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楚晚报》发《故乡的跨度》2022年7月18日《磁湖美文》

(2022-07-18 08:36:16)
分类: 最新发表
故乡的跨度
周桂芳

  周桂芳

  我出生的故乡是一个小村庄,几十户人家,一百来口人,真正是个弹丸之地,跨度却涉及东方和西方,就像地球的东半球与西半球。

  村庄像一个球,更像一个太阳。东边看太阳升,西边看太阳落,背靠而居。中间围着一个山包,那是全村人的祖坟山。满山红枫树,春来满山苍翠,秋天火红一片。村东门前一条小港悠悠而过,哗啦流向远方。

  我家住在村东,每天被早晨的第一缕阳光照醒,看一轮红日羞答答地露出半边脸,后干脆一下跳出地平线,喷薄而出,霞光万丈。村东的人,最幸福的事,就是最早看到日出,接受一天头一茬阳光的沐浴。所以,村东的人一般比村西的人起得早,五六点钟,早早就起来下地干活了。你想睡个懒觉,赖床上多眯一会儿,都不行,那暖暖的阳光早早就晒到你屁股了。早晨的第一缕阳光是村东每天收到的最好礼物。母亲会起个大早,麻利地收拾好一家人昨夜换下的脏衣服,绿胶鞋一路踩碎晨光中晶莹剔透的露珠,去门前的港边洗衣,港水冒着白雾,晨光穿透薄雾,把水照得清亮亮。母亲走在五彩的晨光中,在港边把棒槌打得“啪啪”作响。村里的女娃们会被母亲的棒槌声“叫醒”,起来做一家人的早饭。乡村的早饭有时是苕粥,有时是剩饭粥,有时是面条,有时煮干苕,有时也会油炒剩饭,这要看昨晚剩下些什么,这也看我早起的心情啦。早饭的菜,要么是昨晚的剩菜,要么是坛子里腌萝卜、腌酸菜或豆酱。母亲做的腌菜蛮好吃,别有一番滋味。男人们会早起扛着锄头或赶着水牛下田犁地,或去菜园挖地,他们身披曙光,游走绿色的田野。

  当太阳慢慢升起,阳光如水般漫过一个一个房顶,照到村西,阳光已有炎热的温度,早已沾染上村东户户烟尘、港边的棒槌声和鸡鸣狗吠。村西的太婆会眯着眼,手搭凉棚,喃喃地说“又是个恶太阳”。

  村东的人少,住着五六户人家,平常较安静。每天开门迎接的就是朝阳,清风,还有飞回的燕子。夏天,村东的屋真凉快,东风一阵阵,吹走了夏天的燥热。过了午后,太阳西斜,村东就躲进了村西的树荫下乘凉了。

  村西的人多,屋挨着屋,人挤着人,很是热闹。午后,家家户户暴晒在太阳下,太阳毒着,像火炉,晒得人直流油。夏天,太阳一直晒到黑,才慢慢偃旗息鼓,渐渐败下阵来。村西天黑得较晚,吃晚饭也较晚。下午过了三点,太阳稍稍偏了点,不那么直晒,不那么炙烤,村西的人才会陆续戴着草帽,扛着锄头,赶着牛儿下田畈去干活。一直干到太阳落下地平线。懒惰的人,盼着太阳早点落山,好早点收工回家,然后去村东我家看《射雕英雄传》。那时候,香港古装武打片《射雕英雄传》传入大陆,红遍中国。天还没黑,我们一家人忙着在山垴边的一斗四升田里插秧,村西的人早已吃过晚饭或干脆端着饭碗,早早来到我家。村里的年轻人,会扯开喉咙喊我父母的小名,催他们快点回家放电视。

  那时候,父亲在开东风平板货车,母亲是湾里出了名的勤扒苦做的妇女典范。我家是当时方圆几十里有名的“万元户”。我尚年幼,对“万元户”没概念,只知道全村只有我家有一台十七吋的黑白电视机,成了众人眼里的稀世珍宝。放《射雕英雄传》那段时间,我家成了全村的戏台,甚至成了附近南山中学学生魂牵梦萦的地方。由于人太多,母亲干脆叫哥哥把电视机搬到门外,让大伙在门外看。那时候,我还没上学,不识字,看见电视里洪七公经常吃烧鸡,一直以为这电视剧就叫《烧鸡英雄传》。

  村庄的夜慢慢黑了下来,围坐在电视机前吃晚饭的人们,一边咀嚼着生活的自足与艰辛,一边品尝电视剧的新鲜与快乐。

  一个小小的村庄,围走一圈,不过几百米的距离,却是一个小小的世界。

  村东的人羡慕村西人多热闹,冬天不冷,太阳直晒到天黑。村西的人羡慕村东的人天天有电视看,打开门东风吹进屋,不用摇蒲扇。村东的人嫌人太少,太静,没有几多人打嘴皮子。村西的人嫌太吵,天天妇女们围成一堆不是东家长就是西家短,尽是些鸡毛蒜皮,鸡零狗碎。人多是非多,不时就会吵架斗嘴,泼妇骂人,嗓门儿那叫一个大,能穿破几幢屋。

