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云浮日报》发《甜甜的小年》元月23日
| 分类: 最新发表 |
![]() 甜甜的小年 |
|
周桂芳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唱起“过年谣”,小年就到了,人们开始忙着做糖瓜、祭灶,忙着做糍粑、炒苕角……准备过年的各种年货,迎接红红火火的中国年。
北方农历腊月二十三、南方腊月二十四,称作“小年”,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小年是过年的序曲,唱响了过大年的进行曲。
中国人讲辩证,讲哲学,你看,有小雪大雪,有小寒大寒,也有小年大年。
小年也是年,尽管它“小一号”,既然称得上“年”,也是值得好好过的。
小年最主要的习俗有两个:祭灶和扫年。
祭灶,风俗由来甚久。相传灶王爷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记录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每年小年,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各家各户为使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便以糖瓜为祭品,好让灶王爷能够“嘴甜”。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小年祭灶活动,以祈求来年平安顺遂。
扫年,即扫扬尘,就是搞一次家庭卫生大扫除,把一年来存积下来的灰尘、蛛网等陈年旧垢全部清扫干净,清清爽爽迎接新年。北方人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称“扫房”;南方人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称“掸尘”。
儿时,小年这一天,天没亮母亲就起床了,先把整个院子清扫干净。天亮了,就喊我和哥哥起床,大家一起扫房顶灰尘和瓦缝间的扬尘吊子。母亲穿着父亲宽大的旧灰蓝色工作服,用扫帚柄绑了一根长长的竹竿子,头戴一顶旧草帽,肩搭一条旧毛巾,先把各个房间、堂屋、门口全扫一遍,最后扫厨房,厨房的扬尘吊子最多,灰尘最黑。母亲安排我和哥哥擦玻璃、门框和桌椅板凳等。母亲扫完扬尘,再清洗家里三个床铺的床单被单,家里的各个角落都彻底进行了一次卫生大扫除,显得干净整洁。
民间扫扬尘的风俗,据《拾遗记》记载,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是一种驱疫鬼、祈安康的民俗仪式。因“尘”与“陈”谐音,故扫尘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之意,有去旧迎新的寓意。
关于小年的日子及习俗,大江南北不相同。不管是哪一天,用什么样的庆祝方式,都是一种传统,一种仪式,一种期盼,表达的是人们辞旧迎新的激动心情,表达的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
我盼望着过小年,目的就是吃点好吃的。小时候,我总是守在灶前,焦急地等奶奶祭完灶王爷,把好吃的糯米糖糍粑分给我和哥哥吃。糯米糖糍粑两面金黄,油光放亮,咬一口,香甜丝滑,糯口细腻。
小时候农村物资匮乏,没有零食吃,小年能吃到香甜软糯的糯米糖糍粑,细细地咀嚼着,嚼出小年的香甜滋味。
甜甜的小年,甜在嘴里,甜到了心里,美好温暖了一辈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