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行思录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课堂叙事小启发(原创) |
课堂行思录
文/倾听花开
http://s14/mw690/435fd9dctd7e10d885c9d&690
开学的手忙脚乱,应接不暇,终于在这一周渐渐安稳了下来。可以按照周工作计划如期举行教研活动,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行走于课堂和学生之间。过着自己喜欢的整饬有序的生活,每天有规律的起居,做事,即便十几个小时都是不停息的忙碌,心里也是欢喜着。即便改变是缓慢的,即便丰富是缓慢的,即便成长是缓慢的,但这种逐渐舒展、累积的感觉已足以让心儿慰藉了。
根据调整,每天两节自己的课,除了周一培训,每天两节教研活动,其余的便是巡堂、备课、开会、陪练了。回顾这周的课堂行走,有点点感触,只言片语记于此,也算行思留痕吧!
-
单纯的课堂改革是局部的,片面的,若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应当涉及教育教学各方面。改的理念,不仅体现在课堂,还应包括课外、校外及家庭。但是,我们教师力所能及的,便是自己的课堂。做好课堂,让学生将课堂当中感受到的应用于生活的各方面,便是当前我们追求的目标吧。
-
课改,改什么呢?其实,课改是教育本质的回归。那何为教育的本质?如何回归?教育,简单说就是教书育人吧。教授的是知识方法,培育的品格情操。只不过,这教授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和探究;这培育也不是简单的剪裁和修理,而是熏染和引领,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和提升。概括两个词,一智商,二情商;或曰:一思维,二良善。
-
课堂活跃的是细胞,是思维,而不能片面的理解为肢体的运动。为形式而形式,为活动而活动,为讨论而组织的讨论,为对话而设计的对话,若没有思维的参与,再热闹也是无意的。同样,为评价而评价,若没有标准,没有导向,再真诚也是空泛的。
-
我想做,而且我在做,只是我有做的困惑,这很正常。说出来,写下来,议一议,聊一聊,然后再试一试,方法总会比问题还要多。雕刻的艺术没有止境,只要我们用心了。连名家都称自己是上了一辈子课,上了一辈子遗憾的课,何况你我?
-
现在急需的是教学目标下沉,且将目标具体化。不仅仅是面对学生,面对我们设计的课堂,依然。不追求那种浮华,只为自己定身量做合宜的教学内容,只要能够触摸到学生的思维在一天天变化,只要能够感受到我们的准备在一天天丰实,便是我们的成功。
-
课堂上的对话增多了,这是一种进步,但没有停滞,没有矛盾,甚至是没有交锋的对话充其量是一种表演,是假对话。也就是说,没有问题生成的课堂不是真实的课堂。当然,我们不排斥表演,让那些“忧生”在表演中找寻到自己的价值,也是可以出现的,但只能偶尔穿插,不能成为主流。
-
问题的预设是决定课堂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好的问题设计,应当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思维,开启孩子的智慧,具有思维的延展性。特别是文科,用一两个主问题带动一节课,既重点突出,又能训练能力。因此,注重文本的解读,课标的学习。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