  母亲说,还是我们村东好,耳根清净,静静地做事,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现在想想,母亲的话在理。这也是我家成为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万元户”的原因吧。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村东的人先沐浴晨光,早睡早起,早干活,早致富。村西的人披挂晚霞,磨到天黑,人多集在一起热闹,打打嘴仗,磨磨嘴皮子。晚睡晚起,晚起床,晚干活,生活倒也清闲自在。

  村庄死了的人,会一个个葬入村庄中心的祖坟山。村庄的人少了,祖坟山上的“房子”就多了。父亲就早早地睡进了祖坟山上,他静静地站在山垴上守望着山下空空的老房子。

  茂盛幽深的祖坟山是村庄的心脏,是连接村东村西的中心轴线,把村东村西的跨度一步步缩小,再缩小,连成一体。

  村庄老了,像那满山的枫树,红了半边天,像一件深红的睡袍,严严地包裹着村庄日渐衰老的心。

  山垴的红枫树,红了一年又一年。红了又落,落了又绿,绿了又红,就像村庄的人,死了,又生了,像割了一茬又一茬的韭菜,生生不息。

  村庄的人越来越少,村庄越来越静。村东的人嫌人少太静,渐渐往村西搬,想凑凑热闹,人多好挤挤暖。村东的人走的走,死的死,搬的搬,少得只剩零星,房子空了,房前屋后的野草一个劲地疯长,那长势像是在跟人抢地盘。村西的人多了起来,房子挨得更近了,更挤了,家家还要把院子围起来,挤得都快没有路走了。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村东村西,风水轮流转。村西的人,家家暗地里较劲,家家盖了新楼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村庄是棵大树,家就是根。根深叶茂,家家的根错综复杂,把村庄的人牢牢拴在一起。

  不管你身在何方,不管你身居何位,不论你是富有,还是贫困,任谁都走不出故乡的怀抱。


https://www.xepaper.com/dcwb/image/jwb_red_r1_c1.jpg https://www.xepaper.com/dcwb/image/jwb_red_r1_c2.jpg https://www.xepaper.com/dcwb/image/jwb_red_r1_c3.jpg
https://www.xepaper.com/dcwb/image/jwb_red_r8_c2.jpg https://www.xepaper.com/dcwb/image/jwb_red_r8_c3.jpg
  第12:磁湖美文
上一版3   4下一版  
https://www.xepaper.com/dcwb/image/pdf.gif
 
标题导航
https://www.xepaper.com/dcwb/image/image06.jpg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07月18日 星期一 出版   https://www.xepaper.com/dcwb/image/image02.jpg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https://www.xepaper.com/dcwb/image/soundon.gif
故乡的跨度
周桂芳

  周桂芳

  我出生的故乡是一个小村庄,几十户人家,一百来口人,真正是个弹丸之地,跨度却涉及东方和西方,就像地球的东半球与西半球。

  村庄像一个球,更像一个太阳。东边看太阳升,西边看太阳落,背靠而居。中间围着一个山包,那是全村人的祖坟山。满山红枫树,春来满山苍翠,秋天火红一片。村东门前一条小港悠悠而过,哗啦流向远方。

  我家住在村东,每天被早晨的第一缕阳光照醒,看一轮红日羞答答地露出半边脸,后干脆一下跳出地平线,喷薄而出,霞光万丈。村东的人,最幸福的事,就是最早看到日出,接受一天头一茬阳光的沐浴。所以,村东的人一般比村西的人起得早,五六点钟,早早就起来下地干活了。你想睡个懒觉,赖床上多眯一会儿,都不行,那暖暖的阳光早早就晒到你屁股了。早晨的第一缕阳光是村东每天收到的最好礼物。母亲会起个大早,麻利地收拾好一家人昨夜换下的脏衣服,绿胶鞋一路踩碎晨光中晶莹剔透的露珠,去门前的港边洗衣,港水冒着白雾,晨光穿透薄雾,把水照得清亮亮。母亲走在五彩的晨光中,在港边把棒槌打得“啪啪”作响。村里的女娃们会被母亲的棒槌声“叫醒”,起来做一家人的早饭。乡村的早饭有时是苕粥,有时是剩饭粥,有时是面条,有时煮干苕,有时也会油炒剩饭,这要看昨晚剩下些什么,这也看我早起的心情啦。早饭的菜,要么是昨晚的剩菜,要么是坛子里腌萝卜、腌酸菜或豆酱。母亲做的腌菜蛮好吃,别有一番滋味。男人们会早起扛着锄头或赶着水牛下田犁地,或去菜园挖地,他们身披曙光,游走绿色的田野。

