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散文 家是开满花的树/周桂芳
这些日子琐事繁多,好久没有给母亲打电话了,总觉得心里像落了什么似的,原来是想母亲,想家了。
清晨,在晓风拂面的院子里跑步,给母亲打了个电话,和母亲聊了一会儿家常,特别细细地交待母亲为我做一些泡苕叶,苕杆苕叶一起泡,泡好后晒干水,再切碎。母亲似乎很高兴,“哈哈”笑着说,那值个什么呀,家里苕藤多得是,等出个好日头,我就去给你做泡苕叶吃。
原来,想家,是从味蕾开始的,在舌尖上开始一点点地想念家的味道。
想念母亲,想念家,想念家门前的桂花树。
立秋了,马上又到八月桂花开了,家门前的桂花树又会开满淡黄的桂花,满院子,家里,风中,都飘着桂花浓郁甜蜜的香味。
家,就是开满花的树。
有首儿歌:“爸爸是大树,妈妈是树上的花朵,我是大树上唱着歌的小鸟……”这是我儿时心里最漂亮温馨的家。
原来,以为家就是房子,房子就是家。如今,父亲离世多年,有母亲在的地方就是家。母亲在哪儿,我的家就在哪儿。有母亲在的家,就是开满花的树,一树清风,满树芬芳。
我们乡村,把结婚叫成家。没结婚前,住在同一所房子里,却不称为家,只有和相亲相爱的另一半同住一个房,同睡一张床,同盖一床被,同吃一锅饭,一起过起了烟火凡尘的生活,那才叫真正成了家。生了孩子,房子里充满了笑声、哭声,充满了尿片味,奶香味,烟火味,一家三口,其乐融融。房子里装满了甜蜜,亲情,欢笑,哭闹,这个房子才成了名副其实的家。家,就是那个承载着你喜怒哀乐,让你牵挂惦念的地方。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土窝”。家,不光是房子,不光是豪宅,而是那房子的人,那份浓得化不开,缠得割不断的亲情。
看一档节目《变形记》,城市与农村的孩子互换环境,去全新的家里重新体验生活。一个来自贵州大山区家境贫寒的农村孩子,去结对子的大城市“爸爸妈妈”家住了一段时间,虽然每天好吃好喝,看电视睡大床,还去游乐场玩,什么都不用干,他却突然很想家了,闷闷不乐的,心里像丢了什么似的。城里的爸爸妈妈不解地问他:“这里的生活条件不好吗?我们做的饭不合你味口吗?还是我们哪里对你不好了?”憨厚的小少年不好意思地低下头,笑着说:“这里很好,可我就是有点想我家了!想我娘了。”是啊,想念就是一尾鱼,不经意间,滑溜一下,它就游进了自家的池塘。城里的房子再好,生活条件再好,吃的喝的玩的再好,那也不是我的家。想念,就是那心头疯长的树,不停地开花开花,直开到荼靡。想念那满目的青山,想念那个贫瘠的山村,想念那低矮的房子,想念那门前开满花的树,想念娘做的那热呼呼的土豆蛋儿。
每一个离家的孩子,心中都长着一棵树,在夜的滋养下,悄悄地开花。
每一个在外的游子,午夜都梦见一棵树,在梦的浇灌下,疯狂地开花。
家,是一棵长在我们每个人心头,开满亲情之花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