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徒生童话的人性美

(2008-05-24 10:45:42)
标签:

文化

分类: 文学类

安徒生童话自十九世纪诞生以来,便成了孩子们心灵的陪伴者,他构筑的奇妙的童话世界,根植于对人的信念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充满着诗意和灵性。同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中说出了人类许多无法言说的话语、无法言说的苦难。他从人性最初的至纯至爱的童真出发,去展示人性的美,以及在这种美的照耀下灵动着的爱。他的故事传递出的美和爱,像精灵一样穿越千山万水,让几个世纪的人惊叹不已,成了人们永远无法拒绝的美丽。至今,人们还在《丑小鸭》的成长经历中感受灵魂与灵魂交融的默契,在《海的女儿》渐渐逝去的水沫中紧握一份忠贞和善良,在《皇帝的新装》中品尝一种难言的心酸与无奈,在《卖火柴的小女孩》划亮的火光中激发对生命终极的关怀和仁慈。安徒生的童话是极具魅力的,其对生命的关爱和人性美的展示,让他的童话永远鲜活,一直延伸
一、在幻想中实践美,蕴积爱
   安徒生的童话充满了美丽的幻想。在构想“超人的”和“灵动的”童话时,安徒生是个大幻想家,他能十分具体地想象出不平凡的幻想境界中离奇古怪的一切,在他充满幻想的灵动的世界里,他的这种对万物抱有热爱和那真挚的关怀,都表达出了人所具有的那种正常的感情和理性的关爱
1、心灵的憧憬和希望从文字间流露出爱
心中的憧憬和希望,流淌在心中,汇入到笔尖,落到洁白的纸上,一个陌生、神奇的世界便诞生了,安徒生就这样走进了千千万万孩子们的生活中。
那时精灵和小鬼头们的世界,迷人、怪异,不可思议,然而孩子们相信,因为孩子的小小心灵中,疑惑天然地同夸张连接着的。与这些文字显露出的惊人的想象力相比,今天占据了大部分卡通和连环画的变形金刚、机器猫、太空超人之类,统统黯然失色了。例如:在《山妖》中那“山妖们的舞会”,《小意达的花儿》中“连国王和王后也不知道花儿的世界”,《丑小鸭》中那“粗笨丑陋人人讨厌的丑小鸭”等等,这些仿佛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之外,还有另一个世界。现代密不透风的钢筋水泥构筑的工作室中的制作,怎能比得过真实的月光、湖泊和森林作为背景的灵魂的梦想?孩提时代的我们都相信它,并怀着隐秘的欢喜阅读它,而作家借助自然拙朴与神奇的形象对童年的精神更亲近深刻地把握,从而使童话故事有了本体性的存在意义。
乔治桑曾说:“我们相信艺术的使命,是一种情感和爱的使命——艺术不是对于现实世界的研究,而是对于理想世界的真实地追求。”在《海的女儿》中,在诗一般的描绘中,我们看到了蔚蓝的大海,海的最深处住着一个海类家族,海王有六个女儿,而最小的那个又是最美丽的。不过,跟其他公主一样,她是个小人鱼。安徒生笔下的小人鱼既善良又多情,她把王子从海浪中救起,并深深地爱上了她。为了获得王子的爱情,并从他身上获得一个人的灵魂,她抛弃三百年的寿命和海底悠闲的生活;为获得两条人的腿,她被巫婆割去舌头,失去甜美的声音,忍受着鱼尾分裂的巨大痛苦,但她终于可以和心爱的王子在一起,成为他的“哑巴孤儿”。小人鱼深深地爱着王子,然而失去声音的她无法表白内心的苦衷。正如老祖母说的:“只有当一个人爱你,把他的全部思想和爱情都放在你身上的时候;只有当他让牧师把他的右手放在你的手里,答应现在和将来永远对你忠诚的时候,他的灵魂才会转移到你的身上,你才会得到一份人类的快乐。他会给你一个灵魂,同时使自己的灵魂保持不变。”这说明,纯净的爱是小人鱼获得完美灵魂的前提。小人鱼也正是在这种纯净的爱的光环中执着地追求着、憧憬着,满怀希望地等待着,希望的道路上有爱的召唤,有荆棘的阻挠,有昂贵的付出,有难言的苦衷,小人鱼经受生命之炼狱的洗礼,最后王子与另外一个公主结婚,在面临生命毁灭的时刻,她本可以通过杀死王子来恢复自己的海底生活,但她没有这样做,宁可自己化作海上的泡沫,以自我的毁灭来维护他的幸福。她的一切善行和忍让,已让爱情之光上升为一种更为博大而富于同情闪光的精神之花。失去了爱情,但获得了人类更伟大的情感——博爱。
