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面》教学设计
(2011-06-21 20:37:37)
标签:
杂谈 |
斜
一:导入:从“无障碍通道”导入
我们都知道,广州正在举行亚残会。为了方便残疾人,很多公共设施都进行了改造。来看一段视频了解其中的一项措施,看一看你能有什么发现。
(生答后,师边演示边说)坐着轮椅的残疾人如果直接上这个台阶的话很困难,但是如果这样有一个斜坡,那就容易多了。像这样抬起木板的一端而形成的斜坡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我们把它叫做斜面。(板书)今天咱们就共同来研究斜面。
二、认识斜面的作用
1、在公交车和地面之间搭一个斜面是为了方便坐轮椅的残疾人,想一想:为什么要搭这个斜面呢?斜面有什么作用呢?(引导学生答出省力并板书)对呀,老师也觉得斜面应该省力,可是它真的省力吗?(板书“?”)光凭感觉不行啊,我们应该用科学的方法来证明。最常用的科学方法是什么?(做实验)行,咱们就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斜面是否省力。看看桌子上都准备了什么材料?(测力计、木板、小车)如何用这些材料设计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
2、引导学生说步骤。(提醒学生要匀速拉动小车时进行读数;小组
同学们刚才说得都不错,老师还想提示一下。(温馨提示)
三到五分钟的时间能完成实验吗?那就开始动手实验吧。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数据,师巡视指导,做完实验后,所搭斜面不要动)
3、实验完成了没有,准备交流实验成果了,先请第一小组汇报他们的实验结果。第一小组的,谁是发言人?
(学生从第一组开始汇报结果,教师以电子表格汇总,要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最后得出斜面省力。)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斜面确确实实省力(擦去“?”)
4、除此之外,你从这些数据里还有什么发现?(各组所用拉力不同,说明省力情况不同)这是为什么?(学生畅言,师引导找出坡度不同这一主要因素,将用力最小的组与用力最大的组所搭的斜面进行比较)看一看哪个小组用力最大,哪个小组用力最小。第组的用力最大,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可能只说出坡度大小,教师可加入中,并且提醒,为了实验效果更明显,要使坡度变化比较大)
(依据方案动手实验,填写活动记录。)
(学生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
师小结:从刚才同学们的实验结果来看:斜面坡度越大,物体运动所需的拉力也越大;斜面坡度越小,物体运动所需的拉力也越小。说明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应给学生强调:不能说斜面坡度大费力,斜面坡度小省力。斜面都省力,只是坡度越小越省力而已。)
5、用不同长度的木板搭个斜面试试。
刚才的实验我们用的木板,长度都是一样的。现在我们再用不同长度的木板搭在同一高度上,来看看要达到同一高度是斜面长的省力,还是斜面短的省力。做了以上的两个实验,相信这个实验不用多说大家也会做吧。想不想动手试一试呀?那就动手实验吧!(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动手验证后汇报交流:要达到同一高度,斜面越长越省力;但不能说斜面越短越费力。如果相当于长斜面来说倒是可以的。)其实,这个问题也可以归结为:(板演说明)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三应用:通过以上的探究,我们知道了斜面可以省力,所以生活中许多地方都有斜面的利用,你知道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斜面吗?出示课件,这些物品有没有用到过斜面?哪些地方用到了斜面?(放完斧头视频,还可提醒学生我们的身上也长有斜面:门牙)看来这个,我想起来了我们身上也长有斜面……我们还是接着看斜面的应用……先来看如何做(课件)。那就用老师发的纸剪一剪,做一做吧,看看有什么发现。
讲到螺丝钉时引入活动:为了让这个问题更直观,可以通过动手做一做来了解一下。
四总结:这节课,同学们团结协作,共同探究,揭开了斜面的秘密,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斜面可以省力,而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了斜面,小到绣花针,大到桥梁道路,很多地方都用到了斜面的原理。希望同学们多观察,更多地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只要用心,说不定你还能利用斜面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呢!也许下面这个问题我们就有可能碰到。来,看一下:
五、拓展应用:如何骑自行车上斜坡更省力?
唔,看来同学们已经了解了斜面。那我们就应该能学以致用:当我们骑自行车上陡坡的时候,感觉非常吃力,怎样才能更容易地骑上去呢?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找适当的地方试一试。当然,一定要注意安全,尤其是不能在马路上。如果不能亲自一试,也可以讨论探究一下,说说其中的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后,播放教师骑车上坡的视频,并注意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