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照片中的人生智慧:留白, 少即是多。

(2016-10-18 11:55:48)
标签:

美文

摄影

图片

人生智慧

国学

分类: 影想随笔

http://p1.pstatp.com/large/efa0000e19f15068046少即是多。" TITLE="照片中的人生智慧:留白, 少即是多。" />

在中国,古人的审美情趣大多寄情于山水。他们在一石一木,一丘一潭,一曲一溪间,探寻着生命的哲理。他们从中享受到人生中许多不可言传的快乐,在重新审视一切的过程中,找回了那个真实的自己。

说起古人的寄情山水,最直观的表现莫过于中国画。它不仅是一种绘画表现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有机融合。与西洋画重形似不同,中国画更重神韵,故而有,西洋画为剧,中国画为诗。

在中国画中要表现出这种神韵,最常用的一种手法便是留白。留白,又叫“余玉”,它不是简单的空白,中国画中的空白,是有很大学问的。

这种空白,可以理解为一种气,它会随着画中所绘,形成一种运动着的势,这种势人们叫它“气局”。这就像太极八卦中的黑白鱼图式,解读着世间万物的生发变化、循环往复、无穷无尽。所以画不在大小,而在乎气局。有的画仅咫尺间,却有千里之势;有的画尺幅巨大,内容琐碎而凌乱,气是散的,更形不成局。

理解了”留白”,那么把这种美学原则运用到今天的摄影中,就能收获画面元素之外的意境。它能让影像产生气运之妙;让静止凝固的画面,产生动感、局势。即所谓的“无画处皆成妙境”。

http://p1.pstatp.com/large/f750000d17b3395ff71少即是多。" TITLE="照片中的人生智慧:留白, 少即是多。" />

▲ 譬如这张照片,焦内是梅花绽放,构成画眼,焦外是杨柳依依,形成竖向的气局,这气始于画中,溢于画外,趋势灵动,如人之呼吸,连贯和谐。

http://p1.pstatp.com/large/f730000dd63a43080cd少即是多。" TITLE="照片中的人生智慧:留白, 少即是多。" />

▲ 再比如这张照片中,荷叶与蜻蜓为眼,湖面上流动的白云倒影为气,画面四角,有守有放,不板不死,在空白与虚实间构建出中和之美。

其实,今天不少摄影人一提到中国风,就会想到用后期手段把画面处理成水墨画风格,似乎唯有这样的中式符号才能诠释出中国风。但不知怎么,每每看到这些总让我想起某大导演的印象系列和最忆某某这些“神作”。

我理解的中国风绝不该是中国符号的堆砌,它不是土气和艳俗的,更不应该矫揉造作。国风神韵的精神内涵是优雅与空灵,是无往不平形于外,是高山仰止蕴其内。这种优雅与空灵的表现手法依然还是留白。笔到为实,飞白为虚,隐与显、藏与露、多与少、浓与淡在画面中对立统一,最终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http://p1.pstatp.com/large/efa0000e19f15068046少即是多。" TITLE="照片中的人生智慧:留白, 少即是多。" />

▲ 这张照片的整体调子显得忧郁和惆怅,所以画面的留白也多了一些,除了大片的湖面还有远处的天空,这是为了让情绪不阻塞、不凝滞。更重要的是能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所谓的“韵外之致”“、境外之情”,使观者生出无尽的遐思妙想。眼前的这幅画面,让我第一时间想到了柳永的那首【雨霖铃·寒蝉凄切】。(点击《你不能忘记的国韵——宋词之美,沉香千年》)

http://p3.pstatp.com/large/efa0000e1a1a3a4ba01少即是多。" TITLE="照片中的人生智慧:留白, 少即是多。" />

▲ 这是胡同内一处正在翻新的宅子,新房四白落地,透过窗框,后院的老树和旧屋依稀可辨。其实,拆迁和旧城改造类的片子大家都看了很多,有些画面场景不用卖力描述,点到即可,这样更能留出足够的空间给大家思考。

http://p1.pstatp.com/large/e9700050f3c465b2cb2少即是多。" TITLE="照片中的人生智慧:留白, 少即是多。" />

