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读童谣和儿歌》教学设计

(2018-06-19 15:29:22)
标签:

语文教学

教学设计

分类: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快乐读书吧”主题是“读读童谣和儿歌”,以一本翻开的书为背景,呈现了一首童谣和一首儿歌作例子,创设了两个小伙伴对话交流的情境。

内容指向激发学生阅读童谣和儿歌书籍的兴趣,产生阅读童谣和儿歌书籍的欲望,引导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乐于和同伴分享自己的书籍。教科书上呈现的童谣和儿歌只是例子,以此引发学生对此类读物的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一些上学期识字的基础,一些简单常见的字能基本认识一些,对于阅读有了一定的基础。我们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书中儿歌和童谣的示例作用,发挥提示语和学习伙伴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课下学生也一定会读过一些儿歌和童谣,我们通过课前布置学生找读过的这类图书,在课堂上为他们创造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将学习内容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从一堂的阅读向日常阅读延续,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享受读书和分享的快乐。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阅读童谣和儿歌,在交流阅读感受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2.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产生读童谣和儿歌的兴趣,学会与人分享阅读的感受和书籍,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课外阅读童谣和儿歌的良好习惯。(重点)
  3.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语文素养。(难点)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教师)
   2.学生和家长一起读书,并准备一本童谣或儿歌的书带到学校。(学生)
教学过程
  一、背诵童谣,激发情感
  1.导入:一首好的童谣就是一首美妙的诗,一首好的儿歌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童谣或儿歌吗?把你喜欢的一首童谣或儿歌背给大家听听,好吗?
    2.从你们洋溢着快乐的小脸可以看出,儿歌和童谣真的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快乐读书吧》,分享童谣和儿歌带给我们的幸福和快乐!
  设计意图:学生对儿歌和童谣的学习不是零起点,新课伊始,通过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初步交流儿歌和童谣带来的乐趣,从而乐于阅读更多的童谣和儿歌。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

二、尝试提问,感受阅读
  (一)学习童谣--《摇摇船》。
  1.导入:同学们,童谣《摇摇船》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幸福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童谣《摇摇船》。
  2.导学:读读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谁在摇船?
     他要摇船去哪儿?
     他是怎么摇的呢?
     …………
  3.导学:同学们真会学习,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下面你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试着读读童谣,看看能不能从童谣中找到答案。
  4.出示学习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童谣。
   (2)和同桌比比谁读得最正确。
  (3)带着问题再读童谣,看谁解决的问题多。
  (4)谁还能提出新的问题?
  5.学生按要求自学童谣。
  6.汇报交流。
  (1)指学生比赛读童谣。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正音。
  (2)学生尝试回答前面的问题,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鼓励学生说完整的话。
  (3)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问题?
  预设一:
  外婆为什么叫'我'好宝宝?
  导学:你的外婆都什么时候叫你好宝宝呢?
  学生尝试解答。
  小结:对呀,你们的想法都对。这么懂事的宝宝外婆怎么能不喜欢呢?
  预设二:
  摇船怎么会摇出那么多好吃的?
  导学:对呀,明明是摇船,怎么还摇出好吃的了?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尝试解答。
  教师追问:如果是你摇船,摇到外婆家,看到这么多好吃的,你高兴吗?读出你此刻的心情。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童谣。
  7.指导学生比赛背诵童谣。
  8.学生边背童谣边做动作。
  (二)学习儿歌--《小刺猬理发》。

采取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同桌互读——男女生赛读——做着动作读。

(三)谈感受:说说喜欢这两首童谣和儿歌吗?为什么?

(四)小结:童谣和儿歌是专门给孩子编的,内容有趣,节奏快,有的可以边玩游戏边读。童谣还是很久以前就流传下来的,我们的爸爸妈妈也是读着这些童谣长大的。

【设计意图】  通过多形式的读,让学生喜欢读童谣和儿歌,对产生兴趣。
  三、借助插图,学会分享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说了什么?
  2.导学:与人分享是一种快乐,下面就和小组同学像书上的小朋友那样学会分享!
  3.你课外读过哪些童谣或儿歌,能读给其他同学听一听吗?

小组合作交流:在小组里读一读或背一背自己喜欢的儿歌或童谣,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谈谈自己对童谣或儿歌的感受是什么。如果有的同学也会这个儿歌或童谣,可以进行补充或表达自己的读书感受。
  4.教师推荐

1老师推荐书籍,和孩子一起读书目。

2引导学生找到书目中自己感兴趣的童谣和儿歌。

3书里有很多有趣的童谣和儿歌,大家一定要多读读,也可以背一背。

5.学生交流

1请大家拿出自己带来的书籍,读读里面的儿歌和童谣。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会背的小朋友可以背一背。

3全班交流展示。

6.分享图书和同学交换自己带的书,也可以和同学一起读一本书。

1出示课文中学习小伙伴的对话。

2同桌交换图书阅读。

3交流:你从同学的图书中读到了什么有趣的童谣和儿歌?

4提出要求:课后,试着和更多的同学换书看一看。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推荐的书籍,学生读自己的书以及和同学交换阅读,帮助孩子解决书籍来源问题。通过在小组里读一读或背一背自己读过的童谣或儿歌,学生畅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训练了他们的倾听能力。交换读书共读一本书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了分享读书的快乐。通过本环节立足学生真实的生活,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阅读收获。
  四、布置作业
  1.请爸爸、妈妈带你到书店逛一逛,选一选自己喜欢的童谣或儿歌。
  2.把自己喜欢的童谣或儿歌背给喜欢的人听。
  设计意图:将课外阅读活动进行拓展延伸,促进学生主动阅读和背诵、分享。
板书设计:

快乐读书吧

《摇摇船》           《小刺猬理发》

学会阅读    学会分享


《读读童谣和儿歌》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就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教学中,我注重将学习与学生的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唤醒学生对童谣和儿歌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朗读童谣和儿歌后,进而尝试提出新的问题,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与人分享读书的幸福。一系列教学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注重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引导,从而使学生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并获得了分享阅读带来的喜悦。

配合我们一年级的课外阅读必读书目《三字童谣》一书,我把“快乐读书吧”的延展性和持久性更加倍地重视起来,借由这一课的教学,我把学习内容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从一堂课的阅读向日常阅读延续。这节课结束后,我总是隔三差五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给学生提供展示阅读成果的时机,积极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倡导学生相互交换阅读书籍。学生现在对阅读已经有了比较浑厚的兴趣,与这节课的带动和课下的关注与跟进有很大关系。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本节课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对学生放手不够,说白了,就是对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欠缺信任。这种不信任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免不掉的以自己的分析代替了学生的个性理解。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和阅读指导中,我要做的就是学会放手,更大胆些,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总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我们只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教学设计的第一考量,我们的教学就不会无功而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