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府内有许多古碑刻,历史悠久。这块石碑为清末著名学者俞樾书写的唐朝著名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诗。俞樾是著名国学大师章太炎的老师,著名红学家俞平伯的曾祖父,清末著名文学家和音韵训诂学家。碑的后面为俞樾考评这首诗的碑文。此碑原在苏州寒山寺内,汪伪时期的考试院院长江亢虎附庸风雅,依照苏州寒山寺碑复制了一块放在这里。
被称为“天下二绝碑”之一的三国吴《天发神谶碑》嵌在夕佳楼后廊壁上,原为东吴孙皓“天玺记功碑”,传为三国吴书法家皇象所书,是中国古代比较著名的碑刻之一,它对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曾起过一定的积极影响。原石碑在1700多年前曾立于南京南郊凤凰山上,至晋代发现时就断为三截,所以又称三段碑。孙皓是孙权的孙子,也是东吴最后一个皇帝,孙皓用阴谋骗取了王位,做了东吴第四个国君。他暴虐骄淫,迷信神谶,欺上瞒下,弄虚作假。三国天玺元年间,孙皓命人在中华门外韩府山找到此碑,碑文内容盛赞东吴的功德,并宣称自己统治天下是上天的旨意。为此他大赦天下,刻石立铭,歌功颂德,做起皇帝梦。《天发神谶碑》就是在这种封建迷信情况下应运而生,目的是为了记载孙吴四世功绩。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这通碑竖立不到五年,东吴即在“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索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的败势中被西晋武帝思马炎所灭,孙皓落了个贻笑千年的下场。
“勋高柱石”碑亭,为同治皇帝御赐给两江总督曾国藩的御笔。曾国藩任两江总督期间,力主对外开放,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并与李鸿章等人共同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工业。他曾上疏《拟选聪颖子弟赴泰西各国肄业折》,并促成此事,开留学西方之先河。他在为人处事、修身治家方面有自己的独特见解,直接影响了一批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勋高柱石的意思是指,曾国藩平定了太平天国,功勋卓著;总督东南,坚如磐石。
御碑亭里有两块乾隆皇帝赐给萨载和书麟的诗碑,这两块诗碑表现了乾隆皇帝对两江总督的倚重,对他们就任寄予厚望,同时表达了他爱民的一片心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