▲ 蜿蜒的足迹,远山的风景和看风景的人。这张照片几乎4/5的面积是留白的,但并不影响整体效果。究其原因,亮点在于这排蜿蜒至远方的足迹,它让整个画面的气有了运行和流动的方向。整张照片并未出现远山的风景,但这意象之美早已根植于每个观众的心中。

http://p9.pstatp.com/large/efa0000e1a09f159b99少即是多。" TITLE="照片中的人生智慧:留白, 少即是多。" />

http://p3.pstatp.com/large/efa0000e1a29d53e8bc少即是多。" TITLE="照片中的人生智慧:留白, 少即是多。" />

http://p1.pstatp.com/large/f730000dd64c8dc87bf少即是多。" TITLE="照片中的人生智慧:留白, 少即是多。" />

绘画、摄影,甚至是古诗词中,处处都有意境唯美的留白,而生活中,点点滴滴也都需要智慧的留白。

有人说,当年孔子是可以凭借儒家学说一统天下的。但孔子没有那样做,孔子就是懂得给人生留白。要想影响深远悠久博大,统一天下人心,不需要权力和战争,需要的是文化与教育,这就是人生的大智慧。

那么,我们今天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智慧的留白呢?文章写到最后,我列举几点自己想到的,也欢迎你的补充。

吃饭,需留白。

饭吃七分饱最好,养胃修身。留白三分即腾空三分,刚刚好。

爱情,需留白。

真正的爱,不是死缠烂打,轰轰烈烈。而是不浓不烈,不远不近,留有余地。爱情就像用手抓沙,抓得越紧,漏得越多。

交友之道,需留白。

朋友交住,越是话多之人,挚友往往越少。话多易误伤旁人,讲得太白,会减少了与你交心的欲望与兴趣。

处世说话,需留白。

话不要说得太满,给对方,也是给自己留有余地。话说太多,别人往往容易把你的一片真诚当浅薄。真正有分量的人,只会讲有分量的话。信少,所以言多。威重,故而言贵。

人这一生,需留白。

我们年轻时,总在追求生活繁花似锦,事业功成名就,爱情轰轰烈烈。

而当你千辛万苦,奋力攀登,到达山顶,张开怀抱一揽众山小的时候,才发现,生活原本的宁静与心安同样珍贵。山重重,水复复,风潇潇,雨淋淋,到最后,如同翻过一页书,千回百转的,不过是那颗心。

http://p1.pstatp.com/large/f750000d17c76fdd9c8少即是多。" TITLE="照片中的人生智慧:留白, 少即是多。" />

人这一生,

志要高,眼要低。

话要实,心要空。

眼素心美,心空景远。

留一分白,多一分美



— 和 弦 作 品 

脚步丈量世界 • 影像感动生活

http://p3.pstatp.com/large/e960004a76bd6baff06少即是多。" TITLE="照片中的人生智慧:留白, 少即是多。" />

http://p9.pstatp.com/large/e960004a76d38dcffc5少即是多。" TITLE="照片中的人生智慧:留白, 少即是多。" />

http://p3.pstatp.com/large/eff00030a085e9d788b少即是多。" TITLE="照片中的人生智慧:留白, 少即是多。" />

关于作者:和 弦

北京大叔 | 天秤座 | 爱摄影 | 爱旅行 | 爱美食

影像风格:偶尔写实,偶尔文艺,一直很专注。

http://p9.pstatp.com/large/e960004a76d38dcffc5少即是多。" TITLE="照片中的人生智慧:留白, 少即是多。" />

http://p3.pstatp.com/large/e960004a76bd6baff06少即是多。" TITLE="照片中的人生智慧:留白, 少即是多。" />

http://p3.pstatp.com/large/e9500050b59f094b210少即是多。" TITLE="照片中的人生智慧:留白, 少即是多。" />

拿起相机的那一刻起

一路上 都是最美的遇见 

..................................................


长摁并识别下方图片,马上关注和弦

和弦愿与你一起

分享有故事的照片

感受有温度的生活

看到更动人的世界

 

http://s8/mw690/001evOMVzy75oXPflR507&690少即是多。" TITLE="照片中的人生智慧:留白, 少即是多。" />

影像臻藏|点滴|岁月

http://p9.pstatp.com/large/e960004a76d38dcffc5少即是多。" TITLE="照片中的人生智慧:留白, 少即是多。" />

http://p1.pstatp.com/large/efc00030e295925893a少即是多。" TITLE="照片中的人生智慧:留白, 少即是多。" />

http://p9.pstatp.com/large/e960004a76d38dcffc5少即是多。" TITLE="照片中的人生智慧:留白, 少即是多。" />

所有照片均为和弦原创,

欢迎转发,请勿盗用,合作留言。

Copyright ©2016 和弦作品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评论功能已开启,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