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365教育杂谈校园 |
分类: 且行且思有心得(原创) |
走向平民教育——读《我的教育心》
文/倾听花开
http://s9/mw690/435fd9dchc13da8224498&690
首次拿到一本书,我总是喜欢跳跃性浏览。这不,昨天刚刚读完《我的教育心》第一部分,就忍不住翻到了最后的章节。
《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中明确提倡教育家办学,武侯区教育局真正将其落到了实处。正是这英明的决策,真诚的邀请,才成就了一所让人们因它的存在而幸福的武侯实验中学!“思想家往往考虑的是怎么做最好,而政治家往往考虑如何做才行得通。”李镇西老师怀着谦虚的态度,秉承朴素的真诚,开始了他的办学之路。一封《敢问路在何方》的公开信,表明了自己作为一名领跑人的坦诚,阐明了新教育实验的决心,在中肯的叙述中让人不得不被其真心实意搞教育的情怀所感动。难怪老师们的激情被点燃,难怪教育追梦人会写了那首《我愿做一名“沙僧”》,难怪李镇西老师会说“我校的老师们青春似火,笑面如花”!
我想,职业倦怠谁都会有的,就是刚参加工作一两年,这种情绪也会悄然而至。但我也相信,每个人心中其实都埋藏着梦想,都有成长的热情,都有不曾泯灭的童心,只是很多人随着环境的压抑,年龄的增长,“慢慢消沉了,一颗心就开始生锈了”。但只要有适合的温度,恰当的氛围,我想,梦想苏醒,热情焕发不是不可以的。不过,这真的需要引领,需要点燃,需要有一个磁力的氛围去浸染!李镇西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证实了,做到了,每当看到他记叙他们的老师,他们的学生,他们的校园的博文时,你不得不强烈的感受到!“让人生活在一个不成长的环境里是最大的野蛮和不道德”,我想说的是,当人们处在一个死气沉沉,敷衍应付,不思进取的氛围中,即便是担不了两节课,走不了几步路,他也会说烦死了,累死了;而当人们处在一个童心永驻、爱心满溢、上进心疯长的环境中,即便身心没有片刻的休憩,那脸上也是带着笑的,而且那笑是发自肺腑的。
武侯实验中学蓬勃的发展起来了。我想名校的打造不仅仅是名师当校长的缘故吧。走一条平民教育之路,当是其立足发展的一块基石吧。李老师眼中的平民教育至少包含这样几层含义:第一层是面向每一个人的教育;第二层是指面向弱势群体的教育;第三层是指平民化的教育。所谓平民教育是以培养合格公民为宗旨的公共教育,在本质上就应该是来自生活、联系实际,因而是清澈明净、朴实无华的。
其次,李老师提出的“科学质量观”也是名校之所以出名的原因所在。第一,追求可持续的质量观。既要重视学习成绩,更要中级人格塑造、能力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既要为学生升学服务,也要为学生终生服务;第二,追求整体的质量,面向每一个孩子,着眼于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最好的发展;第三,追求和谐的质量,以人格教育为核心,学生的德智体美各方面不一定是均衡发展,但一定要协调发展,就发展而言,协调比平均更重要,就成长而言,幸福比卓越更重要;第四,追求方法、过程与结果相统一的质量,努力追求方法科学、过程快乐、结果理想,让孩子现在就幸福。
如果说走平民教育路线,践行科学质量观是办学方向和理念,那李老师的“七大行动”便是让名师辈出,名校出炉的真实写照了。第一,营造书香校园;第二,师生共写随笔;第三,聆听窗外声音;第四,培养卓越口才;第五,建设数码社区;第六,构建理想课堂;第七,培育理想家长。
聆听李老师的心语,正如他本人所说,“按某些世俗的观点,我至今书生气十足”,还真有点这样的感觉。李老师治校之道犹如他执教之道,治班之道,从唤醒人的灵魂开始,看似理想梦幻,实则朴素平实。曾几何时,一直以为当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不一样,当一个好班主任和当一名好校长不一样,实际上,它们可以相通。只要我们心怀梦想,用一颗朴素的教育心去行走,总能做出有灵魂的教育!当然,在这个时代,在这个急功近利、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们的理想也须只有百分之一成为现实,但也需要我们做出百分之一百的付出。一个真诚的教育理想主义者,在现行教育体制下,究竟能够走多远?我想,只要心的视野在无限延展,心能走多远,就一定能走多远吧!
http://s14/mw690/435fd9dctd4f4f8e585bd&69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