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 颐和风候 | 立冬 】

(2017-11-07 00:00:00)
标签:

原创摄影

二十四节气

颐和园

美图美文

立冬

分类: 颐和风候

http://p3.pstatp.com/large/43740002688205271e7f颐和风候 立冬 】" TITLE="【 颐和风候 立冬 】" />

冬。立,为始,冬,为终。立冬真是“一始一终”的完美结合。立冬代表着冬季的开始,秋收冬藏,自此之后,天地萧条凄清,万物收藏,动物们也开始蛰伏冬眠。

http://p3.pstatp.com/large/4375000102fa95a9bc84颐和风候 立冬 】" TITLE="【 颐和风候 立冬 】" />

冬节气有三候。立冬之日,水始冰。冰寒于水,所以是水与冰的结合,冬寒水结,是为伏阴。孟冬始冰,仲冬冰壮,季冬冰盛。立冬之后五日,地始冻。土地表面开始慢慢凝结起霜寒,也就是说正式步入冬天了。再五日,“雉入大水为蜃”。野鸡开始在湖水边捕捉大蛤,准备过冬。这里与寒露节气的“雀入大水为蛤”相对应,蜃是大蛤,古人认为,海市蜃楼便是蜃吐气而成。

http://p3.pstatp.com/large/437300027c55f15d073b颐和风候 立冬 】" TITLE="【 颐和风候 立冬 】" />

http://p1.pstatp.com/large/437100028465694a67c3颐和风候 立冬 】" TITLE="【 颐和风候 立冬 】" />

▲ 排云殿。

http://p3.pstatp.com/large/437300027c545db4bb2c颐和风候 立冬 】" TITLE="【 颐和风候 立冬 】" />

▲ 澄爽斋。

深秋意蕴尚浓,冬日便早早登场。北风一起,枯叶哗哗作响,季节轮转的声音在林间屋畔回荡,不经意摇落了初冬。

http://p1.pstatp.com/large/43700002ac65049413e4颐和风候 立冬 】" TITLE="【 颐和风候 立冬 】" />

▲ 构虚轩遗址,林静叶微留。

http://p3.pstatp.com/large/437300027c56ff6cadf0颐和风候 立冬 】" TITLE="【 颐和风候 立冬 】" />

▲ 乐寿堂。

万木凋零之时,玉兰的枝头鼓出了一簇簇花苞,在接下来漫长的冬日中,它们将孕育出下一季的繁华。

http://p3.pstatp.com/large/437300027c586db35c40颐和风候 立冬 】" TITLE="【 颐和风候 立冬 】" />

▲ 养云轩。

http://p3.pstatp.com/large/437200027ecbe4733068颐和风候 立冬 】" TITLE="【 颐和风候 立冬 】" />

▲ 苏州街。

自立冬开始,西北风日盛。京城的冬日,西北风不到,阴郁的天气似乎就不会结束,阳光缺席的时候,秋末冬初的日子显得分外清冷。

http://p3.pstatp.com/large/4375000102fd807a12ff颐和风候 立冬 】" TITLE="【 颐和风候 立冬 】" />

http://p3.pstatp.com/large/437300027c578913b51a颐和风候 立冬 】" TITLE="【 颐和风候 立冬 】" />

▲ 四大部洲。

从北宫门而入,穿过苏州街后,眼前是一座宽敞的广场。广场的南端,一组宏大的建筑群依山而建,殿宇相连,这便是四大部洲建筑群。整组建筑包含四大部洲、四小部洲,以及在代表“四智”的红、白、黑、绿的四座喇嘛塔。在佛教世界中,传说在须弥山四方,有四大部洲,又称四天下,它们是: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和北俱卢洲。

http://p1.pstatp.com/large/43710002846a3adf3593颐和风候 立冬 】" TITLE="【 颐和风候 立冬 】" />

http://p3.pstatp.com/large/437200027ecd65f09dab颐和风候 立冬 】" TITLE="【 颐和风候 立冬 】" />

▲ 四大部洲。

红色的金刚墙、雪白的藏式盲窗,四大部洲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浓郁的藏地特点,因为它是仿照西藏的桑耶寺而建。然而再仔细看,这里的建筑又有汉式的飞檐歇山,黄色的琉璃瓦和脊兽,是一处汉藏混合的建筑群。当年,乾隆帝江山一统,为万世开太平,东西南北,满汉藏回,可以说全都兼顾到了。

