喝酒乘车的人。”几年前,一位公交司机大姐在深夜里如此这般嘱咐我。
这话,我得来的最为深刻。
那是一个冬夜,我和同学一起吃饭。同学嘛,彼此都知道酒量,就没悠着。那哥们是个帅哥,魁梧的身材估计两桶啤酒都放不倒他,在他的怂恿下,我这个不喝正好的人喝了不少。临别时,他要打车送我,我说得了吧,自己能走,不但走,我还偏要坐公交车。
就这么强撑着,我踉踉跄跄地上了环路车,一直奔一经街的小家而回。不料,在酒精的作用下,我上了环路两分钟就奔了“南柯”了。不知过了多久,猛听到一声大喝:“到站了,你还不下车?!”我睁眼一看,是公交司机大姐,“到终点站沈阳站了。你怎么还不下去?”,“哦哦哦,我支吾着”。 大姐笑得不行了“肯定喝多了吧,丢东西没有?没丢算你幸运,车上贼多,你捉不了贼,就该防着贼。记住了?”
我千恩万谢地下了车,因为坐过站了,还得去找返程的环路车。好不容易等来了最后一辆环路,落座后我便提醒自己不睡觉,可是酒精这东西真是害人,晃荡了几分钟后又把我弄到“梦里水乡”去了。醒来时,车再次过了一经街n站了!!
下车时,冷风一吹,清醒了许多,我决定不再坐车,也不打车,干脆一直走回家,后来真的就走了,一直走了四十多分钟。那一天,我虽然差一点就赶上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但是没有在公交车上被贼袭击,至今想起来都觉得是件幸事。
突然,想到了前几天看卫视台的嘉宾访谈栏目,话题是关于女性骚扰的。由于嘉宾金巧巧说着说着就跑题到防贼了,所以众人就顺杆爬到公交防贼话题上。有嘉宾出招,说如果在公交上遇到贼,要如此这般防范:
一、千万要保持冷静,别慌张,心态最为重要。二、如果被袭击者是男人可考虑与贼过招,若是女性,则可凭借性别优势,来一声高八度尖叫,同时将高跟鞋的后跟跟上,真奔贼的脚部腿部猛跺、猛踹。三,如果发现有贼朝其他乘客下手,如果想见义勇为,也可智斗。比如见贼要伸手,就嗷一嗓子,见贼伸手就嗷一嗓子,如此以来乘客都被惊动了,贼就难得手了。
其实这些招数多有点纸上谈兵的味道,如果跟专业防扒的警察相比,所谓的招数就显得比辽西的水豆腐都要嫩了。
贼好,贼滑,贼可恶,光凭这些东北俚语,足可见“贼”之骇大于虎的厉害。 且你说贼,我说贼,他说贼,人人谈贼色变,更足以说明东北“贼多”之说并非无厘头。
不过话说回来,既然“贼多”,那我们就应该“贼谨慎”防范才是.别的,都不足以“保护我们作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