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抗战历史传承先辈精神

标签:
英国见闻七七事变88周年抗后联谊会座谈会伦敦 |
分类: 海外见闻 |
7月6日在英中国抗战老战士后人联谊会在伦敦召开纪念七七事变全民抗战88周年座谈会。
刘建一会长在开场白中说,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中国的抗战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史册上,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还简要介绍了抗后联谊会和参会来宾。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向雪松一秘致辞,一是希望大家铭记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战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抗战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牵制兵力最多、付出牺牲最大;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是抗战胜利的关键。二是希望各位“承载着特殊血脉与记忆的抗战老战士后人”继续讲好前辈抗战故事,传承前辈“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精神”,积极联络海内外抗战后人,发掘国际友人支持中国抗战的故事。薪火相传,开创未来。
视频:祭奠抗战先烈
王十月讲述了前辈吉星文将军在卢沟桥打响全面抗战第一枪的故事及歌曲《大刀进行曲》诞生的历史背景。
安徽大学新闻史教授王天根以“抗战与舆论动员”为题,就抗战初期各种舆论混淆,最终走向持久战理念的过程做了讲演。
八路军老战士后人、副会长王燕秋和新四军老战士后人、秘书长唐崇谦声情并茂地向大家讲述淞沪会战期间,女青年杨惠敏趁黑夜突破重重障碍将一面国旗送给被日军围困的四行仓库守军的动人故事。
在自由发言阶段,王燕秋还介绍她父亲一家兄弟多人在抗战期间在河北加入八路军肖克将军的部队。
胡小鹃讲述了父母在广东参加东江纵队,家族中数位亲人不惜牺牲生命奋勇抗敌的经历。
联谊会顾问柯筑琦在发言中说,父亲在抗战中是上校飞行员,后因负伤改做空军地勤。父亲的战友们几乎全部在空战中壮烈牺牲。
刘建一会长介绍,在抗战初期,他母亲11岁在胶东参加八路军的孩子剧团,岳父9岁随父母到延安后加入儿童剧团,都以文艺为武器进行抗战宣传;他们与其父母(刘的外祖父参加了天福山起义)在不同战线为民族解放尽力。
徐跃述说了她母亲家的亲人们在家乡组织民众抗击日寇、抵御外侮的事迹。
林民涛的父母在四川参加了孩子剧团,其外祖母是著名的“双枪老太婆”。他充满感情地朗诵了叶挺将军的《囚歌》。
令人欣慰的是,抗战精神后继有人。参加座谈会的还有中英青年创新创业协会的近十位年轻人。葛宗谊副会长在代表杜俣桐会长的发言中说:抗战前辈“以血肉之躯开出一道希望和尊严之路……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表示年轻一代要传承弘扬抗战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一份力量”。
稍后,几位年轻人表示,参加这个座谈会很受感动,今后愿意多参加这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从曼城特地赶来的男中音歌唱家高维嘉为大家唱了抗战歌曲《在太行山上》,紧接着女高音歌唱家王蓓蓓唱了《黄河怨》。最后,全体与会者起立高唱《保卫黄河》。


视频:大家唱保卫黄河
在英中国抗战老战士后人联谊会
2025.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