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说一,实事求是,辟谣就是说明事实真相,驳斥谣言!我也不希望天天听到谣言,但总感觉得自己身边不是被谣言所忽悠,就是被辟谣所忽悠,楼市在微涨,辟谣说是正常回暖,楼市在滞销,辟谣说是震荡徘徊,楼市在下跌,辟谣说是回归理性,怎么感觉得这个社会,是一片美好的社会,我们也不容许谣言惑众!
近期,限购松绑、金融政策调整等放松楼市调控的传闻不绝于耳,包括发改委、央行、住建部、银监会等部委对关于房地产政策可能松动消息进行多次辟谣。这对于正处于调控敏感期的楼市而言,有关部门鲜明的表态无疑有利于消除杂音稳定市场各方预期,防止预期改变蚕食调控成果。目前楼市调控正处于关键期,调控所涉及的利益各方之间的博弈持续深化,其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与购房者之间的博弈尤为激烈。杂音出现并非偶然,尤其是在地方政府所严重依赖的房地产税收和土地出让金大幅下滑情况下,地方政府与中央暗中较劲并非秘密。
在一片“救市”的质疑声音中,5月上旬出台的“扬州新政”已满逾两个月。期间,各地政府楼市微调政策也不断出台。在近40个微调城市中,运用公积金这一信贷手段的城市超过10个。5月28日,重庆公布“降首付、提额度”的公积金贷款新政。仅隔1天,媒体又爆出湖南29日明确表示将推出利率优惠、降低首套房首付比例、减免相关税费等首套房优惠政策。种种情况表明,楼市调控已经成了现实,而某些人还要掩耳盗铃辟谣说什么地方楼市调控是否有了松动?
房地产政策调整的力度将取决于主要城市房价下调幅度和房地产对经济的影响。从房价来看,主要城市房价今年年初就开始下降,但与限购实施前的2011年年初相比,只有5%
左右的跌幅,与“合理价位”差距很大。而微调带来的变化是存款准备金率下调释放了更多资金,贷款申请变得容易,各地公积金贷款政策调整也惠及了广大“刚需”购房者。这种有针对性的释放,使得“刚需”购房者对价格的敏感性抑制了
“量升导致价涨”的趋势,市场交易量的恢复与房价稳步下调将相伴出现。可以预期,如果房价不出现大幅度上涨趋势,楼市调控进一步从紧几率不大,而各地面向“刚需”的微调也会加快。由于“刚需”数量有限,房地产市场交易量也不可能大幅反弹,房价也会呈现温和小幅震荡趋势。
由于刚需的带动的成交回暖,开发商和购房者之间也开始上演新一轮博弈。部分开发商和二手房业主开始趁势涨价,而部分购房者因担心再次踏空,入市积极性有所提高。此间多位观察家指出,在调控从紧、库存高企、资金链偏紧的情况下,房价逆势上涨的基础并不存在,抢购气氛或许是部分开发商制造的一种假象。但不管如何讲,目前楼市政策的松动,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某些人把此事归咎于杂音,只能说是忽悠人!
要知道,杂音的出现也凸显楼市调控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尽管有效抑制房价上涨趋势、投资和投机需求被挤出市场等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此时全国许多城市对政策都在微调,而且有越调面越广之势。在这个被调控方护盘、反弹最强烈的时候,一些地方政府利用不对称信息刺激购房者心理,影响购房者对未来的预期,试图“救市”是他们想要达到的目的。而一些宠物专家又出来辟谣,不知道是投得什么胎,安得什么心?
连卖菜的人都知道,现在楼市生意好,更何况专家呢?我们应该直面人生,而不是假大空,无风不起浪,谣言的出现一定有适合谣言生存的环境。大家都知道的情况再去辟谣,只能说是越描越黑,让百姓更相信谣言,其实只是官方所定义的谣言!在有杂音的情况下,若是真心想辟谣,则应清醒地认识到,调控是一场“持久战”,巩固当前调控成果本就艰巨而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更是增加了这种不确定性,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看都不能放松或动摇对房地产的调控,否则将前功尽弃,而不是出现了政策松动却死不认为是政策松动,还大张旗鼓来辟谣,这不是掩耳盗铃又是干啥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