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散文贴年画的年味/周桂芳

(2024-01-17 16:34:03)
分类: 乡村乡愁

散文 贴年画的年味/周桂芳

儿时,过年真好玩,穿新衣,穿新鞋,放鞭炮,龙灯,彩莲船,写春联,贴年画。

儿时,我勾勾地过年。过年了,母亲会做各种好吃的,还会收到压岁钱,母亲还会给我们做新衣服做新布鞋,父亲还会亲自动手写春联,有时手把手教我们写春联。

写春联,贴年画,是儿时过年最好的仪式感。

儿时,每年家中大门、中屋里都会贴上好看的年画,大多是年年有鱼、五福临门、老寿星、百子图等吉祥如意的年画。我最爱那可爱好看的大胖娃娃抱着一条大鲤鱼看着这一幅幅生动活泼、可爱可亲的年画,感觉过年感觉真好,新年能讨个好彩头。新年好盼头,充满活力,充满希望。

十年代初期的农村,物质和文化都很贫乏。我们没有电视机,没有收音机、三洋、音响等时髦家电。冬天,落雪下雨里,母亲就会生一个蔸子火,左邻右舍都来我家成一个大圈一起烤火取暖。过年,我们就像跟屁虫似的跟在大人们屁股后面,走亲戚拜年去看别人家是否贴年画,有没有我家贴的好看呢

后来,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到了乡村。父亲开起了拖拉机搞运输,母亲养鸡养猪,父母同心勤扒苦做,我们家成了当地乡邻们羡慕的万元户。父亲终于阔气了一回,买了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为家里置办了第一件大家电。

记得,当时一到播放《射雕英雄传》的时候,全村老老少少,还有附近中学的学生们都会跑来我家看电视。有的干脆端着饭碗来,生怕错过了,大家像赶集一样来看香港传来的第一部武打片。来的人实在太多了,堂屋里根本容不下,母亲就天天叫哥哥把电视机搬到了门外院子里播放。一放到关键时刻,电视总是雪花频闪,哥哥还要着急地跑去屋外转动那高高竹竿做的电视天线。那时,我还没有上学不识字,总看见电视里洪七公吃馋人的烧鸡,就以为这好看的武打片叫烧鸡英雄传。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一到腊月,农村妇女们就开始早早准备年货了。母亲就会和村里的妇女们一起去附近小集镇上去赶集,办年货,几张年画是过年必备的年货。年画,从大门开始贴起。从大门到堂屋再到房屋里,五彩缤纷,十分好看的年画到处都贴满。这些花花绿绿的年画,都是母亲亲自挑的,一边挑年画,嘴里还要一边念叨,大吉大利,岁岁平安。这些保佑着家宅平安、年年有余、吉祥富贵的年画和门神,把年扮得喜气洋洋,年味十足

木大门,母亲叫我们贴上门神。这门神我不知道是谁,只见都瞪着大大的眼睛,样子凶神恶煞极了。哥哥告诉我说,这大门上的门神是拿双锏的秦叔宝和拿双鞭的尉迟敬德,都是很历害的大将军。母亲说,过年贴门神,看守门户,他们一年四季在家门口站岗放哨,帮我们挡灾挡祸,保佑家宅平安。

堂屋的中堂上,母亲叫我们贴一张毛主席的画像。母亲边说边念叨,毛主席保佑我们家宅平安,保佑林子(父亲小名)出车一路平平安安。母亲说,毛主席是我们农民的大救星,是大恩人。记得有一年年画是“毛主席去安源”的像片。毛主席一身青布长衫,一把油纸伞,身材魁梧,伟岸高大,这是毛主席给我儿时的第一印象

每年过年,出车很忙的父亲,都会在大年三十早点收工回家,自己亲自动手裁红纸写春联,叫我和哥哥在两旁当书童,帮他牵红纸。有时,父亲还会高兴地手把手教我和哥哥写春联,写福字。每年大门口的大红春联,写的都是勤俭持家、国泰民安、春回大地等吉祥语。福字总是要倒着贴,福倒,福到。这红红的春联,大大的福字,简陋的家装扮得漂漂亮亮红红火火

父亲年少时上过私熟,毛笔字写得刚劲有力,力透纸背,有时写楷书,有时写行书。在父亲的影响下,哥哥和我从小也开始跟着尝试写春联。

父亲去世后,哥哥接班写春联。哥哥外出谋生后,我接着写春联。原来,文化就是在潜移默化中一代代人慢慢传承下来的。

贴年画,贴春联,都是哥哥带着我一起贴。贴年画,大多数是到了二十九或三十之前,才贴上去。二十四,母亲早早已经打过扬尘了。哥哥还要细心地拿一把扫帚把上面的灰尘扫干净,再糊上用细米粉加水在火炉上自制的浆糊,再把年画贴先认真地对一对,瞄一瞄,哥哥叫我在下面看,正不正,再慢慢地贴上去,轻轻抚平。贴上年画后,整个屋里顿感亮堂了起来,焕然一新,喜气洋洋,年味浓厚,这才像过年的样子

到了初一初三家里陆续来了拜年客,他们不光喝过年茶,吃过年饺子,还要看春联写的什么,更要贴的什么新年画。大年初一,村里人互相拜年开始串门,进门来吃点花生年糕糖果,还要来家里看年画看春联。其实,这也是在欣赏绘画艺术和书法艺术。 

   年画,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年代久远,代代相传。据说,年画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唐宋,盛行于明清。相传,年画最先是在过年时用来驱凶避邪、祈福迎祥的一种画作,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

年画是我们农村老百姓最直观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孩子们也很喜欢,看着好看,看着喜庆。我小时候还经常照着年画细细描摹,开始启蒙学画画。也许,就是年画,无意中培养训练了我的绘画天赋。

  也不知是从哪年起,贴年画的习俗逐渐消失了。长江后浪推前浪。年画被彩色电视、收音机、三洋、录相机等代。现在,连电视都没多少人看了,都被手机微信、抖音、短视频、直播等代替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在不断更替,时代在不断进步,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贴年画是儿时难忘的记忆,贴年画是一个时代远的梦也是一个时代泯灭的印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