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上官小烟
上官小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02
  • 关注人气: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朝游碧海暮宿苍梧——从江阴走出的游圣徐霞客

(2014-12-23 10:38:23)
标签:

情感

文化

分类: 邪眼看人生

  http://s13/mw690/001ev2Ongy6OBpF9yLG7c&690

赵伟/文

明万历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江阴县梧塍里徐府诞下一名男婴,喜洋洋的气氛驱散了隆冬的寒意,也为即将到来的新年增添了几分吉祥。徐有勉为孩子取名徐宏祖,希望他能光宗耀祖,只是当时的父亲,怕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尚在襁褓中啼哭的次子,会成为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游圣,祖祖辈辈生活了千百年的马镇会更名霞客镇,只因这个孩子更为国人熟知的那个名号——徐霞客。

    徐霞客自幼聪颖过人,博闻强记,只是他受父亲影响,偏爱的都是历史、地理、方志、游记之类书籍,而于应付科举考试之八股文嗤之以鼻,毫无兴趣。母亲王氏勤勉达观,在操持家务之余对霞客言传身教,强其筋骨、坚其心志,这些都让徐霞客在以后的漫漫征程中受益匪浅。在今天的徐霞客故居,我们可以看到一棵枝叶繁茂、苍翠挺拔的罗汉松,相传这棵罗汉松原为盆栽小树,当年徐母将其移植到庭院,教育徐霞客:志在四方,男子事也!

    或许,就是在这棵罗汉松下,当时已经不能满足于从郦道元《水经注》中汲取营养的青年徐霞客,发出了大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宿苍梧的喟然浩叹。这一叹,注定他要在余下的岁月中历尽艰辛磨难,面对生死义无反顾。在为早逝的父亲守孝三年后,二十二岁的徐霞客遵从母嘱和自己的心志,迈出了走向中国名山大川的第一步。

    在徐霞客故居前的枕塘河上,有一架胜水桥,相传每次出行,年迈的母亲必要把徐霞客送到这座桥下,望着他,直至船上的背影从视野消逝。当徐霞客第一次戴上母亲缝制的远游帽,背负起简单的行囊,站在胜水桥头,听桥下潺潺的流水声,再看一眼二十年来生他的母亲和育他的故土,这一切,在他心中变得厚重起来,让他的眼眶有些湿润。

    徐霞客是孝子,据明末清初钱谦益先生撰写的《徐霞客传》所载:年三十,母遣之出游。每岁三时出游,秋冬觐省,以为常。徐霞客的足迹虽然遍布天下,却始终不负与母亲的约定,每年草长莺飞之时出游,霜染红叶之时如期而返,与母亲分享旅途奇闻异见和亲手描摹的地图,承欢膝下,直至母亲去世。

    三十余年间,徐霞客完成四次长途跋涉,足迹遍布今江苏、安徽、浙江、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十六省份。在那个交通并不发达的年代,他风餐露宿,步履坚定,用自己的双脚丈量着神州的每一寸土地;他不愿独享大自然的馈赠,每当夜幕降临,或宿荒村野寺,或倚残垣老树,点起油灯,燃起篝火,用隽永的文字,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一页页日记。其中一小部分,经后人收集、整编,成为中国国家地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部煌煌巨著——《徐霞客游记》。

    经年累月的野外跋涉,让徐霞客积劳成疾。1640年,最后一次出游的徐霞客不堪严重的足疾,被云南丽江府的木太守派人用车马竹轿送回了故乡,次年便阖然长逝。飘零了56年的老叶终于安静地平覆在了家门前的胜水桥边,等着风儿把它吹起,流水再次把它带走……从那时起,故乡再也听不到晨曦微露时那惊扰清梦的笃笃脚步声;再也听不到万籁俱静时那夜归的桨橹发出吱呀吱呀的划水声。一豆微弱的灯光,还为谁守望? 村里的掌故,可向谁讲述?

    可是,故乡始终不曾忘记这位游子,20089月,总投资11.5亿元的江阴霞客大道建成通车,自北向南、贯穿全境,如白练一般,串起沿途旖旎的风光和精致的景点。故乡的纪念,恢宏、妥帖而令人感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