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细雨濛濛处  悠悠古徐城

(2015-12-25 18:10:33)
标签:

徐文化

调研

分类: 徐氏文化

——徐文化调研第十天

细雨濛濛处 <wbr> <wbr>悠悠古徐城


         2015
527日,一早的沭阳没有温暖的阳光,习习微风却带来了少有的凉意。徐文化调研组在全球徐氏联谊会秘书长徐增友先生的带领下,驱车赶往泗洪。天公作美,在这充满浓烈夏日风情的五月送来了清爽的濛濛细雨,阵阵凉意,沁人心脾,真是舒爽之至。车窗外极具江南风情的民居小镇隐现于濛濛细雨中,一幅幅极具特色的雨中江南图景展现眼前,让人顿感十分地惬意。
     一进泗洪县城,浓郁的徐文化气息便扑面而来。走的是古徐大道,看的是古徐风格的各种饰物,路两边的装饰里到处都是古徐文化的仁、义、礼、让等和谐文化符号,在古徐大道南侧的路边小广场上有历代名家写就的字,古徐大道北侧的古徐城仿古建筑群更是巍峨雄壮地讲述着古徐文化的厚重,这一切被新颖的浅绿包围着,又兼有濛濛细雨的陪伴和浸润,让人如饮醇酒,陶醉在这古香古色的古徐文化氛围里难以自拔,魂归古国,其民风如斯!

 细雨濛濛处 <wbr> <wbr>悠悠古徐城

细雨濛濛处 <wbr> <wbr>悠悠古徐城

细雨濛濛处 <wbr> <wbr>悠悠古徐城

 

 

 

 

 

 

 

 

 

 

 

 

泗洪县旧为古徐国国都,大约时间在西周到春秋时期。徐国的区域最早在鲁南苏北以山东郯城为中心的区域,后迁移到徐州、泗县、泗洪。徐偃王时最为强盛,疆域扩张到整个苏北、皖中、鲁南等江淮广大地区。这偃王是徐国历史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位君王,生而球卵,幸有神犬[hú]护佑,及其当政,三十六国来朝,呈一时之盛。

 

 

 细雨濛濛处 <wbr> <wbr>悠悠古徐城

细雨濛濛处 <wbr> <wbr>悠悠古徐城

细雨濛濛处 <wbr> <wbr>悠悠古徐城

细雨濛濛处 <wbr> <wbr>悠悠古徐城

细雨濛濛处 <wbr> <wbr>悠悠古徐城

 

 

 

 

 

 

 

 


    彭城因徐国而改名,后来成为九州之一的徐州。但此时的九州与大禹治水时的九州不同,大禹时期九州中的徐州是指以山东鲁西鲁南为中心包括河北东部、江苏北部的区域。九州变化很大,《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始》曰:何谓九州?河、汉之间为豫州,周也。两河之间为冀州,晋也。河、济之间为兖州,卫也。东方为青州,齐也。泗上为徐州,鲁也。东南为扬州,越也。南方为荆州,楚也。西方为雍州,秦也。北方为幽州,燕也 泗上为徐州,鲁也大致说明了古徐州的方位和行政区域,也表明了古徐国在江苏省、山东省、河北省、安徽省的区域间有着变动不居的迁徙过程。州之本义是水中居人之处,大禹治水时,处处洪水,漫天卷地,有此水中陆地,称曰徐州,也是为治水之便,称天下为九州也是那个时代的特征和印记,是华夏先民曾经沧海的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痕迹。

 细雨濛濛处 <wbr> <wbr>悠悠古徐城

细雨濛濛处 <wbr> <wbr>悠悠古徐城

 

 

 

 

    古徐国四十四代国君一直秉承了仁义治国的思想,东夷众部落的图腾玄鸟凤凰有着非常典型的寓意,首有德、羽若顺、胸有仁、背负义,是古徐国文化思想的核心所在,偃王不忍斗其民而弃国的壮举更是这一核心思想的具体展现,匡天之下,有几人能为,何人肯为!这些融铸在徐氏族人血液里的系统思想,不仅是孔子仁的学说的源头,也是孔子本人具体感知的现实形象,身浸其中的孔子恐怕比任何思想家都有更切身的体会和感知,不止如此,孟子的王天下思想也不止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更有对古徐国壮阔历史的跨时空审视。古徐国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不曾成为正统的统治者,但其历史之长、疆域之盛、影响之巨大难道不正是儒家中庸思想的前置的实践者吗!要知道孔孟双圣思想的系统性和其理想的坚定性,是建立在古徐国雄浑壮阔的牢固历史基础上的!

 细雨濛濛处 <wbr> <wbr>悠悠古徐城

细雨濛濛处 <wbr> <wbr>悠悠古徐城

 

 

 

 

    古徐国光辉灿烂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仁义诚信的思想传统是与当前的党和国家大力提倡的和谐社会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的。列宁讲理论一旦为群众掌握就会变成非常强大的物质力量,在当前政治清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古徐国文化的浸润,必将使当地经济社会日渐具备王天下的巨大威力。因此,泗洪县政府斥资五个亿修建古徐城的壮举是非常英明的抉择,这必将是泗洪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的助推器和催化剂,其前程不可限量!

