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抗震救灾亲历记
——
唐山大地震46周年祭

今年是唐山大地震46周年,向遇难的唐山人民致哀。
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大地震,短短的23秒内就导致旷古未有的巨大灾难:24.2万余人死亡、16.4万余人重伤、54万余人轻伤、7万2千多个家庭全家震亡、上万家庭解体。其惨烈之状无以形容!
另外,三名伟人毛主席、朱德委员长、周总理均仙世,1976年是中国人民空前绝后的的巨大灾难!
在201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40周年前夕,我撰写了唐山大地震抗震救灾亲历记—
唐山大地震40周年祭(原稿件附后),于7月22日在《欧洲时报》发表、7月29日和8月1日分别在《书刊报》和《家庭百科报》发表(两家报纸同属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经咨询不属于一稿二投);
2017年拙文又入选了《百姓故事之共和国的公民们》一书中。于2019年5月由北京团结岀版社出版发行。
徐学彬/文
2022年7月22日
1、《欧洲时报》发表:

2、《家庭百科报》发表:

3、《书刊报》发表:

4、《百姓故事之共和国的公民们》收录:


5、原稿件:
唐山大地震抗震救灾亲历记
—
唐山大地震四十周年祭
徐
学
彬 /文

前
言
俗话讲: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大自然赋予了人类生存和创造的条件,使得人类有幸成为天地人三才之一,成为万物的灵长,但与此同时,大自然也总是在不经意间便悄无声息地制造着一场又一场巨大的灾难,给人类以考验和磨砺,让人类在巨大的痛苦和灾难中获得坚实的进步!让人类对生存其中的大自然永葆敬畏之心,爱之深,也伴有恨之切!
时值唐山大地震40周年之际,作为参与大地震救援的亲历者,虽已过耳顺之年,但在那青春年少的岁月里的这段荡气回肠的经历,却让我感慨万千,魂牵梦萦,不能自已!大灾之中有大爱,大难面前方显真性情,忆及往事,历历在目,思之所及,心潮澎湃,唯有一吐为快!
时间回到1976年7月28日这个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日子,当日凌晨3时42分53秒,在夜的沉寂中唐山市骤然发生了里氏8.2级(国内测量为7.8级)的特大地震!后经报道:大地震短短的23秒内就导致旷古未有的重大灾难:24.2万余人死亡、16.4万余人重伤、54万余人轻伤、7万2千多个家庭全家震亡、上万家庭解体;供水、供电、通讯等全部中断;百分之九十七的建筑物被毁坏殆尽,新中国一座生机勃勃的拥有上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就这样被瞬间夷为平地,其惨烈之状无以形容!





无声的命令,一场规模宏大的抗震救灾的战斗随即打响,党和国家动员和调动了全国的资源和力量来参与这场伟大的战斗。10多万名解放军战士、3万多名医务人员、2万多名各条战线的干部迅即奋不顾身地奔赴抗震救灾的前线,无数感人的英雄事迹在上演。在这场人类用自己的身体、自己的知识、自己的发明创造和自己的组织力量来战天斗地的故事中,那种公而忘私、勇往直前、患难与共、百折不挠的抗震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永远地学习和颂扬!
一、初历地震
在地震的死神悄悄来临之时,我正在锦州医学院(现锦州医科大学)北山学生宿舍三楼和同学们一起做着自己甜蜜的梦。当我们突然被强烈的摇晃所惊醒,还在迷迷糊糊的疑惑时,猛然听到班长惊恐地大吼:地震,快跑!在惊魂未定中,我们已经赤脚往楼下跑,在一片漆黑中,不断听到有同学跌倒的声音。数分钟后,就连住在四楼的女同学也都已经跑到了楼下。在气喘虚虚中等待,在惊魂未定中议论纷纷,还有经历过地震的两个同学,触景生情地分享了自己切身经验,让我们在沉静中不断运动自己紧张的神经。当东方渐渐露出鱼肚白时,大家才终于忍俊不禁地哈哈大笑起来!原来大部分同学都是光着脚丫子、背心短裤,个别同学光着脊背,好不难堪,甚至连女同学都是如此,只是偶有几个还没有忘记披个被单跑下来。我们在外边待了2个多小时,看看再没有什么异常的动静了,才返回楼上穿衣服、刷牙洗脸,然后去吃早饭、上班。本以为这只是上天跟我们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诡异玩笑,却没有想到我们只是经历了这场大地震的余波而已。
二、报名参加抗震救灾
上午7点半我们就提前到了附属医院,我们知晓了这是一场空前的大地震,是一场旷古的人类灾难。在政府和学院的号召下,学院迅即开始组织报名参加抗震救灾。做为党和国家培养的青年学子、热血男儿,参加抗震救灾自然是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仼。听说要成立抗震救灾医疗队,我们马上去报名,大家都有一个信念,要报名、要参加抗震救灾的战斗。我们的誓言简短而有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一切为了灾区人民!可能是经过了校领导快速研究,8时半左右我们就接到了通知。我们班有12名同学(包括3名女同学)被选中,医疗队由我们的临床带教老师和同学组成,共36人。上午9时左右,全体医疗队员在附院二楼大平台上开会。院领导讲话做动员,仅仅讲了几分钟,突然出现强烈晃动,大地在颤抖,大家站立不稳,前仰后合,有几个队员被晃的差点摔倒,虽如此,但我们都没有动,更没有往楼下跑,难以想象我们是如此的镇静和淡定!仅有个别队员显得有点惊慌失措。这时只听大街上一片喊叫,老百姓都已经涌上了大街。校领导简短的动员结束后,我们立即回宿舍准备最简单的行装。我只带了一个军用挎包,内装牙具、军用小水壶和一条毛巾。吃完午饭,我们就到附院去待命。
三、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
大约在下午的5、6点钟,我们坐上了附院的大卡车(内装手术器械、药品、急救箱、担架等)直奔火车站待命,晚上9时左右,我们登上了由大连开过来的奔赴抗震救灾前线的卫生专列。因为当时我们不知道唐山的地震情况究竟多严重,在列车上大家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因为在锦州震感都这么強烈,唐山一定更严重。一路上,我们毫无睡意,直到后半夜才逐渐迷迷糊糊似睡非睡。

