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今日兖州》发《母亲在老家》2023年12月30日
(2024-04-15 16:51:33)分类: 最新发表 |
母亲在老家
阅读量:35
周桂芳
母亲在老家,我心里经常挂念着,昨天打几遍电话没有接,心里一直悬着。今天终于接通了,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些鸡毛蒜皮的事,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母亲在老家,成了我最大的念想。
平时,母亲会经常给我打电话,高兴了或不高兴了,有事没事都会给我打电话。第一句话大多是“桂子,吃饭了吗?天冷了,多穿点衣服。”母亲还把我当成小孩子,永远关心我是否吃饭穿暖。在母亲的眼里,已经四十多岁的女儿依然还是个孩子,可能会为了减肥节食饱一餐饿一顿,为了好看臭美,不肯多穿衣服。母亲会经常叮嘱,经常唠叨。
有时,母亲打电话来,没有任何事,就是问下“你还好吧?全家还好吧?”母亲打电话来,纯粹就是问下,问个心安。有时候,母亲在老家,下冬里,地里没有农活做,无事了,闲着了就无聊,就会给我打电话,说一些家长里短,琐碎的事儿。有时我在忙,有时我会听得不耐烦,从前年轻时我会匆匆忙忙挂掉电话。现在我年龄大了,也老成些了,总是会耐着性子,忍着听母亲唠叨完。因为:母亲老了,母亲孤独了,儿女是她的听众,不管何时何地,她的爱都在儿女身上。
母亲在老家,每天就用心地打理她的菜园子,菜园子就是她最听话、最好顺的儿女。母亲一天会去菜园子两三次。不管是挖地、翻地、播种、栽菜,还是施肥、除草、灭虫、浇水,有时就算什么也不做,也要跑到菜园子里去走一走,看一看。母亲的用心,勤快,把菜园子打理得满满的,肥肥的。一垄垄红菜苔紫莹莹的,一厢厢萝卜白胖胖的,一块块包菜圆鼓鼓的,一排排白菜绿油油的,郁郁葱葱,苍翠欲滴,真的是春色满园。
母亲菜园子里的菜,一茬一茬地长势喜人。母亲吃不赢,也吃不完,有时就会分送给左邻右舍。有时碰到天气好就会做成腌菜,然后就经常给我打电话,叫我回去拿菜。“桂子,你最喜欢吃红菜苔的,菜园里起了好多红菜苔,都嫩得很呢,还有包菜包的可好了,快回来拿啊,我根本吃不动,吃不完。”见我们迟迟不回去拿,母亲就会干脆亲自给我们送菜来。
母亲一来,大包小包都塞得鼓鼓的、满满的。母亲一来,我的家里就春意浓浓。一进门,母亲也顾不上休息,来不及接我倒给她的水,就开始忙开来了。解开蛇皮袋子,用力地倒出一堆白菜,滚出一堆白白胖胖萝卜来,把五六个包菜一一排开来,母亲好像把整个春天带进了我家,盛开在我家厨房。母亲来我家,我家每餐吃的都是纯天然的有机蔬菜,清炒红菜苔、手撕包菜、肥肉闷萝卜、韭菜炒土鸡蛋、胡萝卜炒肉、水煮本地玉米,绿的、黄的、白的、红的、紫的,五彩缤纷的春色在餐桌前依次排开,这真的是冬天最盛情款待,而且都是正宗的有机绿色食品。
母亲种的菜,都是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的。母亲说:”我是种给儿女吃的,纯天然的吃了对身体好。”可能白菜叶上几个小虫眼儿,可能还有条绿色的毛毛虫在悄悄地爬,那都是没打农药最好的印证,吃了才放心。母亲总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有人亏地,地从不亏人,只要人勤快用心,菜园里永远不缺菜,地里总能长出一茬茬的菜来。”
每次见母亲这么大年纪了,倒三次车,这么辛苦地为我们送菜来,我真的很心疼,更是过意不去。总心疼地叫母亲以后想来就来,不要再专门辛苦送菜了,我们要菜就自己回去拿,一回送多了一时也吃不完。母亲总是说:“那孩子,吃不完,就送点左右隔壁啊,远亲不如近邻,自已种的菜又不值个什么的。”母亲的话,说得我无地自容,因为我们平时上班忙左邻右舍很少打交道,熟的最多见面打个招呼,有的不熟悉的,更不会说话。
母亲一来,她就用她那朴实真诚善良的热情帮我们拉近了左右隔壁的关系。我们上班去了,母亲一人在家,就会主动和遇见的邻居打招呼说话,一来二去,就主动往左右隔壁送点菜,或两个萝卜,或几个玉米,或一两个包菜,或二三个红苕。母亲坚持用简单的道理,真诚热情的做人原则帮我们建立了友好的邻里关系,而且还认识了很多小区院子里的人,她只要一来,左右邻居和院子里的人都会主动热情地和她打招呼,比我还熟悉些。
我竟佩服起母亲来,不得不重新思考母亲的话。母亲虽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一个不识字的平凡老人,却用她那朴实朴素真诚热情的为人处事方法,在陌生的城市里,在邻里之间传递着久违的真诚热情和温暖。
母亲在老家,偶尔进城,却把农村人的朴实真诚善良热情带进了城里,主动敲开了城里紧闭冷寞的大门,架起了一座和睦温暖邻里关系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