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清远日报》12月28日刊发《日子开了花》

分类: 最新发表 |

一年四季,父亲母亲一起头挨头看着挂历,圈着日子,在日子上画花,把乡村平常的日子过开了花。
日子开了花
周桂芳
时间:2024年12月28日
来源:清远日报
朝花夕拾
今天,一位老友给我送来一本新年台历,鲜艳的台历,让人一看就赏心悦目。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又是阳历新年了。新岁启封,同跨新年。2025年是蛇年,蛇走如花,画成一个大福字。
日子画着花,日子天天开了花。记得小时候,父亲每年都会在阳历新年前买回一个新的日历簿。过一天就撕下一张,日子一天天过,日历一天天撕,越撕越薄,一年很快就撕完了,新年就到了。
那时的日历纸很薄,薄如蝉翼。单独一张,是淡淡的红色,撕下来的纸,我经常拿去折纸飞机。365天的日历合在一起却很厚,淡淡的红色叠加一起,就显得更红了,就像日子一样红红火火。
我家的日历,常年挂在母亲房间沙发后面的墙上,是父亲在墙上钉一个钉子挂起来的。当父亲换下撕完的旧日历头子,换上通红的新日历,马上就有了新年的感觉,真有一种看得见的辞旧迎新的仪式感。
后来,小小的日历换成了印有各种美景美人图的大挂历,一个月一张的大挂历看着更好看。
挂历上不光记录着节日、节气,还有各种民俗,宜什么不宜什么,让人看了通俗易懂。晚上父亲出车回家,吃过晚饭,父亲端着搪瓷缸茶杯和母亲没事就爱坐在挂历下面的沙发上话桑麻。或俩人站一起,头挨着头翻看挂历,母亲没有读过书不认得字,父亲负责为母亲一句句地念着挂历上的节气,母亲认真地听着,像认得字一样。“谷雨前后,种瓜点豆,马上谷雨了,需要提前准备种些什么菜了,我在镇上带菜籽回来。”“那带点铁线茄子秧回来吧,儿子女儿都喜欢吃这种铁线紫茄子”。有时父亲会告诉母亲说:“白露快到了,可以提前洒萝卜籽了,今年要多种点萝卜,还要种点胡萝卜,吃了对孩子眼睛好,孩子读书费眼睛。”第二天,母亲便提前找出萝卜籽,去菜园里挖地了;有时父亲高兴地说“今天是立冬了,是个大晴天,立冬无雨一冬晴,看来今年冬天是个晴冬,一直是好天气。”“那就好,晴冬大太阳暖和好做事”母亲应和道。“马上到小雪了,提前把地翻出来,可以洒小麦种了,小雪下麦麦芒种,大雪下麦勿中用。”母亲第二天就扛着锄头下地去了,开始准备洒下麦种了。“过了腊八就是年”,母亲数着日子,圈着日子,开始张罗着炒苕角、炒蚕豆、炒米泡、做印子粑、打扬尘、打豆腐、炸丸子、炸藕夹、置办过年鱼、四片糕、糖果、鞭炮等各种年货……一年四季,父亲母亲一起头挨头看着挂历,圈着日子,在日子上画花,把乡村平常的日子过开了花。
母亲也喜欢看挂历,这挂历还是母亲画花的地方。每月,母亲在挂历上用我的或红或蓝的圆珠笔画着各种不同形状的花。哪天父亲要去出门运货了,用笔圈出来,记着父亲出门了几天,哪天能平安回家;哪天家里来了木匠工打柜子,哪天进的门,圈了几天,就是做了几个工;哪天村里哪家孙子做满月圈出来,要提前送鸡蛋去看望一下,还要去喝喜酒呢;哪天家里建新房子牵基、架大门、圆山等大事,母亲都要用画花的方式记下来;哪天女儿语文考了全班第一,一定要圈下来,晚上等女儿回家了要奖励两个荷包蛋;哪天是父亲生日要圈出来,好提前准备面粉做手擀面条,给父亲做碗长寿面;哪天是儿子、女儿生日,都提前用红笔圈起来,或给孩子们加个好菜,或给孩子下碗面条上面再卧一个荷包蛋;哪天是外婆70岁生日,母亲都会提前圈起来,记得清清楚楚,唯独忘记了圈自己的生日……
一年下来,回头翻开挂历,每个月上面都开满了花,红的花、蓝的花,好像日子开了花。
我长大结婚后,也遗传了父亲母亲喜欢看挂历的习惯,也喜欢在挂历上打圈儿。可是,翻开我家的挂历,发现上面都是黑色的中性笔打的圈,圈的日子都是他出门喝酒了打牌了的记号。而父亲母亲的挂历,圈的都是满满的亲情、暖暖的爱。我开始反思自己,开始一点点改变,我也要像父亲母亲一样,让平凡琐碎的日子也开出花来。
