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秦淮河的时候,已经接近傍晚了。天是那种很忧郁的蓝,边上还染着未退去的金黄。月亮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爬了上来了,另一边夕阳倚着秦淮河的水落去,一些残余的阳光洒落在水面,细细碎碎,很宁静安详。碧波荡漾的秦淮河水波澜不惊,却让人感觉到阴郁的冰冷,似乎有些感伤,也许是流淌了太多歌女的泪水和悲情吧,难道真的就像朱自清说的一样,是“六朝金粉所凝”?“烟茏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吟诵着唐人杜牧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句在夜晚去看看秦淮,那夜色有点凄美,有点哀伤!
秦淮画舫甲天下,刚登上画舫,便听到友人在招呼,只见一方桌、几把竹椅、几杯茶,就这样于一喝一饮里,使我忘记了赴约赶路之劳顿,而融入享受着片刻的惬意与放松。嫩绿的茶叶,于沸水浸泡后,就似一位熟梦醒来的人,慢慢的舒展着身体,渐渐的恢复了原本应该的本色。刚才还透明无色的水,在茶友不经意之间执杯细看中,已经渐变为浓浓的茶色,清幽而透明,淡香轻溢飘于鼻间,让人不由自主的闻着,沁人肺腑,悠悠的仿佛整个画舫的空气里,也弥漫着一缕清香。
如何看待秦淮?还是得在胸腹之间存点前尘往事,看看一千五百年不变的地名,想想浮华流转的万变瞬息,哪怕仅仅是斜靠着一盏街灯,哪怕只是一声潮打萧墙,也会平淡,也会静默,也会思索,也会动心。冬天的金陵,虽有茶香细漫,但月色依旧有点冷,就像秦淮河的水一样。夜风一丝丝不经意地吹来,掠过面颊,我不禁打了个寒襟。月亮在孤寂的夜空也朦胧起来,似乎有点疲惫,仿佛是倦人的庸懒的眼。婆娑的树影也耐不住星夜的寂寞,晃动着人易碎易醉的心。“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的诗词总是让我感怀。
夫子庙秦淮河地区自东晋南渡以来,满地是残存的古迹,从东水关到西水关,从状元镜到长干里,内秦淮的这一段以大成殿为中心,古居祠堂,科场学苑,河房画舫,红桥青楼纷陈遍布,每走一步都会有若干典故,一巷一故事,一街一传奇。稍读史书,对其起源和发展、破败与重建有所了解,就可以在青石坝前的汪汪雨水中,体会出“文以载德”的精神继嗣,无需感叹兴亡,历史说到底不过是一部优胜劣汰的编年记载。什么是文化?文化可能隐身于江南贡院前的灯红酒绿,文化可能是正在坊间传出的三尺丝桐,文化可能埋在朱雀航前的荒草之间,文化可能是由淡而浓再归淡的茶甘苦涩。
在这桨声灯影中,亦月、亦友、亦茶、亦叙,真有种难以言表之情。常听人说,茶虽怡情,但无暇品之。思其原因,皆因匆匆忙忙于红尘之事,不是无暇,而是心不能静,非人不静。心不静,自然不能感受茶的芳香清醇,虽茶在手,却难得其趣。品茶之心,有浓有淡,亦可浓可淡,皆一心可为。一壶在案,一书在手,一曲在耳,便有了清新淡雅之心,室外的鸟语花香,人世的得失荣辱,心已然不为其所动。在这个功利的世界,人人都在为生存而奔波,忙忙碌碌,去实现和拼搏自己的梦想和希望。生活的压力和紧绷的心弦,让人无法释怀那份轻松的心情,人们渴望心静、心安、心清的状态,好像似水中捞月,祈盼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愿景,恰如海市蜃楼。蓦然回首,方才意识到真正值得我们为之追求与向往的东西其实很简单。茶可清心,淡淡的一丝香甜,柔柔的一缕心音,暖暖的一份真情!犹如归真,或三两知己,对坐闲谈,任浓浓情谊,随茶香袅袅,在这文人相聚之时,品茗叙说,到底是亦金陵之褪尽铅华之往事还是亦品味细读画舫里才子佳人的笑语!
