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吕谏:为啥限涨令成了助涨令

(2013-05-12 21:43:04)
标签:

吕谏

危机

规律

管理机构

投资者

财经

分类: 谏说楼市

    从限价、限购,到现在的限涨中国的楼市真可谓是“限”字当头,突然感觉得中国不是市场经济,而是“限”字经济!从字面上感觉是,限价是防止楼市暴利,限购是资本炒房,限涨是防止百姓买不起房,也可以讲是苦心经营,为民造福。然而,当有限字时,每限一次,房价都是变相涨一次,这可谓真是事与愿违。

    真正的市场经济,肯定是有涨有跌,市场自由,一切都根据供求关系而转变!自从商品市场在人类社会中诞生以来,就一直伴随着物价波动的问题,尤其是在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这一问题表现的更为突出。传统物价理论认为,物价波动可以平衡市场供求关系,可以实现物价稳定,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因此,不但不应对物价波动进行限制,反而应该放开物价,任其随意波动。其实,物价波动不仅要受到市场供求状态的限制,而且还要受到市场投资效益的限制。一般大众商品如此,房市,黄金也应该是如此!而市场被称为一双“看不见的手”,所谓“看不见的手”就是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因此,掌握了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也就等于是看到了“看不见的手”,也就等于是抓住了“看不见的手”。如果管理机构不能够熟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那么就不能有效地控制市场运行,最终必然被“看不见的手”所任意摆布,进而导致市场的极度混乱和严重的经济危机。如果管理机构掌握了市场经济运行规律,那么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和指挥“看不见的手”,并使其为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来进行服务。

    中国的房市,前期确实是供不应求,但没有什么不是不变的,随着楼市的存量增多,供求关系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改写了供应平衡。从南方的贵阳、昆明到北方的滨海新区、营口,从东部的温州到中部的鹤壁、十堰再到西部的鄂尔多斯、神木,“鬼城”魅影闪现。“鬼城”背后隐藏着地产泡沫破灭、资金链条断裂、城市发展缺乏实业支撑等诸多风险,本该到了高度警惕的时候。但是,政策面的混沌、投资者迷信房价会永远上涨,于是今年以来尽管政策层面在形式上持续高压,但上下左右博弈之炽、暧昧之深前所未有。

    从历史经验看,所有资产泡沫都是在政策暧昧、摇摆和博弈中破灭的。当年的日本,土地资源稀缺,房价飞上天,“东京23区的地价就能买下全美国的国土,还能找零”,“卖掉皇宫的地块就能买下加利福利亚一个州”,“东京才是全球第一”。那真是一个美好的充满呓语的时代,家家户户把纯金偶人当装饰品,房顶的瓦当兽头也是纯金的,一如今天的中国,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房价基本和东京、伦敦、纽约的房价持平,甚至还更高,但是居民收入只有人家的几分之一。100万亿元的充裕流动性驱使下,炒完纸头(字画)炒石头,炒完石头炒木头,做庄老普洱茶,“喝老酒”,甚至一对老核桃都能卖出几十万元。所有疯狂吹大的泡沫终有气力不逮的时候,那时极易“一根针捅破天”。

    而政府还不放开所谓的“限”,还一谓地调控,干涉楼市的市场经济,维护那个:皇帝的新装,那泡沫迟早要见阳光。虽然利益深度挟裹和绑架,使得长期以来掣肘调控的阻力不断增强。长期非理性繁荣孕育着超级泡沫,繁荣的周期越长,调整难度越大,并累积着危机的种子。无论是国际通行标准,还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租售比、房价收入比和密而不宣的空置率,这些市场的内在规律持续发酵,都暗示着泡沫破灭的临界点正在逼近。

    楼市泡沫从目前来讲,当局又不敢让其一下子破灭,结果导致限涨令成了助涨令。限涨令使企业的行为和预期发生变化,一种是想卖房但是又不想按照政府限定的价格去卖,于是就缓一缓,另外一种是有房可以卖,但是觉得现在政府控制了住房销售支付,这样的供应量会偏紧,导致价格上涨,于是有惜售现象出现。政府的行为往往会改变企业的预期和行为。每一次发文讲要限什么时,也就是变相告诉购房者或开发商,政府要保护房子暴跌,你们可以放心在“限”字指标下,自由、灵活运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