http://p3.pstatp.com/large/437200027ece1d495e84颐和风候 立冬 】" TITLE="【 颐和风候 立冬 】" />

▲ 四大部洲。

四大部洲在园内营造出了一个清静的佛国世界,喇嘛塔的塔身和瓦檐处都缀有铜铃,山风过时,铜铃齐鸣,梵音缭绕。

http://p3.pstatp.com/large/437600007f85a6f526d0颐和风候 立冬 】" TITLE="【 颐和风候 立冬 】" />

▲ 半璧桥(远处的倒影是界湖桥)。

初冬的夜,清寒薄凉,浪影千叠中,余晖温暖了冬夜里的冷色画面。

http://p1.pstatp.com/large/43700002ac70e90b65f9颐和风候 立冬 】" TITLE="【 颐和风候 立冬 】" />

▲ 听鹂馆外。

http://p3.pstatp.com/large/437600007f837841c469颐和风候 立冬 】" TITLE="【 颐和风候 立冬 】" />

▲ 澹宁堂前。

时光是一把梳子,将垂柳梳成了沧桑,把青丝梳到了白头。秋去冬来,光阴迅疾,俯仰间,又是一年。

http://p1.pstatp.com/large/43710002846fa8084d22颐和风候 立冬 】" TITLE="【 颐和风候 立冬 】" />

▲ 谐趣园。

http://p1.pstatp.com/large/43700002ac7264be45cf颐和风候 立冬 】" TITLE="【 颐和风候 立冬 】" />

▲ 乐寿堂。

http://p9.pstatp.com/large/43740002688a5a545d5c颐和风候 立冬 】" TITLE="【 颐和风候 立冬 】" />

http://p1.pstatp.com/large/437600007f8e84ab27ee颐和风候 立冬 】" TITLE="【 颐和风候 立冬 】" />

▲ 鱼藻轩。

初冬伴着寒风而至,把寂静袒露给山林大地。从秋到冬,季节轮转,原来内容如此丰厚, 肃穆庄严的建筑与安静冷峻的山石默默守望着颐和园的冬天,不经粉饰,在明净的冬日里安然若素。

立冬之后,天地间阳气潜藏,凛冬的北风贴着地面呼啸,似乎是触及到世间太多疾苦,于是吼地生寒,冰雪盛行。然而,正是在至阴的消耗中,纯阳才得以安静生养,一岁终而一岁始。


http://p9.pstatp.com/large/437500010300eda9f6f5颐和风候 立冬 】" TITLE="【 颐和风候 立冬 】" />


雪花随风不厌看

一片飞来一片寒

(下篇:小雪)


http://p3.pstatp.com/large/437200027ed4ef31ba3a颐和风候 立冬 】" TITLE="【 颐和风候 立冬 】" />

关于《颐和风候》

见微知著,观候知节,是先人安身立命、处世生活的参照,也是他们千百年生活实践中对时光的精雕细琢。《颐和风候》正是以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为纲,以影像白描的笔法,串联起了颐和园在岁时节序中的光阴之美、幽趣之美、人文之美。

这个系列的作品,跨越春夏秋冬,阴晴雨雪,照片素材逾万幅,既有常见的建筑风光和园林小品,亦有大量人文。我希望透过自己的镜头带给读者最直接、最温柔的感触,重温与节气相关的文化记忆,赏读中国园林之美、传统文化之雅,唤醒世人沉睡太久的那颗温柔的心,感知节气变迁中的流年生活。

http://p1.pstatp.com/large/437300027c60e30d2e82颐和风候 立冬 】" TITLE="【 颐和风候 立冬 】" />

↓ 添加微信公众号: i_neilcai 阅读更多内容 ↓

人文纪实 一图一故事 |照片里,道不尽的是百味人生 |北京的这10条老胡同,你不能错过 |影像中的一人一世界 | 这一秒,我们相遇 | 时光茶馆 | 色达:点亮心中信仰,始自人间佛国 |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

浮光掠影 镜头下的二十四节气 |梦不回,这西藏 走过四季,遇见最美的中国 春将暮,回首间,又是一年锦盛花事 | 桃花开十里,我在波密等你 | 春风破万朵,山河飞红意 | 愿你如阳光,明媚不忧伤

影像随笔 走过十年,我渐渐懂得 | 巧用构图陷阱,锁定精彩瞬间 | 简单易学的拍花技巧,瞬间美翻你的朋友圈 | 小镜头有大学问 | 为什么看到的风景惊人漂亮,拍出来的照片却平淡无奇? | 影像中的哲学: 留白, 少即是多

有话好说 邀君对饮一壶酒,一醉江湖三十春 | 打造一篇精彩游记,让旅行分享更有意义 | 网红脸真的辣么好看嘛? | 你不能忘记的国韵——宋词之美,沉香千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