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花问梅寻历史

(2009-02-22 07:58:33)
标签:

南京

梅花山

吴王坟

汪精卫

观梅轩

梅花

旅游

分类: 美丽花卉

  探花问梅寻历史

    梅花在我国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从原产地长江以南扩展至大半个中国。

 

  探花问梅寻历史

    梅花以其冷艳芬芳、清雅高洁的品质深受人们的推崇和喜爱。

 

  探花问梅寻历史

    我国历史上,早在西汉时期就有关于赏梅的记载,苏、杭、宁、成都等地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植梅中心。 
 

  探花问梅寻历史
  
  明朝的时候,钟山脚下有一处赏梅胜地,叫做梅花坞。据明代万历年间南京国子间祭酒冯梦祯的《灵谷寺探梅记》记载:“越灵谷而东二里许,北行百步,达梅花下。”其位置就在今天的灵谷寺东南。 

  探花问梅寻历史

    梅花坞是明代宫廷所设的梅园,所结梅子供太庙祭祀皇帝的祖宗之用,每株梅树上都悬挂着有“御用”二字的木牌。明代刑律严酷,游人虽多,但绝没有人敢攀枝摘花,因此梅花茂盛,参差错落,不下千株。入清以后,梅花坞便逐渐湮没了。
 

  探花问梅寻历史

    今天紫金山下的梅花山,其规模已远远胜过了当年的梅花坞。
 

   探花问梅寻历史

    六朝时候,这里有一处名胜,叫做“商飚馆”,也叫“九日台”。据《肇域志》记载:“九日台在孙陵岗,上每九月九日,宴群臣讲武,以应金气之节。”后来,“商飚别馆”成为清代金陵四十八景之一,但是现在也早已无迹可寻了。 

  探花问梅寻历史

    三十年代初,当时的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将这一带辟为中山陵园植物园的蔷薇花木区,开始植梅。到抗战前夕,这里已形成一片梅林,春天梅花盛开之际游人络绎不绝。

 

  探花问梅寻历史

    1937年春,汪精卫曾和陈璧君来此赏梅,但当时的导报仍称这里为吴王坟。1944年11月,汪精卫在日本死去,运回南京安葬于此,这才正式改名为梅花山。据史料称:改名梅花山其意不仅是山岗上广植梅花,而且是吴王坟在中山陵之侧,汪精卫死后葬于此山,是想让人知道,他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便将这里改名为梅花山,有效仿扬州梅岭之意(此岭有史可法衣冠冢),目的是妄想与抗清民族英雄史可法相提并论。

 

  探花问梅寻历史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于1946年1月21日派工兵将汪坟秘密炸毁。这就是炸毁的汪坟散落的点点钢筋水泥。

 

  探花问梅寻历史

    汪坟平毁后,当时的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主任孙科考虑到梅花山已经成为陵园的重要景点,指示在汪墓原址加以布置,于1947年建造了一座长方形亭子,由孙科题名“观梅轩”。

 

  探花问梅寻历史

    “观梅轩”东西长16米,分为三间,四周设砖砌栏杆,东西两间突出处开出入口,颇尽曲折之妙。
 

  探花问梅寻历史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山陵园管理处在梅花山大量植梅。1958年以后,开辟了一百多亩荒山,大量栽植了猩猩红、骨里红、照水、宫粉、跳枝、千叶红、长枝、胭脂、玉碟、送春等珍贵品种,其中“别角晚水”全国独此一株,尤为珍贵。

 

  探花问梅寻历史

    春季梅花盛开之时,繁花满山,香飘数里。来此赏梅的游人摩肩接踵,高潮时节每天都在十万以上。

 

  探花问梅寻历史

    宋代诗人林逋在他的《山园小梅》中盛赞梅花:“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梅花带给人们美感的同时,也让人们更加珍惜春天的馈赠。

 

          近期新作——

    云蒸霞蔚梅花山

    古朴典雅的王安石故居

    寻找城墙山上的春天

   早春时节梅花开

   腊梅花开香四溢

   百年名校——南京师范大学的冬日景象

   历史悠久的紫金山天文台
    神秘的明初朱标太子墓

   幽静的紫霞湖林间小路

   七桥瓮生态湿地公园形态各异的观鸟屋与小桥

   寻找生态湿地公园的踪迹

   东水关里寻古探幽

   秦淮胜境——东水关遗址

   散发着璀璨历史光辉的六朝文化

   乌衣巷古韵悠悠的王导谢安纪念馆

   乌衣巷怀想

   夫子庙大成殿学宫美景

   夫子庙大成殿里张灯结彩

  夫子庙里的花灯和民俗风情

   南京夫子庙节日气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