严重变型扭曲的铁轨
一路上,火车有时会走得非常缓慢,甚至于停止前进,后来我们才知道,可能是由于铁轨轻度变形之故。29日早晨我们到了昌黎,但是因为铁轨严重变型、扭曲、断开、地陷等,火车已经无法前行。我们毎人分到了一包饼干,但车上却没有水,这可害苦了我们,口干舌燥不断地加剧着我们的痛苦。这时,我们看到离火车百米之外有一臭水坑,因为口渴难忍,也就实在顾不了那么多了,大家用壶灌满水痛饮起来,这时我们实在是过于深刻体会了那句水是生命之源的意义了。
无奈之下,领队老师去和当地驻军联系,之后,我们才在10点多钟到了部队。中午在部队吃饭,是简单的大米饭和两菜一汤,那可真是个香啊!真是饿过后才有喷香的饭菜。
饭后集合,部队首长讲话说:你们医生是最重要的,也是最缺的。为了使我们能尽快到达唐山重灾区,部队提供了2台汽车(解放牌卡车)。同时,首长也告诫我们,为了尽快到达重灾区,必须把所有的卫生标志隐藏起来,否则有可能半路被老百姓拦下来治疗伤员,根本无法到达重灾区。遵照首长的指示,我们把所有医疗用品都放在卡车的前面,并用布遮盖,周围和中间站满了队员,隨后向唐山进发。这件事让我们很多人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有明确的目标才能不拘小节!
起初我们还在说话,有时还高声唱那些“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之类的革命歌曲。但是后来由于天气炎热,每个人都大汗淋漓,节省体力成了最大的问题,歌声才逐渐平息。
在到达滦县之前,当过了滦河大桥后约几百米,惊险和悲惨的一幕发生了!我们刚刚通过的滦河大桥突然坍塌,眼看着一台大客车、一台小汽车、还有三轮车、自行车和行人舜间坠入河中。如果我们的车稍微晚过桥数秒钟,也许我们就会葬身于河底,不能去抗震救灾了!大家不禁岀了一身冷汗,惊恐至于默不作声!

上图即是我们刚过去就坍塌的滦河大桥
下午5点多钟,我们终于到达唐山郊区,空气中弥漫的尸体霉烂的恶臭气味连续向我们袭来,令人恶心窒息,大家情不自禁地用手捂住鼻子。这时,我们看到无数的马车、三轮车、手推车和自行车涌出城外,那是灾民们在往外走,有的车上用床单裹着亲人的尸体,估计是去安葬!而交通严重堵塞,车速极为缓慢,经常需要停下来。巨大的灾难让人们无语凝噎,匆匆忙忙的人流里时时处处都昭示着不胜悲哀的浓烈气息,我们除了同情、除了感叹,心情便别无选择!好不容易到了市区,地震罹难场面惨烈到极点,为世界罕见!惊呆了我们每一个人!所有的楼房全部坍塌,现场完全是一片废墟,有不少灾民的尸体夾在水泥板中间,甚至悬空吊着,象一个又一个注入了厉鬼影子的招魂幡在哀号。置身这远比战争还要惨酷的现实中,我们只能用“震撼”一词来形容我们的全部感受!