整篇故事中,对人性的美的讴歌达到那样的高度,人被描写得那么庄严,那么高贵,读来竟有一种样式天穹般的眩然。美丽的小人鱼爱上了人的世界里的王子,其实也就是爱上了人的生活,因为“人类有一个灵魂”。人的生活,人的世界,在她看来是至高的、永恒的幸福。为了爱情,她必须受肉体之苦和精神之难,她每走一步都象是在尖刀上走,但她无怨无悔地坚持着自己的选择。她始终怀着对人的一腔热爱和仁爱之心,但幸运并未落到她的头上,让她的爱情追求如愿以偿。在给人以死亡还是给人以生命两者之间,小人鱼选择了给人以生命。小人鱼用自己的毁灭让人性放出了夺目的光彩,令人为之伤泣而连连唏嘘。小人鱼的可爱,正在于小人鱼身上这种纯金般的品格,仁慈善良、纯真无私、忘我利他,这些都是在体现着人类精神品质中最为难能可贵的元素,爱的主题以及人性美的展现
2、从故事中去展现幻想的美丽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在期许这自身的完美,而现实中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所以脱离群体去寻求自己的完美时,人们总会觉得若有所失,于是,人们寻求解脱的途径。而在安徒生童话为我们营造的幻想海洋中,人们实现了心中难以兑现的美丽。
鲁迅先生曾经赞美儿童的幻想。他说:“孩子们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言语;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出生于贫穷鞋匠家庭的童话作家安徒生心地善良而且乐天,具有一颗充满幻想的童心。他的笔下是一个奇丽无比的世界:有思想的锡兵经历坎坷;会说话的夜莺在园子里放声歌唱;背插刀叉的烤鸭在餐桌上蹒跚起舞……作者以他纯真美好的童心交织成美丽的幻想花环,洋溢着似梦非梦,似真似假的浪漫气息。例如安徒生童话《拇指姑娘》中的主人公是一个白嫩美丽,个头不足拇指一半的小姑娘,在寻找幸福的道道路上,她不愿意和又丑陋又愚蠢的癞蛤蟆的儿子结婚,也不愿意嫁给那个富裕而且整天躺在黑暗的地道中怕见光的鼹鼠。后来她在地洞里救活了一只冻僵的燕子,小燕子把拇指姑娘送到了温暖的国度,把她放在一朵白色的花瓣上,白色花瓣中央坐了一位英俊的王子,后来拇指姑娘做了王后,花儿们送给她一双翅膀,亲切地喊她玛娅。多么美奂绝伦的生命啊!虽然世界上根本不可能存在这个一个丁点大的拇指姑娘,但是,正是这个力气的主人公及她在追求幸福的路途中经历的曲折惊险,使残酷平凡的现实变成不平凡也不普通的奇特世界。人们感动着,憧憬着,内心所具有的感情和理性,只有在这里善与恶的界限才分明,光明与美好的未来才完整地展示出来。
正如外国儿童文学专家韦苇先生所评论的“那些因被视为‘异己’、‘异类’而正在蒙受不公平待遇的‘丑小鸭’们实太需要安徒生了!当他们特别需要温暖的时候,安徒生的丑小鸭就具有了太阳的意义。”  在安徒生的篇章中,躁动的童心唤起了人们对美的向往,人们在幻想中实践了美丽,人性美的流量使生命在广袤的幻想海洋中获取战胜恐怖艰险和自卑的力量
二、在追求中获取美,理解爱
作为安徒生自传体童话并得到最广传播的要数《丑小鸭》了,此中原因不难推测。因为《丑小鸭》的内涵和主题特别积极,它唤起了人心中的渴望和追求——渴望得到更多的人的理解,渴望事业成功和人生辉煌。在这么多渴望的驱使下,我们有了追求,追求人生道路上的完满和生命的价值。
在诗一般的描绘中,我们看到了美丽的田野和浓密的森林。森林的最深处住着一个鸭的小家族,鸭妈妈带着一群小鸭生活在那里,而最小的那个又是最丑的。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到处挨打,被排挤,被讥笑,不仅在鸭群中是这样,连在鸡群也是这样。后来它的妈妈也说:“希望你走远些!”于是它飞过篱笆逃走了。在沼泽地里,它遇到了猎人和大猎狗,大猎狗跑到丑小鸭身边,伸出长长的舌头,眼睛中也发出丑恶和可怕的光,但大猎狗因为它长得丑而没有理它,结果丑小鸭逃过了一劫。后来它来到了一个农家小屋,在那里接受到三个星期的考验,因为不会生蛋,而被剥夺了说话的权利,而且被视为是不理智的,还被警告:当有理智的人在讲话的时候,你就没有发表意见的必要。到后来为了自己能像那些漂亮的天鹅一样,飞得很高发出奇异的叫声,能和它们一起从寒冷的地带飞向温暖的国度,飞向不结冰的湖上去,而努力地奋斗着追求着。它虽历经甘苦,还几经冻死,但它却毫不气馁,在纯净的爱的梦幻中执著地追求着。春天来了,丑小鸭终于长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追求的路上有爱的召唤,有荆棘的阻挠,有昂贵的付出,有难言的苦衷,丑小鸭经历了艰辛和磨难最终变成了渴望和追求中的白天鹅。虽然是经历了甘苦,但它获得了认可实现了愿望。也许,纯净的爱的获得就该是这样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悔的追求吧!
