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颐和风候 | 霜降 】

标签:
二十四节气颐和园摄影霜降 |
分类: 颐和风候 |
http://p1.pstatp.com/large/40310002278263bb1c53颐和风候
古语讲“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到了霜降节气,天气已经变得寒冷,草叶上凝结的不再是露水,而是一层薄薄的冰冷的霜。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秋天到冬天的过渡,霜降过完,我们就和秋天告别了。
http://p3.pstatp.com/large/402c0003f999d277987e颐和风候
霜降节气有三候。一候“豺乃祭兽”,豺狼捕食猎物后先堆在一起放置,远看似在祭奠,它与雨水节气的“獭祭鱼”,处暑节气“鹰乃祭鸟”是同一个道理。二候“草木黄落”,木叶飘零,飒飒风干,是自然更替的必然现象。三候“蛰虫咸俯”,蛰伏洞穴的虫子们蜷缩身子,卧而不食,开始进入冬眠。
http://p3.pstatp.com/large/402e0003e67516a198f6颐和风候
▲ 赅春园遗址。
http://p3.pstatp.com/large/402f000292da25961dae颐和风候
▲ 澄碧亭遗址。
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秋天在这个时候也拼尽了全力,迎来最后的迸发。霜风过后,山间湖畔层林尽染,漫山的黄叶层层叠叠,黄得纯粹。凛冬将至,京城迎来最好的秋。
http://p3.pstatp.com/large/402f000292dc11f27a51颐和风候
▲ 苏州街。
霜叶红于二月花。
http://p3.pstatp.com/large/402f000292db07f04f35颐和风候
▲ 仁以山悦。
一树残叶舞秋风。
http://p3.pstatp.com/large/402c0003f99a2168fc83颐和风候
▲ 邀月门。
大约在春季,左侧的是白玉兰,右侧的是西府海棠,还依稀记得她们最美的年华。
http://p1.pstatp.com/large/402b00040120959cae85颐和风候
▲ 乐寿堂,晚秋的紫玉兰。
每次路过这个小院,也会遥想早春时节,十里春风杨柳路,万朵玉兰压满枝,又该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http://p3.pstatp.com/large/403100022783cb545e32颐和风候
▲ 赅春园遗址。
万木凋零之时,残垣间,一枝黄菊盛放。
湖上西风,金菊满丛,佳节又重阳。
由于闰六月的缘故,今年的重阳节迟到了(往年应在寒露后)。重阳是九月初九,两个九相遇,九为最大、为极阳,故为重阳。中国自古以来都很重视重阳节,这一天人们要外出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饮菊花酒。
民间有三月三踏青,九月九辞青的说法,"黄花催促重阳酒",更是古人们由此升发的雅兴。三五好友团坐,笑谈间,风满座,酒盈杯,一醉且徘徊,不负菊花开。
http://p1.pstatp.com/large/402f000292e0611eb55f颐和风候
▲ 湛清轩连廊。
http://p3.pstatp.com/large/402c0003f99c79f09ec7颐和风候
▲ 知春堂。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叶满地金
世人皆爱西堤的春天,而我却对颐和园的秋天有好感,可能是出生于秋天的缘故。
人生在世,如岁月之有四时,秋季代表醇熟,它没有春天的明媚妖艳,没有夏日的茂密浓深,也无冬季的枯槁凋零。颐和园的秋天,以色淡叶黄独辟蹊径,有古色苍龙之慨,不以葱翠争荣,这样的秋色,是万般的磅礴,醇熟与瑰丽。
http://p3.pstatp.com/large/402b0004012133f27a22颐和风候
▲ 澄爽斋。
http://p3.pstatp.com/large/403200000dc60cdb1edd颐和风候
▲ 昆明湖、西堤镜桥。
http://p1.pstatp.com/large/402d0003f0048f456a6a颐和风候
▲ 鱼藻轩。
http://p3.pstatp.com/large/402b00040123838b1d5c颐和风候
▲ 香岩宗印之阁。
http://p1.pstatp.com/large/403200000dc875a86ef8颐和风候
▲ 长廊。
http://p1.pstatp.com/large/403100022785c1780739颐和风候
▲ 听鹂馆外。
http://p3.pstatp.com/large/402b00040124178ae444颐和风候
▲ 万寿山后山。
http://p9.pstatp.com/large/402f000292e3ec7b43bc颐和风候
▲ 宿云檐城关下,西风凋碧树。
http://p3.pstatp.com/large/402c0003f99e17d79c7a颐和风候
▲ 赅春园遗址。
残破的石阶上,零落一地薄凉,暮色四合,古今多少事,染尽愁肠,秋已殇。
颐和园在乾隆时期叫“清漪园”,那个时候,万寿山后山有著名的“三小园”,即构虚轩(遗址)、绮望轩(遗址)和赅春园(遗址)。在三小园中,属赅春园最有特色。
赅春园位于构虚轩南侧、四大部洲西侧,后山西段路南的坡地上。赅春园曾经是清漪园中著名的园中之园,由东侧的赅春园和西侧的味闲斋组成。两处院落依山而建,由一段游廊相连,在清漪园时期,赅春园一直是乾隆的书屋。1860年“三小园”被付之一炬,仅留下残破的断壁石阶。
这个系列的文章最后,自我介绍那幅图的背景图案,我选用的便是赅春园的数码复原图,遗憾的是,今天我们只能用这种方式窥其全貌。
http://p9.pstatp.com/large/40310002278668e0f3b3颐和风候
http://p3.pstatp.com/large/403200000dca32d3964e颐和风候
霜降,古人所谓,灭也,表明万物皆因肃寒而衰灭。霜降不仅是一季的终结,也意味着从此时起,天地万物归寂。
在接下来漫长的冬藏中,大地又将孕育和萌生出一个新的轮回。下篇:立冬。
http://p3.pstatp.com/large/402d0003f0097f31f50a颐和风候
关于《颐和风候》
见微知著,观候知节,是先人安身立命、处世生活的参照,也是他们千百年生活实践中对时光的精雕细琢。《颐和风候》正是以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为纲,以影像白描的笔法,串联起了颐和园在岁时节序中的光阴之美、幽趣之美、人文之美。
这个系列的作品,跨越春夏秋冬,阴晴雨雪,照片素材逾万幅,既有常见的建筑风光和园林小品,亦有大量人文。我希望透过自己的镜头带给读者最直接、最温柔的感触,重温与节气相关的文化记忆,赏读中国园林之美、传统文化之雅,唤醒世人沉睡太久的那颗温柔的心,感知节气变迁中的流年生活。
http://p9.pstatp.com/large/402c0003f9a06d76a987颐和风候
↓
人文纪实
浮光掠影
影像随笔
有话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