一本本旧挂历,画着父母亲一年年勤劳、善良、和睦、慈爱、温暖的岁月花朵。我家的挂历,日子也在慢慢画着花,幸福的日子开了花。
今天,一位老友给我送来一本新年台历,鲜艳的台历,让人一看就赏心悦目。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又是阳历新年了。新岁启封,同跨新年。2025年是蛇年,蛇走如花,画成一个大福字。
日子画着花,日子天天开了花。记得小时候,父亲每年都会在阳历新年前买回一个新的日历簿。过一天就撕下一张,日子一天天过,日历一天天撕,越撕越薄,一年很快就撕完了,新年就到了。
那时的日历纸很薄,薄如蝉翼。单独一张,是淡淡的红色,撕下来的纸,我经常拿去折纸飞机。365天的日历合在一起却很厚,淡淡的红色叠加一起,就显得更红了,就像日子一样红红火火。
我家的日历,常年挂在母亲房间沙发后面的墙上,是父亲在墙上钉一个钉子挂起来的。当父亲换下撕完的旧日历头子,换上通红的新日历,马上就有了新年的感觉,真有一种看得见的辞旧迎新的仪式感。
后来,小小的日历换成了印有各种美景美人图的大挂历,一个月一张的大挂历看着更好看。
挂历上不光记录着节日、节气,还有各种民俗,宜什么不宜什么,让人看了通俗易懂。晚上父亲出车回家,吃过晚饭,父亲端着搪瓷缸茶杯和母亲没事就爱坐在挂历下面的沙发上话桑麻。或俩人站一起,头挨着头翻看挂历,母亲没有读过书不认得字,父亲负责为母亲一句句地念着挂历上的节气,母亲认真地听着,像认得字一样。“谷雨前后,种瓜点豆,马上谷雨了,需要提前准备种些什么菜了,我在镇上带菜籽回来。”“那带点铁线茄子秧回来吧,儿子女儿都喜欢吃这种铁线紫茄子”。有时父亲会告诉母亲说:“白露快到了,可以提前洒萝卜籽了,今年要多种点萝卜,还要种点胡萝卜,吃了对孩子眼睛好,孩子读书费眼睛。”第二天,母亲便提前找出萝卜籽,去菜园里挖地了;有时父亲高兴地说“今天是立冬了,是个大晴天,立冬无雨一冬晴,看来今年冬天是个晴冬,一直是好天气。”“那就好,晴冬大太阳暖和好做事”母亲应和道。“马上到小雪了,提前把地翻出来,可以洒小麦种了,小雪下麦麦芒种,大雪下麦勿中用。”母亲第二天就扛着锄头下地去了,开始准备洒下麦种了。“过了腊八就是年”,母亲数着日子,圈着日子,开始张罗着炒苕角、炒蚕豆、炒米泡、做印子粑、打扬尘、打豆腐、炸丸子、炸藕夹、置办过年鱼、四片糕、糖果、鞭炮等各种年货……一年四季,父亲母亲一起头挨头看着挂历,圈着日子,在日子上画花,把乡村平常的日子过开了花。
母亲也喜欢看挂历,这挂历还是母亲画花的地方。每月,母亲在挂历上用我的或红或蓝的圆珠笔画着各种不同形状的花。哪天父亲要去出门运货了,用笔圈出来,记着父亲出门了几天,哪天能平安回家;哪天家里来了木匠工打柜子,哪天进的门,圈了几天,就是做了几个工;哪天村里哪家孙子做满月圈出来,要提前送鸡蛋去看望一下,还要去喝喜酒呢;哪天家里建新房子牵基、架大门、圆山等大事,母亲都要用画花的方式记下来;哪天女儿语文考了全班第一,一定要圈下来,晚上等女儿回家了要奖励两个荷包蛋;哪天是父亲生日要圈出来,好提前准备面粉做手擀面条,给父亲做碗长寿面;哪天是儿子、女儿生日,都提前用红笔圈起来,或给孩子们加个好菜,或给孩子下碗面条上面再卧一个荷包蛋;哪天是外婆70岁生日,母亲都会提前圈起来,记得清清楚楚,唯独忘记了圈自己的生日……
一年下来,回头翻开挂历,每个月上面都开满了花,红的花、蓝的花,好像日子开了花。
我长大结婚后,也遗传了父亲母亲喜欢看挂历的习惯,也喜欢在挂历上打圈儿。可是,翻开我家的挂历,发现上面都是黑色的中性笔打的圈,圈的日子都是他出门喝酒了打牌了的记号。而父亲母亲的挂历,圈的都是满满的亲情、暖暖的爱。我开始反思自己,开始一点点改变,我也要像父亲母亲一样,让平凡琐碎的日子也开出花来。
一本本旧挂历,画着父母亲一年年勤劳、善良、和睦、慈爱、温暖的岁月花朵。我家的挂历,日子也在慢慢画着花,幸福的日子开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