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备课必须是首先在( )重视上课。
参考答案(A)
A.精神上、思想上
B.物质上
C.行动上
D.撰写教案
2、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
)的发展,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参考答案(C)
A.大部分学生
B.个别学生
C.全部学生
D.特殊学生
3、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
)在该阶段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参考答案(C)A.大部分学生 B.好学生
C.每一个学生
D.特殊学生
4、明白教材的意图、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必须要有自己的思考和(
)。参考答案(B)A.独特感受
B.价值判断
C.看参考资料
D.读实施建议
5、教师备课的核心环节是( )。
参考答案(B)
A.阅读课程标准
B.研读教材
C.整合教材资源
D.学习《教师教学用书》
6、按教材编排意图有条理进行教学,不能忽视学生的( )。
参考答案(D)
A.教材的整合
B.兴趣爱好
C.生活环境
D.现实起点
7、落实在备课中,需要不断追问学生学习作螺旋式上升的根基是什么和学生的( )。
参考答案(D)
A.知识基础是什么
B.心理需求是什么
C.生活环境是什么
D.知识经验有哪些
8、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
)的依据。
参考答案(A)
A.考试命题
B.集体备课
C.设置教学环节
D.教育功能
9、要使自己的教学有方向、有目标、有效益,就必须熟读课程标准和( )。
参考答案(C)
A.读前言把握基本概念
B.会命题
C.研究课程标准
D.设置教学情境
10、集体备课的学生本位价值观就是要达到学生的( )。
参考答案(A)
A.个性发展
B.齐步发展
C.模式化发展
D.统一的教学进度
11、集体备课的科学任务追求就是( )。
参考答案(D)
A.统一教案
B.统一检测
C.统一进度
D.教学研究
12、集体备课的理性功能定位是( )。
参考答案(B)
A.统一教案
B.解决问题
C.统一进度
D.统一内容
13、集体备课的理性指向是( )。
参考答案(B)
A.和而一统
B.和而不同
C.统一教案
D.统一检测
14、教师备课应该备教材、教法和( )。
参考答案(A)
A.学生 B.教参 C.环境
D.练习设计
15、新的课程观认为课程是教材、教师、(
)、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
参考答案(B)
A.教参 B.学生 C.进度 D.练习
16、许多课堂教学之所以不理想,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对(
)不熟悉,对学段目标不明确。
参考答案(C)
A.教学环境
B.教学对象
C.教材系统
D.考试试题
17、对(
)的整体把握是一个教师教学的基点,也是日常教学研究有效开展的基础。
参考答案(D)
A.教学环境
B.教学对象
C.教学进度 D.教材
18、新的课程观认为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和(
)等几个因素的整合。
参考答案(A)
A.教学环境
B.教学参考 C.教案
D.考试试题
19、集体备课的理性诉求是做到(
)、解决问题、共同进步、个性发展和教学研究。
参考答案(B)
A.有备而来
B.和而不同
C.统一教案
D.统一进度
20、建设新的教研文化主要包括新的评价制度、新的表达方式和(
)等几个方面。
参考答案(C)
A.新的练习设计
B.新的教学反思
C.新的讨论方式
D.新的评价功能
21、要使自己的教学有方向、有目标、有效益,就必须熟读课程标准和( )。
参考答案(D)
A.读前言把握基本概念
B.读目标,增强目标意识
C.读实施建议,提高操作能力
D.研究课程标准
22、教师对所要讲的知识内容进行解释、说明、分析、论证的一种讲授方式是( )。
参考答案(B)
A.讲述 B.讲解 C.讲读 D.讲座
23、不符合讲授的基本要求的是( )。
参考答案(C)
A.富有感染力
B.营造听讲的氛围
C.注入式
D.适时性
24、“教师的言语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这句话的作者是( )。
参考答案(A )
A.苏霍姆林斯基 B.斯霞
C.陶行知
D.蔡元培
25、对于“提问”的理解,错误的是( )。
参考答案(B)
A.课堂提问包括教师设问和学生提问
B.提问是帮助教师了解学情的唯一途径
C.设计问题要难易适中,要注重对规律的认识
D.提问是激发思维、开发智力和培养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的重要方式
26、以下做法不符合“有效提问的策略”的是( )。
参考答案(D)
