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严格执行限购,房价一定走跌。这句话我也深信不疑,受各类调控政策的叠加影响,三月楼市的“小阳春”行情可能不会来了。原本还处于观望期的楼市僵局,随着领头羊远洋地产的率先降价,有望引起新一轮的降价潮。这更是我们看到的好事,限购令的出台,楼市销售的大幅下滑势不可挡,这势必逼迫着开发商降价自保,但是降价并不能挽救所有开发商的命运,更不能改变无房者的购房命运,在地价还降不下来的前提下,不少开发商还是会“死撑”,降价,羊毛能出在狗身上?撑不住的降价或促销其实是种“假摔”,真正的降价一定不会这么快到来。
自今年5月底国土资源部组织开展了房地产项目用地地价专项调查,其结果是地价占房价比最低为5.3%,最高为58.6%,平均为23.2%。万丈高楼平地起,谁都知道遏止过快上涨的房价,必须从调控地价开始。地价不再变天价,房价才有可能回归理性。国土部虽然在去年12月19日就发出通知,要求各省区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及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采取有力措施,严格落实房地产监管和调控政策措施,打击囤地、炒地、闲置土地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遏制少数城市地价过快上涨趋势。然而,遗憾的是,一些地方政府还是靠“卖地生财”、“土地财政”,更为神奇的都是在调控政策出台不到一周的时间,新的地王肯定会崛起,比周边房价还贵的地块接二连三地成交,客观上又成了地价和房价过快上涨的支撑。这种局面不尽快改变,楼价上涨的势头就难以遏止。
治理的本质是说么?在面粉比面包贵时代,这些说让房价回归,纯属天花乱坠的天方夜谭。如果地价涨势不能抑制,稳定房价又谈何容易?从成本上讲,地价是构成房价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市场规律上看,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绝大部分房企都有意愿、也有能力使房价明显高于地价,以获得比较可观的项目利润。但在目前的调控政策中,只有为炒房客加重税,为购房者加重费,却没有规定最基本的地价的调控,这是为何?雷打了,雨下了几滴?
其实,是地价推动房价还是房价推动地价,结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能将房价降下来。在房地产产业链条上,土地、税收、信贷、开发商等都是相关利益者,在房价高企的现实之下,不能仅要求开发商降价,而不触动其他利益环节,这样既不现实也没有多少降价的空间。房价回归应该是整个房地产链条上所有环节一起降。而占房地产开发成本大头的土地价格应该率先降下来。地价一降,未来新入市商品房价格成本下降,价格有了下降空间,同时会对市场预期形成连锁反应,粉碎了存量商品房高价预期,存量房和二手房想不降价都难。
另外,开发商从立项到销售,一套房子,经过立项、建设、配套、销售等诸多环节,要收多少税费?据初步统计,我国现阶段涉及房地产的税种有12项之多,涉及房地产的收费多达50项,两者共计62项。抽样调查部分项目的税费,占到房地产价格的30%~40%,税种设置繁杂、征收环节多,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房价!在痛批房地产企业暴利之外,也给解读高房价提供了另外一个视角。以销售额100万元为基数,按销售额的5%征收营业税5万元,按利润25%征收的所得税,按土地款3%征收的契税,利润超过20%要采取累进方法计算起纳土地增值税……加之地方养老、水利基金等不同名目,房地产开发公司总收入中的三成要用于缴纳各种税费。
这么多税费,征在开发商头上,最终还是部分转嫁到老百姓头上。地方政府不但要严惩房地产商捂盘、惜售等违规拉高房价的行为,也要从清理、规范税费着手,才能降低房价。若不能,降价,岂羊毛能出在狗身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