穿过市区,一直到午夜12点左右,我们才经过漫漫地长途跋涉,到达目的地唐山机场。在机场旁边的一个小树林里,有人给我们送来了饼干和稀粥,我们用牙具杯子来做饭碗,用细树枝折断做筷子,狼吞虎咽地填饱了我们可怜已久的肚子,随即迅速投入紧张的战斗之中。
四、救治伤员
草草吃完饭后,我们就用接收的一个帐篷做了一个简易的手术室,把手术器械和药品等搬进帐篷;用草绳栓在小树上,拦岀许多大约30平米的简易露天病房。完成后,队员分成若干小组,毎组3到4名。准备工作完成后,大家已经十分疲惫,就地躺下睡觉,真是十足疲惫之后的甜美休憩。
第二天早晨,来了许多装满伤员的各种车辆,大家开始忙碌起来!把伤员抬到各个病房,放在地上,检查伤员,伤势较重的抬入帐篷做手术;相对轻的马上进行包扎、输液、服药等。因条件限制,非常重的,便输上液体放在担架上。只要有飞机落地,我们立即抬伤员上飞机,送往各地。中午饿了就简单吃点饼干,喝点水,根本不可能有休息的时间。而且由于天气太热,我们都只能穿着背心工作,肩上搭着湿毛巾,就这样一直工作到晚上,累的精疲力尽。晚饭还是饼干和稀粥,连咸菜都沒有,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喝上稀粥大家已经很滿足了。因为白天天气太热,祼露部位发红,火辣辣的刺痛直钻心底,好不难受(两天之后就开始脱皮了,滚滚而下的咸涩汗水不断地浸润着脱皮之后的鲜肉,那真是一种钻心的痛楚)。但是大家都无暇顾及自己的感受,第二天仍然坚持继续救治伤员的工作。



8月1日,我们又奉命转移到赵各庄煤矿区。在这里,我们仍然是把大地当床,进行持续不断的医疗救助工作。这时,每天的余震有几十次,遇到大的余震,经常会让我们一不小心就摔个趔趄。吃的还是饼干,喝的是水,后来有了豆腐乳和稀粥。




各小组分别到各处巡诊,遇到伤员就地敷药、包扎、输液和服药等。在忙碌的医疗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唐山人民已经没有眼泪,眼泪早就哭干了,他们互相询问的是你家死了几口人。有的说全家7口人,只剩自己1人;有的说邻居全家都死了,无一幸免等等。在这些普通的询问和安慰中,我们感到更多是坚强,这种坚强真让我们欲哭无泪!
地震后几天里,最急缺的就是食品,不过很快有国家安排的飞机空投和大量的军车运送食品过来。有时我们也会遇到军车运送食物,就主动帮忙维护秩序,发放食品和粮食。

空投食物
在巨大的天灾面前,唐山人民没有被吓倒!地震发生后,广大唐山人民立即开始自救和互救,后来政府也组织各级干部带领群众进行救人。当然其主力是部队,是我们可爱的人民子弟兵。基本上没有大型机械设备,战士们用就用原始的工具铁镐、铁锹、撬杠,甚至用双手扒救人,手指都磨破了,鲜血直流,真是令人敬佩!扒岀的每具尸体,用塑料袋装上运走掩埋。后来由于尸体高度腐烂,肌肉都腐烂溶化了,只剩骨架,奇臭难闻。为了预防传染病,在空地里用推土机推出很大的坑,进行集体埋葬。后来知悉,解放军奋不顾身的救人,好多战士在余震中受伤和牺牲,在人民心中竖起了一个巨大的丰碑!

