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山古称孙陵岗,又称吴王坟,这与东吴大帝孙权有关。
孙权于公元211年将政治中心从京口迁到秣陵,次年建石头城,改“秣陵”为“建业”,由此揭开了南京建都史的第一页。
据载,公元252年,孙权死后葬于钟山南麓的高岗上,葬处得名“孙陵岗”,后人又称“吴王坟”,上世纪四十年代,孙陵岗改叫“梅花山”,但孙权是否真的就葬在梅花山,学术界目前尚无定论。
据专家介绍,在开展“六朝陵墓”的课题研究时,在梅花山博爱阁下面发现有人为构筑物。其结构和前后通道结构有显著区别,类似古时墓穴的封门墙。在挖探沟时,沟中不停冒水,后来发现有喇叭形路口,上层是夯土,下层是黄土,明显是人为构筑物,这种往山里开挖的构造和汉代帝王陵墓的建造方式相似。现在还不能肯定这就是孙权墓,但博爱阁刚好就建在这个构筑物上面算得上是历史巧合。

前段时间,江苏省地震局地震工程研究院科研人员利用现代精密磁测技术,对整个梅花山进行了勘探。勘测结果表明,在博爱阁南侧附近有巨大地下构筑物,呈“甲”字形状分布。据探测,这座墓葬完全属于开山凿石而成,工程非常浩大,不是帝王,不可能有这么大能量。
考古专家推测,这极可能就是东吴大帝孙权的墓葬。那该墓葬到底是不是孙权的最终归宿?有没有遭到破坏?由于目前国家严令禁止发掘帝陵,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孙权墓的秘密将继续在地下埋藏下去。
石像西南侧,有一座扇形的孙权故事画廊。廊分四间,壁上嵌有十二幅孙权故事浮雕石刻:“凤凰白头巧提亲”、“张飞瓜园访孙权”、“孙权慧眼识陆逊”、“鱼翁传授神仙汤”、“助战庆功脚盆鼓”、“以剑试石业将成”、“孙权赌气溜马涧”、“母女下棋点孙权”、“孙权引水惩劣绅”、“赔了夫人又折兵”、“孙权斩案誓抗曹”、“据守江东图霸业”。这些故事大多流传较广,再现了孙权成就一代帝业的历程。
孙权开启了以后历代在南京定都的著名帝王或政治家喜爱以钟山作为陵址的先河,应该说他是钟山陵寝文化的开创者。高大的孙权石像底座正面镌刻“东吴大帝孙权”六个大字。石像高
3.5米,底座高1.6米,通高5.1米,由南京市雕塑工作室张祥水先生设计雕刻。
葬于钟山的“帝王”级人物不下于10位,但能葬于主位即钟山主峰或东、中、西峰下的只有葬于梅花山的孙权、葬于明孝陵的朱元璋和安葬在中山陵的孙中山先生。
近期新作——
第一梅山闻清香
探花问梅寻历史
云蒸霞蔚梅花山
古朴典雅的王安石故居
寻找城墙山上的春天
早春时节梅花开
腊梅花开香四溢
百年名校——南京师范大学的冬日景象
历史悠久的紫金山天文台
神秘的明初朱标太子墓
幽静的紫霞湖林间小路
七桥瓮生态湿地公园形态各异的观鸟屋与小桥
寻找生态湿地公园的踪迹
东水关里寻古探幽
秦淮胜境——东水关遗址
散发着璀璨历史光辉的六朝文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