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草花》2023年3期发《南瓜长了脚》
(2023-09-12 08:30:12)分类: 最新发表 |
散文
我每天步行上班,特意绕过热闹喧嚣的街道,喜欢走一条长长的巷子。小巷比较幽静,能看见巷子里的乡野气息和人间烟火。巷子深处的城中村农户种的几棵南瓜,牵了茂盛的藤,像长了脚似的翻出围墙来。
长了脚的南瓜,一个个都争先恐后地奋力翻出灰色的长围墙,大大小小的四五个,黄的,绿的,挂在围墙外荡着秋千。
有一年,母亲在院子里种了南瓜后,就进城来帮我带孩子了。秋天,我们一家人开车和母亲一起回老家,母亲一打开院子大门,眼前的一幕都让我们惊呆了。只见满院子全铺满了繁盛的南瓜藤,藤叶间横七竖八睡满了金黄色的大南瓜。有的南瓜都长了脚,爬到了院墙外,吊在墙外荡秋千。南瓜藤牵到了院门口,让我们根本无处下脚进屋。有的瓜藤都牵到了爬到院门上,还是母亲一把拉下来的。大大小小,圆滚滚,胖嘟嘟的南瓜,像一群小猪仔一样睡满了整个院子。如果不是刻意用手拨开宽大的南瓜叶子,你根本不知道它到底结了多少南瓜。母亲笑着说,“这南瓜真是傻子,结这么多瓜,这南瓜像长了脚一样,我出门几个月,就爬满了整个院子,还跑出去了。”我和母亲高兴地一起认真数了数,大大小小,黄的青的,一共结了62个南瓜,确实是傻子一样的结瓜啊。
只要南瓜开始结瓜,就随结随吃,随熟随收。因为南瓜是次第结实,次第成熟的。一批南瓜成熟了,就赶紧摘回去,然后由生产队分给各家各户当饭吃,当一日三餐的口粮。那些年,从夏到秋,村里家家都喝南瓜汤、南瓜粥。南瓜汤,软而融,糯而甜,汤汤水水的,一大蓝边碗一大蓝边碗地喝,虽然容易饿,倒也觉得蛮好喝。
年轻人喜欢吃嫩南瓜儿,切成薄片儿,加辣椒清炒,辣火火的很下饭。现在城里流行吃南瓜尖儿,南瓜秧子的嫩尖儿掐下来,把那层带着毛刺的皮剥掉,用油稍微翻炒,洒上蒜末儿,盛出来碧绿清香,吃起来清脆爽口。或者直接淖水,切断加蒜末加醋凉拌,也是一道夏天难得的小清新开胃菜。
据说,南瓜花还可以和鸡蛋打汤,也可以用面裹着油炸。现代人更是讲究品味和美观,把南瓜不厌其烦地做成精美的“南瓜饼”。将南瓜、鸡蛋、糯米粉、盐等,调和在一起,揉成面团,做成圆圆的饼状,还可以印上精美的花纹,再油煎而成。两面焦黄,外焦内嫩,既可以做菜肴,又可当小点心。咬一口酥融甜润,糯香丝滑,真是精致、香美极了。
母亲喜欢在秋天给我们做南瓜坨子,那是家乡大冶一道很地道的美食。将南瓜切成厚块状备用,把秋收的新面粉揉成面团,先放油炒南瓜片,加冷水煮开,后把面团一团团扯下来,拉成一块块薄薄的坨状或粑状,再一个个放入锅中与南瓜一起煮熟,起锅前放少许盐,洒上提香提色的碧绿小葱,真的是色香味俱全。南瓜坨吃起来很有劲道,南瓜入口酥融,汤汁浓稠清香,这是最自然、最纯正、最地道、最美味、最有大冶特色的南瓜坨。
南瓜籽也是美味。吃完南瓜,留下南瓜籽晒干,外皮脆白,生食,熟食均可。下冬里,落雪下雨,母亲就会在土灶里炒南瓜籽给我们吃,来打发我和哥哥这对馋嘴的小猫。冬日里积雪盈门,闲来无事,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一边闲话桑麻,一边置一小桌,上放南瓜籽一捧,一家人围而食之,剥啄有声,这是农家难得的清闲乐事。
想起陶渊明的诗:“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如南瓜者,亦可做“素心人”。这晨夕的“农家乐”,大概就是这样的别样味道吧。
《本草再新》记载南瓜:“平肝和胃,通经络,利血脉滋阴水,治肝风,和血养血,调经理气兼去诸风。”原来,真的像母亲说的一样,南瓜全身都是宝。南瓜既是美食美味,也是养生健体的良药,同时还是乡村天伦之乐的不绝源泉。
李渔有《闲情偶寄》:“瓜茄瓠芋诸物,菜之结而为实者也。实则不止当菜,兼作饭矣。增一簋菜,可省数合粮者,诸物是也。贫家购此同于籴粟。”此话,说是就是南瓜吧。
母亲听我说贝贝南瓜吃了能减肥,不知从哪儿讨来了南瓜籽,今年竟新种了几棵贝贝南瓜。秋天,南瓜成熟了,母亲托村里人顺带进城送给我很多各种各样的南瓜,秋色铺满了我家厨房。我蒸了两个贝贝南瓜吃了,真的很粉酥,很甜糯。剩余的,我把它们置于书柜和案头,以增情趣野趣,以慰我常年思乡之情。
我天天抬头看见南瓜,就想起母亲,想起家乡,想起南瓜铺满了院子,想起母亲说的南瓜长了脚。南瓜真的长了脚,年年如约而至跑到我家来,送来满园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