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散文过年谚语趣谈/周桂芳

(2024-02-02 09:33:14)
分类: 乡村乡愁

散文 过年谚语趣谈/周桂芳

过年了,团团圆圆、红红火火过大年,不仅体现在打扬尘、打豆腐、办年货,贴春联等过年仪式感上,就连乡亲们嘴里说过年谚语,充满着浓浓的年味。

   大人望插田,小孩望过年。”母亲说,就是你们小孩子最望过年。孩子们,过年穿新衣,穿新鞋,放鞭炮,的喝好的,还能看舞龙灯花灯。所以,小孩子都望过年,盼望大年早吃不吃,看脸上;穿不穿,看身上。父老乡亲过年时,总要给家里的孩子们做新衣,让孩子出门见新,显得父母有脸面。而靠天吃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村人,想的却是春来好耕种,春耕秋收,祈求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家人丰衣足食。

有钱无钱,回家过年。过年了,千山万水,都要回家过年。有家就有年,过年是阖家团聚的日子,四方八游子无论手头有钱没钱,无论生意多么忙碌,都要千里迢迢赶回家过年,与亲人欢聚一堂。

“有钱无钱,剃头过年”。不管是穷是富,都要剃个过年头,从头开始迎新年。

   二十三送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妇女们会做好吃的,供灶王爷,好吃的塞灶王爷的嘴,希望他上天多向玉皇大帝说好话,保佑老百姓团团圆圆,平平安安

  二十四,乡村过“小年”。长工短工,二十四满工。”在旧社会,小年这一天东家都要为长工结清工钱,让他们手里有钱,安心回家过年。今天,千千万万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也会等着各大工地老板结清工钱,开心地数着红色大团结,兜里装着钱,心里暖暖的,寄着摩托车,千山万水赶回家过年。

“二十五,打豆腐家家户户过年都要打豆腐做皮子过大年,过年年夜饭三大碗,豆腐皮子豆腐角必不可少。为迎接新年,农村妇女们都要开始忙年。过年,大人就是忙年。忙着打扬尘、打豆腐、蒸印子粑、洗衣被,炒年货、炸豆腐角、肉丸子,不开脚,忙并快乐着,累并幸福着

  三十晚上的听话鱼,摆设。大年三十,上年饭的饭桌上,中间有一条魚并不煮熟,只摆着好看,不能吃,它只是用来听吉祥话的。母亲说,她小时家里穷,没有新鲜魚,便用木头刻一条魚替代“听话魚”,专听过年好话。

  大年初一吃粑,大大粑粑,大发大发。年初一早上,母亲都会煎糍粑或印子粑,叫我们起床吃粑,大大粑粑。出门拜年,四方大利,大大粑粑,大发大发。

  新春大似年。“立春”,意味着春天的到来,百草萌生,春暖花开。乡亲们认为,“立春”这一天比过年还要重要。要是“立春”在年里,新年没有“立春”,那就说这年是“寡妇年”,不宜办喜事。当然,这只是民间说法,没有科学根据。我家,年年立春这天,母亲都要放鞭炮迎新春,名为接春。春天来了,春暖花开,风和日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一打春,二拜年。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正月里,亲戚之间走动拜年。拜年有章法,讲究先后秩序。初一给父母长辈拜年,再到左邻右舍、同湾同宗拜年。各处一乡风,家乡各个乡镇都不同。我家是初一到外祖母家拜家婆最恭敬“外祖母家小母舅,抵得上一个小家公”“除了猪肉无大荤,除了郎舅无好亲”等俗语。有的地方是初二家婆年最恭敬。

  拜年的糕,糕来糕去。正月里拜年决不能少了一包糕,拜年除了提肉提酒更要提糕,意为“糕(高)来糕去,步步高升”。“高”,有高兴、高寿、高升、高薪、高产等喜庆期盼含义。

  又是龙灯又是会,太公八十岁。这是说正月里闹元宵的热闹景象。“锣鼓响,脚板痒。”舞龙灯、耍狮子、踩莲船、过年正好为家里老人办寿宴……过年,万家喜团圆,就是乡村的“狂欢节”。

   要发不离八正月里第一次出门上班、外出求学,出门打工,开张做生意、讲究选择“黄道吉日”,认为初七、初九都不合适,初八宜出门,因为“要发不离八所以初八出门的人最多,车站最拥挤。

了月半粑,各人做庄稼“一年之计在于春”。大年过完了,年味也渐渐淡了,庄稼人人勤春早,都开始扛着锄头,赶着牛,开始闹春了。庄稼人,不误农时,纷纷下到间土头春耕备耕,开始新一年的劳作,春耕秋收,才有新一年的好收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