A.尽量让学生证明自己的回答
B.关注不确定性的回答
C.以主题和情境贯穿教学
D.要树立教师的绝对权威
27、提问的最重要的目的是( )。
参考答案(C)
A.释疑
B.激发兴趣
C.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D.了解学情
28、“倾听”是一种教学行为,它的核心是( )。
参考答案(B)
A.观察 B.思考 C.总结 D.教育
29、“教师有选择地倾听自己喜欢的声音,对那些有损自己的尊严和形象的声音加以拒斥。”这种现象属于倾听误区中的( )。
参考答案(D)
A.拒绝倾听
B.虚假地倾听
C.错误地倾听
D.片面地倾听
30、“在观察时,教师要尽力摒弃一切个人的主观偏见,使自己的思维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和充分的空间”,这段描述符合“观察的原则”的( )。
参考答案(D)
A.反省性原则
B.全面性原则
C.及时性原则
D.客观性原则
31、“教师在班级授课时只需关注个别异常或有代表性的学生即可”,这个观点违反了“观察的原则”中的( )。
参考答案(A )
A.全面性原则
B.同步性原则
C.反省性原则
D.客观性原则
32、“观察的反省性原则”是指( )。
参考答案(B)
A.教师要保持观察的高度敏感
B.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看到了什么,还要进一步反省自己自己所看到的问题并进行深度的反思
C.教师要注意保持观察的自然状态,不干扰学生的学习活动
D.教师要努力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反应,尤其要注意到教室里容易被忽略的盲点
3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动地和单个学生发生目光接触”,这种观察方法属于( )。
参考答案(C)
A.扫视 B.环视 C.注视 D.巡视
34、通过课堂知识的辐射和延伸,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种点拨的策略属于( )。
参考答案(D)
A.整体性点拨
B.重难点处点拨
C.终结性点拨
D.迁移性点拨
35、课堂上,教师介绍了一个跟学习内容有关的历史故事,属于( )。
参考答案(B)
A.借助问题创设情境 B.借助“背景”创设情境
C.借助实物图像创设情境
D.借助语言创设情境
36、对于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应该( )。
参考答案(C)
A.“快刀斩乱麻”式地跳过
B.立刻用“标准答案”纠正
C.及时调控,根源挖掘
D.批评教育,继续讲解
37、以下不属于教师进行“点拨”的时机的是( )。
参考答案(A )
A.学生专心思考阶段
B.思维形成的转换阶段
C.新旧认知的过渡阶段
D.学习心理的转化阶段
38、对于做得好的学生,教师具体赞扬哪里做得好,这种“点拨”属于( )。
参考答案(D)
A.纠偏性点拨
B.激活性点拨
C.拓展性点拨
D.评价性点拨
39、以下不属于创设情境的作用的一项是( )。
参考答案(D)
A.营造学习氛围
B.提供认知的背景
C.提供认知的“停靠点”
D.提供知识本身
40、“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中,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这种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是( )。
参考答案(C)
A.借助实物和图像创设情境
B.借助活动创设情境
C.借助语言创设情境
D.借助问题创设情境
41、“教师要带着饱满、乐观的情绪走进课堂,不要把自己生活中的消极情绪带进教室”,这在课堂调控的要素里属于( )。
参考答案(A )
A.教师自控
B.调控学生
C.调控教学
D.调控节奏
42、违反“课堂调控策略”的是( )。
参考答案(D)
A.上课前应该认真备课,认真做好教学预设
B.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C.教师的课堂调控不仅应注重本课时教学目标的实现,更应尊重每一个个体的独特体验和个性差异
D.要树立以学生惧怕和服从为前提的教师的权威
43、听课,要认真准备,要带着()进课堂。
参考答案(A)
A.思想
B. 课题
C. 问题
D. 经验
44、(
)是指从检查学校和教师的教学工作需要所进行的听课。
参考答案(C)
A.指导性听课
B.研究性听课
C.检查性听课
D.总结性听课
45、(
)可以帮助后进教师提高教学、改进教学,帮助有成就是教师总结经验,不断升华。
参考答案(B)
A.检查性听课
B.总结性听课
C.研究性听课
D.指导性听课
46、教研员带着研究目的或事先确定好的课题下基层的听课,属()
参考答案(A)
A.研究性听课
B.指导性听课
C.总结性听课
D.检查性听课
47、听(
)的课,是对自己教学工作的一种反思,一种自我监督。 参考答案(B)
A.新教师
B.自己
C.优秀教师
D.后进教师