  当太阳慢慢升起,阳光如水般漫过一个一个房顶,照到村西,阳光已有炎热的温度,早已沾染上村东户户烟尘、港边的棒槌声和鸡鸣狗吠。村西的太婆会眯着眼,手搭凉棚,喃喃地说“又是个恶太阳”。

  村东的人少,住着五六户人家,平常较安静。每天开门迎接的就是朝阳,清风,还有飞回的燕子。夏天,村东的屋真凉快,东风一阵阵,吹走了夏天的燥热。过了午后,太阳西斜,村东就躲进了村西的树荫下乘凉了。

  村西的人多,屋挨着屋,人挤着人,很是热闹。午后,家家户户暴晒在太阳下,太阳毒着,像火炉,晒得人直流油。夏天,太阳一直晒到黑,才慢慢偃旗息鼓,渐渐败下阵来。村西天黑得较晚,吃晚饭也较晚。下午过了三点,太阳稍稍偏了点,不那么直晒,不那么炙烤,村西的人才会陆续戴着草帽,扛着锄头,赶着牛儿下田畈去干活。一直干到太阳落下地平线。懒惰的人,盼着太阳早点落山,好早点收工回家,然后去村东我家看《射雕英雄传》。那时候,香港古装武打片《射雕英雄传》传入大陆,红遍中国。天还没黑,我们一家人忙着在山垴边的一斗四升田里插秧,村西的人早已吃过晚饭或干脆端着饭碗,早早来到我家。村里的年轻人,会扯开喉咙喊我父母的小名,催他们快点回家放电视。

  那时候,父亲在开东风平板货车,母亲是湾里出了名的勤扒苦做的妇女典范。我家是当时方圆几十里有名的“万元户”。我尚年幼,对“万元户”没概念,只知道全村只有我家有一台十七吋的黑白电视机,成了众人眼里的稀世珍宝。放《射雕英雄传》那段时间,我家成了全村的戏台,甚至成了附近南山中学学生魂牵梦萦的地方。由于人太多,母亲干脆叫哥哥把电视机搬到门外,让大伙在门外看。那时候,我还没上学,不识字,看见电视里洪七公经常吃烧鸡,一直以为这电视剧就叫《烧鸡英雄传》。

  村庄的夜慢慢黑了下来,围坐在电视机前吃晚饭的人们,一边咀嚼着生活的自足与艰辛,一边品尝电视剧的新鲜与快乐。

  一个小小的村庄,围走一圈,不过几百米的距离,却是一个小小的世界。

  村东的人羡慕村西人多热闹,冬天不冷,太阳直晒到天黑。村西的人羡慕村东的人天天有电视看,打开门东风吹进屋,不用摇蒲扇。村东的人嫌人太少,太静,没有几多人打嘴皮子。村西的人嫌太吵,天天妇女们围成一堆不是东家长就是西家短,尽是些鸡毛蒜皮,鸡零狗碎。人多是非多,不时就会吵架斗嘴,泼妇骂人,嗓门儿那叫一个大,能穿破几幢屋。

  母亲说,还是我们村东好,耳根清净,静静地做事,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现在想想,母亲的话在理。这也是我家成为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万元户”的原因吧。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村东的人先沐浴晨光,早睡早起,早干活,早致富。村西的人披挂晚霞,磨到天黑,人多集在一起热闹,打打嘴仗,磨磨嘴皮子。晚睡晚起,晚起床,晚干活,生活倒也清闲自在。

  村庄死了的人,会一个个葬入村庄中心的祖坟山。村庄的人少了,祖坟山上的“房子”就多了。父亲就早早地睡进了祖坟山上,他静静地站在山垴上守望着山下空空的老房子。

  茂盛幽深的祖坟山是村庄的心脏,是连接村东村西的中心轴线,把村东村西的跨度一步步缩小,再缩小,连成一体。

  村庄老了,像那满山的枫树,红了半边天,像一件深红的睡袍,严严地包裹着村庄日渐衰老的心。

  山垴的红枫树,红了一年又一年。红了又落,落了又绿,绿了又红,就像村庄的人,死了,又生了,像割了一茬又一茬的韭菜,生生不息。

  村庄的人越来越少,村庄越来越静。村东的人嫌人少太静,渐渐往村西搬,想凑凑热闹,人多好挤挤暖。村东的人走的走,死的死,搬的搬,少得只剩零星,房子空了,房前屋后的野草一个劲地疯长,那长势像是在跟人抢地盘。村西的人多了起来,房子挨得更近了,更挤了,家家还要把院子围起来,挤得都快没有路走了。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村东村西,风水轮流转。村西的人,家家暗地里较劲,家家盖了新楼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村庄是棵大树,家就是根。根深叶茂,家家的根错综复杂,把村庄的人牢牢拴在一起。

  不管你身在何方,不管你身居何位,不论你是富有,还是贫困,任谁都走不出故乡的怀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