除了《丑小鸭》之外,安徒生的其他作品中也同样看到这份纯净的美和不朽的追求,以及在故事中所闪现的人性的关怀和至爱。在《野天鹅》中为了救被恶皇后变成了天鹅的哥哥,小妹妹忍着痛楚,为哥哥们织着麻衣,虽然也是历尽了甘苦,但最后艾丽莎救了自己的哥哥,并得到了自己的幸福。这些童话,尽管情节各不相同,但都是具有一种明晰的理想和追求,充盈了爱的光泽和人性美的光辉。我们在主人公生命历程中尽情地感受着美、感受着爱,体验着追求的代价的含义和人的纯真的情感。他们的纯净美丽,仿佛如一朵朵纯净的浪花一样,一个接着一个,在不断的翻飞中寻找着生命中的爱,以及在爱的关怀下绽放的个性美
三.在寂灭中展示美丽,再现美丽
在生理学意义上,人的死亡意味着心脏的止跳,血液的凝固,躯体的冰冷,意味着生命的终结。死亡是绝对,对于鲜活的生命来说死亡是很残忍的,但对于单纯、自然、诚挚、纯洁的弱小的生命来说,既定的死亡也许是扬弃旧我,获得新生的一个途径。安徒生的童话中,我们能读到纯真的情感,同样,也让我们哀叹一段纯真的悲歌。
除夕之夜,卖火柴的小女孩光着脚在街上走着,又冷又饿,“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哎!哪怕一根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于是,小女孩从连续划了四根火柴。温暖的火焰中相继出现了一个暖烘烘的铜制的火炉,一只冒着香气的背插刀叉的烤鸭,一颗美丽的圣诞树。最后一次小女孩把整束火柴都擦亮了,把黑夜照得比白天还要明亮,万丈光芒中,祖母出现了,把它搂在怀里,她们在光亮和快乐中飞走了,飞到没有饥饿,没有忧愁的上帝那里。这是幸福的时刻,但火光熄灭了。第二天,人们看见一具“小小的尸体”,手里握着一扎几乎烧完的火柴。深深爱着劳动人民的安徒生尽管不忍心,但他最大的力量也不仅止于给她勾画一个火柴火光瞬间即逝的美好世界,以及和她亲爱的奶奶一起飞往想象中的美丽的地方。这是为什么?返回作家所处的时代,我们不难发现,弱小的生命在墟隙中声嘶力竭的呐喊,以最终的生命控诉了这个贫穷、冷醒、不公平的社会。同样,在《柳树下的梦》中克鲁德在一棵树下睡着了,为了能挽留弃他而去的心上人尤海妮,看到他们的婚礼和他们的故乡,他宁可不醒,宁可就这样在冰天雪地了梦下去,终于冻死在老柳树下。克鲁德以生命为代价,在梦中实现了他一生的夙愿,但梦寂灭了。爱情本该是圣洁无暇的,而克鲁德的爱情却震骇了所有追求真爱的人。无奈而且悲哀的人们发现,克鲁德的死亡是对这个等级禁严金钱万能的社会无言控诉。
对这两个故事中安徒生对死亡结局的安排远非为了构成单纯的悲剧。在他的故事中他大多将死亡看作是生命最后的安居地和栖息所,甚至把死亡看作是另一段天上旅程的开始:“在我们活得足够多的时候,死神便接到了命令:‘吻死他!’于是人便没有了。从上帝那里射来了一道光,强烈得让眼前变成一片漆黑,人的灵魂,来时是一颗流星,去时仍像一颗流星,可是,这不是睡在花里或者在一瓣睡莲下面做梦,它有更多的事要做,他飞进了伟大的永恒之国。”现实的梦境成了连接生与死的渠道,让人们感受到上帝恩泽的荣耀,即使在死亡的边缘上情绪上也得到了空前的兴奋,并由此引发欢乐和安乐的感受,梦是死亡的征兆,也是死亡的慰藉。人性中天然的对死亡的恐惧和避让为圣灵降临的欢愉所替代,死亡于是成了一个毫无痛苦甚至充满喜悦的事件和行为了,也体现了在这种寂灭的生命的毁灭中,再现出的对人性美的关爱。
这些童话故事中,美好和善良的事物跳跃着灵动的光,人们把对爱的希望寄托给了想象中的世界。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以他们自己的力量是永远也找不到爱的,但作为一个纯洁的质朴真挚的个体的人,作者给了他们没有得到的关爱,虽然这爱是以生命来作为代价的,但因此而寂灭的灵魂却如鬼魅似精灵,虽然不免让人悸动伤痛,但却从人道主义精神中再现了人性家园的一种异样的关爱和美丽。
安徒生以童话的形式诉说着爱和理想,他为人类创造了一种抵达理想、抵达博爱的新的表达方式,他那卓越的想象力和同情心使人类创造的“神话”与“传说”成为可能,从内心深处展现了人们最深的渴望,在我们深深地渴望和追求中,我们获得了美丽和爱。我们一路上为爱与美沉吟,为灵魂的安顿而欣悦,为庸俗与沉沦而喟叹。他的童话让困顿的生命降临奇迹,让寂灭的内心依然焕发光彩,闪动着人性美的光辉,他用心灵的力量将一切善美的事物获得拯救,在这些爱的光照下,我们一路走来,爱便在脚下延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