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里峡殇——向家坝库区2(屏山楼东乡)

(2012-05-16 08:25:54)
标签:

向家坝库区

楼东

淹没

楼东乡是位于向家坝库区最东部的一个乡,距离大坝最近,在蓄水中影响最早最大。与此同时,它又是整个峡区除了屏山老县城以外文物最集中的地方,有着非常原生态的明清老街,以及多个民居大院、祠堂。据称,楼东明清老街可能在淹没前整体搬迁,尽管如此,其质量如何,可以在三峡大昌古镇等看到未来。

 http://s13/middle/435f91d1tc01c60f7891c&690


 楼东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名字,然而淹没以后,连这仅存的名字都保不住,它将和前文所述的福延镇一起,合并为楼东北侧五公里的书楼镇,目前这里还是小村,正在紧张建设之中。

 

楼东古迹的完整,与其交通的不便是分不开的。虽然位于长江沿岸,距离宜昌大约只有五十里,但是至今没有通往宜昌的公路,仅在十年前,修建了通往屏山县城的土路,这也是全镇和外界的唯一通道,而到了这时,全镇早已排入淹没计划,不允许大规模建设了。从宜昌前往楼东,须向西北绕到岷江边高场镇,然后西南拐至屏山县城,最后向东到达楼东乡,距离长于沿江线路三倍有余。

 

目前从县城前往楼东,一天只有两班车,其实就是一个中巴往返两次。早上7点发车,8点20到达,即刻返回,9点40再次从县城发车,11点到达返回。因为正在修建高处的公路,每天只有早上7-9点,中午12-14点,晚上6点以后放行,而这段路过于危险,几乎不可能开夜车,所以即使是自驾车去楼东,也只有两个时间窗口。当然以我当时得到的信息,现在大约也不用去了,全镇非炸即拆了。

 

3月19日一大早,我从城西的酒店步行到东门大桥,黄黄的小车正好开过来,车过城东附城村,立刻变成了土路。20公里的路,颠簸将近一个半小时,一直紧紧靠着江岸,让人提心吊胆。沿途百姓都靠这一辆车,慢慢地变得像沙丁鱼罐头一样,苦不堪言。

 

8点30到了楼东乡,随即找了个车去了城北的宋家沟桥,已是9点整。这是一座明代的古桥,造型相当美观,桥上装饰有穿桥而过的龙,龙头和龙尾各露在桥的两侧,有些像真武山的那座桥,和龙脑桥也异曲同工。

http://s9/middle/435f91d1tc015873e7978&690

http://s5/middle/435f91d1tc015860c3594&690

 

从宋家沟桥回楼东的路上,油菜花开遍田野。司机说这里原来以种植水稻为主,今年因为水稻成熟前就要全部搬走,改种生长期较短的油菜。我被当地的居民对于土地的执着,对于生活的希望所感动,更醉心于这片土地最后的超越以往的绚烂。http://s2/middle/435f91d1tc015b1dbe561&690

http://s11/middle/435f91d1tc015b2bac3fa&690

快要回城的时候,看到一个小的考古现场。这样的东西在库区比比皆是,但是这一处是最让人眼前一亮的,似乎有一堵汉代的砖墙。

http://s7/middle/435f91d1tc015c07639c6&690

http://s11/middle/435f91d1tc015c2b83bda&690

 

回到楼东以后,我首先探访了位于最南侧的黄家祠堂,它孤悬于老街之外,目前已经空无一人,十分凄凉。http://s14/middle/435f91d1tc01c6a0709fd&690

祠堂和当地所有民居一样,使用穿斗式梁架,梁架上填满了白色的牌子,仔细辨认,上面都是构件的编号。看来这座建筑是有望整体搬迁的http://s15/middle/435f91d1tc01c701b745e&690

精美的脊饰
http://s11/middle/435f91d1tc01c742de96a&690

从黄家宗祠向北走,就进入楼东老街区了。去年年底,整个楼东南侧半条街的居民全部搬走,当地将这半条街封闭,只有北侧还有居民。现在老街的两头都已经被砖墙堵死,但是通过已经无人居住,门窗尽失的民居,我曲曲折折到了这条街上。

眼前是我整个旅程中最震撼的景象。精致的廊屋,在晨雾里延伸到遥不可知的远方,仿佛一声鸡叫,居民就会开始出现,炊烟就会升起。然而满目的只有荒草,没膝盖的荒草,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知道什么是黍离之悲。玉米和黄豆还在街边悬挂,磨盘和水缸还整齐地摆在房子里,然而再也不会有人来过问它们,它们只会在半年之后,和着老街一起沉入水底。

