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雪寻梅是古代文人墨客梦寐以求的美好境界,在历史上好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

唐代诗仙李白在《宫中行乐词八首》中这样吟诵雪中红梅:“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唐代崔道融所做的《梅花》更加脍炙人口:“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横笛和愁听,斜技依病看。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唐代蒋维翰的《梅花》由梅联想到春天:“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
几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入得来?”

南朝陆凯的梅花诗流传极广:“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南宋的卢梅坡在他的《雪梅之一》中有着精辟的梅雪共赏的情景:“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诗人感叹雪虽有了,如没有诗,更会使人平庸世俗。梅花开在傍晚的积雪中,咏梅的诗恰正作成,梅和雪,共同构成了最完整的美。

卢梅坡在《雪梅之二》中就梅和雪谁更美也有精彩的比喻:“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

唐代萧纲在《雪里觅梅花》中赞叹道:“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俱羞惜腕露,相让道腰羸。定须还剪采,学作两三技。”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他的《江梅》中说道:“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诗人曾几在《雪后梅盛开折置灯下》中吟诵道:“满城桃李望东君,破蜡红梅未上春。窗几数枝逾静好,园林一雪碧清新。”



梅花开放时,如果没有雪,则显示不出梅的神采韵致。
齐已的《早梅》如此赞美寒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村前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王十朋在他的《红梅》中盛赞雪中红梅:“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

陆游是书写梅花最多的诗人,他在《梅花绝句之二》中写道:“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陆游的《梅花绝句之三》对寒梅做了气节的描述:“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著名诗人范大成的《岭上红梅》也写得十分生动:“雾雨胭脂照松竹,江面春风一枝足。满城桃李各焉然,寂寞倾城在空谷。”

贡性之的《梅》韵味十足:“眼前谁识岁寒交,只有梅花伴寂寥。明月满天天似水,酒醒听彻玉人箫。”

庚信的《梅花》让人感觉到了红梅的清香:“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王鏊的《真适园梅花盛放》的诗充满了诗情画意:“花间小坐夕阳迟,香雪千枝与万枝。自入春来无好句,
杖藜到此忽成诗。”

这幅图画最合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雪中梅花,预示着春天已经姗姗而来……

在这新春佳节之际,谨以雪中的梅花祝福我的博友们心情舒畅、身体健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