夜风轻拂,一任思绪翩翩放飞,灵魄悄然游进泛着淡淡幽香的古籍册里。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也是我们南京的母亲河。自古就是名门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引来无数文人骚客来此凭吊,咏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浆声灯影构成一幅如梦如幻的美景奇观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浆声灯影构成一幅如梦如幻的美景奇观,让我的思绪也随风而飘。思待友之道,亦如品茶。惟心可品。君子之交,淡如水也。朋友之极品,便如好茶。淡而不涩,清香而不扑鼻,缓缓飘来,精神气爽。做人如饮茶,清淡而悠远。有友若此,何来冰雪寒窗,何来长夜寂寞。茶在手情在心,茶淡情浓,清心悠远。品茶待物,人生百味,自在一心。或聚或散,或生或死,或笑或泪,苦中有甘,甘中有苦。今宵花好月圆,明朝天各一方。今日山穷水复,明日柳暗花明。百味人生,亦如茶之起落,不足为悲。面对红尘之事,当取茶清雅之气,赏茶儒雅之风,学茶淡泊之心。是非功过,得失成败,奉茶在手,闲看云卷云舒……
月亮慢慢爬上了天空,银白色的清辉溢漫大地,月光下的秦淮河格外妩媚迷人。静静流淌的河水宛如一袭轻纱的妙龄少女,端庄秀丽,娇羞无比,充满了神秘感。“桨声灯影连十里,歌女花船戏浊波”、“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影照婵娟”十分真切地再现了当时秦淮河上的畸形繁华景象。“二十四楼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诗人总被秦淮风月所迷常不知该何处下马觅红尘知已。其实,人生得一知己足也,但在这月色的秦淮河中,有谁会真正在乎一个只是了解自己的人呢?犹如这月夜听风中秦淮河不是欣赏,而是挑剔产生的了解,简直如芒锥在背,让人浑身不自在,更不要说向往了。这个世界上,喜欢自己,讨厌自己,崇拜自己,鄙视自己,亲近自己,疏远自己的人都多,我也会因此产生亲疏不一的正常感情回馈,但那种欣赏的眼光,往往会不自觉的在自己心中激发出一种温暖,感激,被包容,了解的投契,轻松的感觉。这种轻松,是那种不需要多解释,对方也能明白自己的意思的简约美感。月夜听风中秦淮河就像一个知己,阅历着南京的苍桑,而知己之所以让人舒服,更重要的是那种欣赏了解后的信任和肯定。如果没有这一点,半信半疑的欣赏,也不过是普通的热点关注,和“一生足也”的知己相去甚远,也现不出这个知己的难得和可贵,和能够激发出让人“粉身以报”的热情。所谓知己,除了欣赏了解外,还有更高审美层次的要求。那就是,在全世界都怀疑你的时候,还坚定的相信你和站在你这边的人。这样的人,在你一生中才是真正难能可贵,一生何求的人。
“夜游秦淮眼朦胧, 醉看画舫漾水红。 何处悠扬歌曼妙,
惟听夜月一江风。”沿河畔徐徐而行,石头城一带也还是人声沸腾,人如潮,流光溢彩中不时飘来阵阵悠扬悦耳的歌声。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来此散步、休闲,流连忘返,尽情享受现代都市夜生活。岁月悠悠,江流悠悠,红艳烟尘里的秦淮河伴随着杜牧的名句千古流淌,流走了几多昔日的侈糜,荡涤了诗人胸中的郁愤,呈现出新时代欣欣向荣景象。然而秦淮河作为一条历史名河,饱经了岁月的风风雨雨,见证了古都的兴衰荣辱,物换星移,千年后的今天又焕发出青春的容颜!让我感觉得特别的欣慰。
一观,二闻,三品,亦人生亦品茶,往事如茶,历史如钩,亦不过如此体会。茶之优雅,便在其中,史之苍凉,纳在其内。现今之世,人为利诱,为名所困,落入俗流,茶步入歧途。求名者,不识茶本朴素,附庸风雅,难解茶韵。茶,须有茶品,人,亦有人品,违其本意,令人叹惜。喝茶者真正的本意不在那茶,而在那份随意与自然中体验一份自由与轻松。喝的是茶,而体验的却是感觉。倘若自己是一个有心之人,于举杯轻饮中看茶水由淡变浓,再由浓变淡,看茶叶于水中沉浮,闻茶香几缕,再点缀上一束不忘历史的月!
夜色更浓了,我抬起头,看了看沉睡的夜空,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秦淮河的月色很美,我不敢大声呼吸,生怕惊醒这夜的精灵。河岸上的房屋的尖尖的斗角刺破了清冷的夜的纬缦,遥指着夜空,却似是离人的深情的挥手。秦淮细柳弄绿揽情意,赤灯长明渡良宵。暂别离,醉他乡,梦里佳人回眸笑。不聊今朝再瞧,黄叶漫天上云霄,红灯败,人憔憔。凝笑,长嗟,寂寥。没有才子,不见佳人,夜渐深,云渐低,秦淮河两岸满街的霓虹灯,竟也映红了半边天际。
握在手中的青瓷贪婪了茶所有的余香,感受着茶温渐渐消退,茶淡而茶渐凉,于是离椅穿上外衣,与朋友们挥手而告别。风过的鼻间,依然清晰的闻到那残余空气中淡淡的茶香,仿佛还让人不停的回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