48、听课者如果将自己置身于()的角度,就能统观全局,发现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典型性和普遍性问题,从系统教学的高度有的放矢地向全体教师提出具体要求。
参考答案(D)
A.指导者
B.教师 C.学生
D.管理者
49、听课者如果将自己置身于()的角度,就能做到居于学术的高度,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对课堂教学作出分析与判断。
参考答案(C)
A.学生
B.管理者
C.指导者
D.教师
50、新教师听课时,应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
参考答案(A)
A.审美者和参与者
B.旁观者
C.研究者和评析者
D.审查者和指导者
51、(
)是有效听课的真谛。 参考答案(D)
A.听
B.看
C.记
D.听、看、记、想联动
52、卓有成效的听课,是以()为基础的。
参考答案(C)
A.积极认真的态度
B.专心致志的注意力
C.原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
D.看、听、想、记等多种心智活动协调作用
53、(
)听课记录,可以让听课者从全局的角度分析课堂的设计和流程,对提高自身的课堂设计能力和整体把握能力有帮助。
参考答案(A)
A.实录式
B.分类系统式
C.叙述式
D.图表记录式
54、(
)听课记录,较易把握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提供值得讨论的问题,用于研究某些课堂比较有效果。 参考答案(B)
A.图表记录式
B.叙述式
C.分类系统式
D.实录式
55、对室外课、实验课、技能课,教师听课时可选择()记录法。
参考答案(D)
A.分类系统式
B.叙述式
C.实录式
D.图表记录式
56、(
)听课记录,可以按教师与学生分类记录,或按一定规则记录,然后按不同的要求整理成较全面的听课记录。 参考答案(C)
A.实录式
B.图表记录式
C.分类系统式
D.叙述式
57、听课中的“记”,尤以记( )为重点。 参考答案(D)
A.教学环节
B.教师教学中的亮点
C.学生中的闪光点
D.听课者的思考
58、教师听课,要做到:认真准备、仔细观察、详细记录、及时整理、()。
参考答案(D)
A.
回忆补充 B.专心倾听
C.吸取经验
D.全面反思
59、(
)道出了评课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B)
A.“画龙”
B.“点睛”
C.学术价值 D.提升
60、课程改革需要重建教研文化,重建()。
参考答案(A)
A.评课文化
B.教学文化
C.评价研讨
D.校园文化
61、教学研究是无止境的,()是教学研究的灵魂。
参考答案(D)
A.教学 B.备课 C.上课 D.批评
62、(
),有效评课的坐标。 参考答案(B)
A.师者 B.标准 C.民主 D.理念
63、(
)认为成功的课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最成功的课是让学生有憧憬和梦想。 参考答案(C)
A.余文森教授
B.叶澜教授
C.于永正
D.魏书生
64、刘金玉校长认为,课堂有了( ),正是教学的“资源”。
参考答案(A)
A.问题
B.思想的火花
C.学生 D.研讨
65、在听课评议中,要挖掘课堂教学的亮点,更好的是要( )。
参考答案(D)
A.总结出优点
B.指出存在的问题
C.一团和气
D.亮出听课者的招数
66、叶澜教授说,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必须是( )的。
参考答案(C)
A.有效率
B.有生成性
C.有意义
D.常态性
67、( ),滋养评课文化的土壤。
参考答案(A)
A.民主 B.师者 C.理念 D.标准
68、新的评课文化中,在评课者与被评者的关系中彼此交流,发表观点,其核心是( )。
参考答案(B)
A.尊重 B.民主 C.平等 D.融洽
69、转换角度,聚焦课堂问题,这种( )的评课让老师在反思中成长。
参考答案(A)
A.没有结论
B.畅所欲言
C.广泛研讨
D.有针对性
70、(
)听评课制度是一种全员参与的推广性的听评课制度。
参考答案(C)
A.领导干部听评课制度
B.追踪听评课制度
C.示范听评课制度
D.外出学习汇报听评课制度
71、在组织评课时,一定要认真倾听( )的发言。
参考答案(D)
A.组织者
B.领导 C.专家
D.执教者
72、(
)提出有效教学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参考答案(B)
A.夸美纽斯
B.奥苏泊尔
C.苏霍姆林斯基
D.柏拉图
73、执教者与评议者始终处在( )的氛围中,是有效评课的核心价值,也是基本保证。
参考答案(A)
A.平等对话
B.认真倾听
C.火花碰撞
D.激烈辩论
74、听课是“用钢笔录像”,评课则是( )。
参考答案(C)
A.“用头脑思考”
B.“用钢笔说话”
C.“用钢笔思考”
D.“用钢笔书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