这里要特别提到三个女同学,她们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和男同学一样救治伤员,平时她们胆子不大,但在地震面前变得异常坚强起来。有一次,晚上她们去废墟中解手,其中一个同学踩到一个死尸的大腿上,虽然也吓了一跳,但并没有大喊大叫,这要放在平时,真是难以想像的!灾难让我们坚强起来了,承受巨大灾难的唐山人民又该是一个怎样的坚强呢!
救灾后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到各地用喷雾器喷洒消毒药水,以预防传染病。我不幸患上了痢疾,发烧、腹泻、全身无力等,可能与水源污染、过度劳累、加之雨淋有关(当时我们还住在用草和塑料布搭起的小屋,下雨时经常淋湿)。只好输液、服药等,2天后有所好转。这时又来了喷药任务,领导让我继续休息治疗。我想我们这一代人什么苦没吃过,特别我是农村孩子,入伍后,上山抡锤打钎、做石料;也在零下40多度的高寒地区工作过;山沟、山头上都战斗过,7月份还穿棉衣、烧炉子呢,这点病又算什么!何况现在预防任务很重要,为了减少传染病,我一定要参加。领导看我态度坚决,就同意了,并嘱咐其他队员,如果坚持不了,就送我回来。我们大家都有一个坚强的信念,就是要把需要消毒的地方尽快完成,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别人遇到像我这样的情况,也一定会参加。由于大家齐心协力,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在工作期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去拍摄地震电影,供中央领导观看。可能由于我们是第一批赴唐山的医疗队之故,让我们医疗队选派一人参加。我很幸运参加了拍摄,这是我第一次拍电影,感到非常高兴!主要拍摄是进入灾区和抢救伤员等,整整拍了一上午,反复拍了几次才达到要求。还有一名同学在抗震救灾结束后,被选派去北京参加抗震救灾庆祝大会。
在此期间也有一些负面的让人唾弃的事,由于唐山百货大楼和其他商店、银行亦都坍塌,个别人不是去救人而是去抢东西、抢钱;还听说,有人看到压到楼板下的民众喊救命,过去一看手腕上戴着手表,不但把手表取下,还把外露的上肢堆进去等等,丧尽天良,令人不齿!政府派出的宣传车各处广播,无产阶级专政是强大的,要求抢劫的人去自首,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五、返回母校
我们全体医疗队员于9月3日奉命返回母校。从岀发赴唐山至返回共36天的时间。由于我们天天接触当地民众,为他们治病防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返回当日,大量群众自发地来为我们送行,这一刻大家心情激动,互道珍重,场面之热烈让我们每一个在场的人都难以承受。最后我们依依不舍地登上了汽车,汽车开岀很远,大家还在互相招手致意!这是军民一家亲的战斗情谊,是大灾大难面前人民团结互助的人间真情,几十年后这一幕幕的场景仍然不时映入眼帘,让我激动不已!

唐山人民欢送抗震救灾人员
在中途我们换乘火车,继续回返。到达兴城站时,辽宁省和锦州市领导走上火车,慰问大家,对我们的抗震救灾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我们只是做了份内的事,该做的事,但却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评价和赞扬,得到了人民的热烈拥护,它说明了什么呢?它说明了,只有汇入人民战争的洪流中,个人的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一个革命的螺丝钉在整部机器里才能实现它应有的价值,这种人民团结一致的力量是最为宏大,最不可战胜的。这一点不管到什么时候都是真理,是我们党和人民应该永远珍惜的宝贵精神财富!
到了锦州站,锦州医学院的领导带领教职员工和同学,早巳在车站广场等候多时,我们一出车站,看到广场红旗招展和欢迎我们回来的巨大红色横幅,顿时锣鼓喧天,热闹非凡。院领导班子分别与每个队员握手表示慰问。同时我们的老师和同学也相继与我们握手,甚至相拥而泣。院领导发表了简短而铿锵有力的讲话,热烈欢迎我们的归来,赞扬我们圆满完成了抗震救灾任务,为学校争了光,为人民做出了贡献。好多市民也来欢迎我们,大家心中无比激动。大灾面前的人民大团结力量,竟然是以这样直接而热烈的一幕又一幕的辉煌场景展现在我们每一个人面前的。
时至今日,我也经常在想,经过这次抗震救灾,使我们在艰苦的环境下受到了锻炼,不怕苦和累,也磨砺了毅力和意志,净化了我们的心灵,使我们的思想得到了升华。
下附返校后部分同学合影:

后排右3为本文作者徐学彬
六、后记
唐山大地震是中国人民经历的人类历史上罕见的突发性自然灾害,灾害和困难压不倒中国人,相反,经过磨难的中国人更坚强、更团结、更奋进。
唐山大地震后,经过10年的重建,一座新唐山呈现在人们的眼前。1986年7月28日,1万余名唐山各界人士聚集在抗震纪念碑广场,举行了抗震救灾10周年纪念大会。1990年11月唐山荣获联合国人居奖。

新唐山


唐山抗震纪念碑

唐山大地震已经40周年,但当年我们参加抗震救灾,仍历历在目,终身难忘。唐山大地震遇难的同胞们,永远的安息吧!
2016年7月20日
说明:
1、参加抗震救灾七三届同学名单:张卫(女)、王成兰(女)、姚士萍(女)、孟祥久、
赵立君、王俭明、金世光、孙洪业、程卫东、程砚田、汤久仲、徐学彬。
2、图片除注明外,均来源于互联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