 

 

 细雨濛濛处 <wbr> <wbr>悠悠古徐城

细雨濛濛处 <wbr> <wbr>悠悠古徐城

 

 

 

 

    古徐城虽然还没有全部完工,但是其主体建筑已经基本完成,巍峨高耸的古徐城基本面貌已经呈现在世人面前。接待我们的泗洪宗亲有徐广明、徐亚、徐以松、徐恒阳等,四位宗亲带领我们走进古徐城,一睹古徐城的风貌,也让我们再次亲近和感受强大的古徐文化的浑厚而浪漫的气息。

 细雨濛濛处 <wbr> <wbr>悠悠古徐城

细雨濛濛处 <wbr> <wbr>悠悠古徐城

细雨濛濛处 <wbr> <wbr>悠悠古徐城

 

 

 

 

 

 

    古徐城仿古建筑群位于泗洪县诚信路南侧、古徐大道北侧、五台山南路西侧、嵩山路东侧,总占地面积约295亩。该建筑群在整体上以古徐城为核心,以古徐文化为灵魂,以历史民俗为依托,再现古徐文化之辉煌,整体建成后将是集历史文化与旅游商贸为一体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平台。古徐城是古徐文化的核心区,占地约81亩,其中古徐阁又是核心中的核心。该阁参照江南四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阅江楼等建筑风格特色来打造,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主体为七层的大型仿古建筑,建筑面积达7155平方米,建筑总高度61.649米,象征着古徐国的历史跨越了1649年之久。东侧的湖鲜水街多为2-3层(局部4层)的低密度仿古建筑群,占地面积约79.2亩,建筑单体31幢,建筑面积约57000平方米。完工后将包括特色美食街、古典的集市作坊、茶楼酒肆、古徐客栈等商业配套设施。当古徐文化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时,那将是一个怎样繁华的古城新貌呢,这可真是值得我们深深期待的,愿古徐城和古徐文化能够形神兼备,继承和发扬古徐文化的核心思想,跟上时代的步伐。

 细雨濛濛处 <wbr> <wbr>悠悠古徐城

细雨濛濛处 <wbr> <wbr>悠悠古徐城

 

 

 

 

    徐文化调研组一行在宗亲们的带领下参观了古徐城。古徐城南门正阳门前,别具特色的高大石阙和院墙依然挡不住里面如隐又现、飞檐峭壁、古色沉香的亭台楼阁,仿佛穿越了四千多年的时光隧道,回到了那充满神秘色彩的徐国都城。石阙门前是一片十分开阔的场地,不论远望还是近观,古徐城建筑都气势雄浑,尽显古徐国波澜壮阔的千年历史沧桑。其灿烂辉煌的古徐文化似美酒,越千年愈醇香;如洒落在远古华夏大地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虽落浮尘,仍熠熠生辉!

 细雨濛濛处 <wbr> <wbr>悠悠古徐城

 

 

 

 

    过正阳门,迎面就是巍峨的古徐阁,在通往石阶的地面上,古徐足迹四个大字灿烂夺目,其后十多米长的碑文清晰可见,记录了古徐国自夏朝至春秋晚期共1649年的光辉历史。往事越千年,踏着陈迹,一幅幅斑驳的画面在脑海闪现,一位位古徐先贤历历在目,似乎向你诉说着那来自千年不朽的神话。转过头来,忽然一道白光,开了绯红的门,一道彩虹的铺现,看见的是人影,不见的是灵魂!

 细雨濛濛处 <wbr> <wbr>悠悠古徐城

细雨濛濛处 <wbr> <wbr>悠悠古徐城

 

 

 

 

    通往古徐阁,有左右四级石阶而上,石阶中间自下而上铺有玄鸟向日的浮雕图案和徐姓图腾浮雕,整个画面灵气生动,异彩纷呈。玄鸟不仅是东夷部落的图腾崇拜,也是徐姓图腾的一部分,暗含徐氏始祖由鸟所生的传说。依石阶而上,登临古徐阁,首入眼帘的是一副赞誉徐偃王的大幅对联,揽重城临傑阁千年王气焕东南,行仁义去刑争百里恩风播淮泗,恰如其分的评价了古徐国第三十二代国君徐偃王经典传奇的一生。正是这个徐偃王,将徐国推向了历史的顶峰,使之名扬四海。其爱民如子,以仁治国的光辉思想,彪炳史册、名垂千古。

细雨濛濛处 <wbr> <wbr>悠悠古徐城

 

 

 


    由于古徐阁初步完工,其内部的装饰还未结束,所以我们只参观了古徐阁的一层大厅。大厅有徐国国君徐偃王的雕塑端坐中央,后竖有高大屏风,将一层大厅分成前后两个小厅。屏风上雕刻有玄鸟、松柏、祥云等图案,意寓吉祥,徐偃王面前放有古色厚重的书案,书案两边有仿古多层青铜灯各一座,加上角落暗处的几盏仿古竖灯,前厅一派肃穆庄严。屏风后厅,类似于小型的的文化展览,第一部分介绍了华夏文明的开端,第二部分论述了古徐国的前世今身,第三部分重点介绍了徐国第三十二代国君徐偃王,进而引出了古徐文化对华夏文明所做出的重大历史贡献,为我们研究古徐国的历史文化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细雨濛濛处 <wbr> <wbr>悠悠古徐城

细雨濛濛处 <wbr> <wbr>悠悠古徐城

 

 

 

 

    古徐国历经千年世事的沧桑,却未能让世人所铭记,其徐氏先人所创造的辉煌的徐文化,也几欲湮没于历史的长河。所感欣慰的是,好在还有一大批关心并研究古徐国历史文化的各路精英在,终有一日,徐国波澜壮阔的历史终将会浮出水面,重见天日,莲花绽放!

细雨濛濛处 <wbr> <wbr>悠悠古徐城

细雨濛濛处 <wbr> <wbr>悠悠古徐城

细雨濛濛处 <wbr> <wbr>悠悠古徐城

细雨濛濛处 <wbr> <wbr>悠悠古徐城

细雨濛濛处 <wbr> <wbr>悠悠古徐城

细雨濛濛处 <wbr> <wbr>悠悠古徐城

 

 

 

 

 

 

注:本文由明德文化网总裁徐睿达宗亲执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