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毛尖茶手工炒制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周祖宏
(2013-04-19 19:11:14)
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河南省首届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信阳市首届民间艺术大师、信阳十大炒茶能手”、“茶叶生产技术能手”周祖宏,男,汉族,1952年3月生,信阳市浉河港黑龙潭天心寨珍品茶场制茶师,为子承父业,一脉相承。其炒制的龙潭毛尖在“龙潭杯”评比中获得铜奖,“蓝天玉叶杯”被评为特级信阳毛尖“银奖”。
“光圆细直多白毫”、“汤清色浓后味甜”,富含氨基酸、咖啡碱和多种维生素的信阳毛尖,以其无可比拟的外观和潜质,拥有其它茶品种所不具备的内涵。“北纬30°优质茶叶生产带的发现,对指导茶叶生产有着重要意义,有利于产茶区的调整,促进产业化的形成。”谈及“百姓信任的产茶地”之荣誉,河南省青联会副主席、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理事、市工商联副会长、信阳文新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文新告诉记者:“你看,信阳的茶园不施化肥、农药;信阳的茶叶,可以手工采摘、炒制,生熟锅分开,薪柴供热,竹帚揉制,手工甩条,木炭烘干,密封保存,来不得半点异味。在倡导‘绿色理念’的今天,信阳毛尖独特的生产工艺名副其实。”
从1850年起到现在,周家的茶叶手工炒制技艺传承了一个多世纪了。在海拔七八百米的浉河区浉河港乡黑龙潭村天心寨茶场上,翠绿的山峦坐拥层层茶园,错落的茶树长出嫩叶。
环境造就人才。从小耳濡目染家里家外、山下山上整个茶事生产过程,龆龀之年的周祖宏便对茶叶的种植、生产、加工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62年,10岁的周祖宏就在祖父辈的言传身教下,开始学习茶叶的生锅炒制工艺;1970年,18岁的周祖宏跟随父亲开始学习茶叶的手工炒制工艺。花开花落,春去春来。敏而好学的周祖宏并未浅尝辄止,而是认真总结,汲取教训,潜心钻研,反复实践,在继承祖业的同时,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周祖宏发展了制茶工艺。其主要特点是在熟锅环节之后,新增了“去朵(去杂质)”、“拉烘”环节,丰富了周氏茶叶炒制工艺。周氏炒制工艺流程,注重茶锅的清洗、生熟锅的火度把握,炒制的黑龙潭信阳毛尖的外形与内质,被茶叶专家称作上乘,堪称精品,清香浓郁,口感香甜……30多年来,周祖宏发展毛尖茶叶传统手工炒制工艺,如鱼得水,日趋成熟。尤其是历届茶文化节的举办,为其提升茶叶炒制水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搭建了崭新的平台。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