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桂子
桂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0,800
  • 关注人气:7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散文江南枇杷黄/周桂芳

(2024-05-23 08:29:51)
分类: 乡村乡愁

散文 江南枇杷黄/周桂芳

 

“五月江南碧苍苍,蚕老枇杷黄”。从立夏到小满,不过半月时光,江南满树枇杷黄了

江南爱枇杷枇杷种植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枇杷早已融入烟雨江南的日常生活与文化传承血脉

初夏,坐在家乡的小院子里,一边吃枇杷,一边翻看年少时的从小爱吃枇杷的小儿子坐在我旁边,一五一地剥枇杷吃,一边往嘴里塞,一边流酸水,一边把黑籽儿吐得满地打滚。儿子,和我一样,也喜爱这枇杷酸酸甜甜的好滋味,也许,这也悄悄地流淌在基因血液里的家乡口味传承吧。

吃枇杷,宜读旧帖,宜读朗读宋词,亦读散文小品,更宜画家品。枇杷是夏天的清雅之物,入画入诗。沈周《枇杷》,吴昌硕《湖石枇杷图》,齐白石《枇杷扇》,都是清雅写意之作,勾起人的味蕾清欢

《忆江南》“苏州好,沙上枇杷黄。笼罩青丝堆蜜蜡,皮含紫核结丁香。甘液胜琼浆。”苏州的枇杷,代表江南的枇杷美,“江南枇杷成了江南的乡愁记忆符号,家乡枇杷成了我的乡愁记忆。

家乡小镇,家家户户门前屋后种满了枇杷树,它是承载了满满乡愁的亲情树。

儿时,我感冒了咳嗽,母亲就会就地取材,从院子里摘几片老枇杷叶,加冰糖煮枇杷露让我喝褐色液,喝一口甜甜的,还有股枇杷叶淡淡的清香缠绕舌尖味蕾不但止咳,还把心里平时积起来的所有的委屈都一一抚平。枇杷熟了,吃不完的枇杷,母亲会还会细心地摘下来,耐心地自制枇杷露和枇杷膏,用罐头瓶密封好,让我带进城里备用,一解小儿的咳嗽之需和我的想家恋家之愁。

枇杷露,多么好听的名字,念起来就颇有诗意,嘴里就开始泛起了酸水,不由地开始想念家乡的枇杷香了。

枇杷树与众不同,从开花到结果,默默无闻,悄无声息的它在秋冬时开花,冷香散开之际颇有些清凛意味,一逢春朝暖意升空,不经意间,静悄悄地挂满了果,静静地成熟,是夏天早成熟的果实。枇杷花期长,花不艳不惊,却才蕴育润心透肺的甜。枇杷果累累硕果,不卑不亢,那甜味,老远就能闻得到,一入鼻,一入口中,就让人想起儿时的乡村。

小满前后,初夏阳光下,枇杷像是玉雕一般挂在枝头,煞是好看。家乡的门前屋后,菜园里,坡地边,枇杷树枝繁叶茂,高大粗壮,枇杷硕果累累,仿若早夏檐口挂满金黄色铃铛。枇杷黄了,散发出一股浓浓的甜味,那清香在风中酝酿飘散,盖过麦浪,盖过阳光,挑逗着人的味蕾。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入夏,在外打拼的儿女都奔了这树黄,纷纷回了家乡。一回到家,第一时间就扑向了那枇杷黄。繁盛的枝丫间,枇杷果集中簇生,果蒂紧连,向外蓬勃生长,蒸蒸日上,满树枝都是金灿灿的,真是是枇杷一树金啊。

乡间一抹金黄,像极了夏天的阳光黄,像极了麦子黄,那是从故园泥土中长出来泥土黄,飘着故乡熟悉的草木清香

母亲提着竹篮,像我们小时候一样带着我们来到菜园摘枇杷。母亲也像个孩子样边走边高兴地说,如数家珍,这棵枇杷树最肯结,每年都结满了,枝都压弯了;这棵结的枇杷最大,颗颗都有兵乓球那样大呢;这棵枇杷最甜,比其它枇杷就是要甜些,还不是很酸呢,不信,你们快尝一尝,一尝就能尝出来。这都是母亲亲手种的枇杷树,就像母亲生的儿女一样,哪个的性格脾气喜好都记得清清楚楚。这是故乡正宗的土枇杷树,果多、籽多、肉厚、皮薄,汁多,味甜,吃一口,还想再吃一口,这就是那一解浓浓乡愁的枇杷黄。

不管多大多老的儿女,一回到家乡,就妙变成了活泼好动的小儿女。上枇杷树、摘枇杷果,用棍子敲打,架梯子去摘,跳起来够,笑声不断,传遍故园。毛茸茸的果,满肉的果,黏稠的果,满满的五月味道,那味道滴了汁,那味道入了心,那酸、甜、那、那爽,那汁,直抵心田,滋养灵魂。

杜甫旅居成都后,对浣花溪畔的枇杷有过一个恰如其分的描述: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草堂边上,柳枝柔弱,枇杷树硬朗,这是在对比着写呢,他用榉柳的柔来反衬枇杷树的虬劲,一把柔柳烟,一树枇杷香,多美妙。

时光不语,枇杷已熟。

江南枇杷黄,那一抹亮黄,温暖四方游子心,那一股酸甜,是最美人间滋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