进入老街第一眼,随后就是一个拐弯

http://s9/middle/435f91d1tc01c9f42a338&690

拐过弯以后,老街全景
http://s9/middle/435f91d1tc01ca0275cd8&690

街边一个不错的院子

http://s2/middle/435f91d1tc01cdc4efba1&690

http://s14/middle/435f91d1tc01cdd2759cd&690

街边廊子的构造,上面也贴满了白牌,但上面没有字,也许真的可以获得重生

http://s4/middle/435f91d1tc01ce317f253&690

廊子里的黄豆还没有被收走
http://s4/middle/435f91d1tc01ce41ac1d3&690

路西又看到一个大院,足有三四进之深


磨盘还在原位,主人早已不在

 http://s14/middle/435f91d1tc01ce8964b6d&690

吊脚楼的柱子已经岌岌可危
http://s15/middle/435f91d1tc01ce9a7843e&690

歪斜的柱子下看内院
http://s1/middle/435f91d1tc01cead3e570&690

最内部的房子,那棵樟树非常有感
http://s10/middle/435f91d1tc01ced1b7649&690

 山上的一个小民居http://s9/middle/435f91d1tc01cf9e9be78&690

回到街上,荒芜的老街更加迷人,随意上几张图吧http://s6/middle/435f91d1tc01d01c99715&690

http://s10/middle/435f91d1t799c80478229&690

http://s9/middle/435f91d1tc01d03b24ea8&690

又见到一个静谧的院子http://s13/middle/435f91d1tc01d086945ac&690


http://s14/middle/435f91d1tc01d0903204d&690

路边的石板下,似乎有排水系统

http://s12/middle/435f91d1tc01d0cc1639b&690

再向北走,就是封堵居住区和荒废区的砖墙了http://s4/middle/435f91d1tc01d1104a7b3&690

这里左边还有一个大院
http://s16/middle/435f91d1tc01d14b1c51f&690

http://s7/middle/435f91d1tc01d1563eaa6&690

http://s16/middle/435f91d1tc01d16712e8f&690

http://s4/middle/435f91d1tc01d173d3503&690

砖墙旁边有一个小夹道,沿着夹道就来到了老街之外的农田。可以看到,楼东几乎没有扩大,老街之外,马上就是漫山遍野的油菜花,现代建筑很少

http://s9/middle/435f91d1tc01d1d57c7b8&690

 

http://s15/middle/435f91d1tc01d1e6a7dae&690

http://s15/middle/435f91d1tc01d202f6ede&690

在老街以外,有万寿宫一座,仅存大门。即使如此,这也是全楼东乃至整个屏山老县城以外最精美的建筑,门楼上的砖雕几乎没有受到破坏

 http://s16/middle/435f91d1tc01d285a984f&690


http://s4/middle/435f91d1tc01d297cbe53&690

http://s4/middle/435f91d1tc01d2a5cace3&690

http://s5/middle/435f91d1tc01d2b460134&690

http://s4/middle/435f91d1tc01d2c2e7343&690

http://s2/middle/435f91d1tc01d2d0b5a11&690

对联的下联,赫然是“庇楼东”三字,这句话现在看来是多么无力。
http://s13/middle/435f91d1tc01d2e500d9c&690

可以看到路西有一处西洋风格的建筑,和周围差别较大。这就是民国年间中西结合的凌家祠堂了

大门外景
大门内部,非常高大的院落
http://s3/middle/435f91d1tc01d498d4af2&690

穿过这个院落,回头看是个很漂亮的戏台
http://s15/middle/435f91d1tc01d4a9293fe&690

正殿,看着柱子就知道什么是中西合璧
继续向北走,路西有员外府一座,这是一个纯粹的清代中式大院,是我在整个峡区看到的最豪华的一个四合院,超过屏山县城。
进入大院,第一进

第一进院精美的冰裂纹窗户
第二进正院,非常华丽的门窗,难得的是未经修整,很原生态
厢房也很美
从一个小夹道来到后院
http://s6/middle/435f91d1tc01d7928d0a5&690

后院的小二层,也许是小姐的绣房?
http://s5/middle/435f91d1tc01d79e4c834&690

继续向北的街道,略不完整,无甚可说。到达尽头,另有一与之交叉的小街,风貌也不错
在这条街上,还有禹王宫一座,仅存正殿,殿内有砖雕、木雕、有石碑,还算精美
前廊内,一侧书山明,另一侧水秀
http://s2/middle/435f91d1tc01d9b91f9d1&690

墙壁上,每一块砖都有“禹王宫”的字样
http://s8/middle/435f91d1tc01d9c761867&690

墙上镶嵌有石碑一块
走到镇外,又是油菜花田,禹王宫掩映其中更加好看

11点,离开楼东,乘坐如图所示的黄色中巴http://s5/middle/435f91d1tc01da806d9d4&690

全文结束,谢谢浏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