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巧板》校本课程纲要

(2013-02-26 11:24:27)
分类: 校本课程

《七巧板》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日照市新营小学校本课程(选修)

开发者:程敏

适应年级:年级

授课时间:单周授课

总课时:16课时

一、开发背景:

通过发动、组织学生参与“智力七巧板”科普系列活动,激发小学生的科学兴趣,开发他们的智力,锻炼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启迪他们的创造意识。通过训练七巧板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和寒暑假活动内容,培育科学素养,促进科技教育活动的普及与发展。

《七巧板古诗配画》,意在“以美带学,借学促美,陶冶情操,全面发展”,将古代语言文字中含有的大量美的因子,通过学生笔端勾画出来,使之想象力得到培养,表现力得到提高,绘画语言得以丰富,并用七巧板的形式把图画意境表现出来。

二、开发原则: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七巧板的开发阶段,本学年以古诗配画训练学生动手能力,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原则进行开发课程。

1、在学习上教师和学生要有始有终,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将七巧板校本课程办的有声有色。

2、让学生了解“七巧板”,它是由七块不同形状的几何图板组成,巧妙地应用排列组合和线性规划原理,可以拼排出二千多种形象生动活泼的图案,拼装起来奥妙无穷、创造天地无限广阔;还可用多副七巧板创造出无数自然景观、生态环保、体育活动、语言古诗、古诗情景等等。

3、中阶段在对对学生进行平面图的绘画基础铺导上,加强立体图的构思、拼构方法、创新技巧,教学《七巧板古诗配画》,意在“以美带学,借学促美,陶冶情操,全面发展”,将古代语言文字中含有的大量美的因子,通过学生笔端构画出来,使之想象力得到培养,表现力得到提高,绘画语言得以丰富,并用七巧板的形式把图画意境表现出来。

、课程目标

1.通过发动、组织学生参与“智力七巧板”科普系列活动,激发小学生的科学兴趣,开发他们的智力,锻炼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启迪他们的创造意识。

2.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培育科学素养,促进科技教育活动的普及与发展。

具体目标:

1.知识性目标:使学生了解古诗配画特点,并运用恰当的形式用七巧板为古诗配画。

2.能力性目标:通过欣赏古诗配画作品,培养学生对古诗配画作品的审美能力,提升其艺术修养

3.感性目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从中得到美的启蒙、受到美的熏陶。采取民乐配诵,诗配画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文化积累。

、课程内容

根据中年级段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本学期我们确定了“七巧板”的研究内容是七巧板古诗配画

1.按样拼图诗配画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根据古诗意境,通过模仿拼摆出画面。让学生熟悉各拼板之间的几何关系,掌握一定的组拼技巧和拼图的基本规则,引发学生对生活中活动的联想,促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提高。

2.自主创意诗配画在理解古诗意境的基础上,学生利用七巧板自主创作。开始学会运用“逆向思维”解决各种难题,同时将引发他们对“形状奥秘”的探究与思考。

具体内容:

周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教学

时间

备注

1

诗配画

《悯农》

 

学习古诗《悯农》,体会情感,用七巧板表示人物动态。

七巧板多幅,白纸,彩笔,铅笔。古诗,学生作品

单周

周二

 

2

诗配画

《绝句》

 

学习古诗《绝句》,欣赏诗中的优美意境,有七巧板拼摆诗中景物,图文并茂。

七巧板多幅,白纸,彩笔,铅笔。古诗,学生作品

单周

周二

 

3

诗配画

《小池》

 

学习古诗,欣赏诗中的优美意境,有七巧板拼摆诗中景物,图文并茂。

七巧板多幅,白纸,彩笔,铅笔。

单周

周二

 

4

古诗自配画《静夜思》

 

学习古诗,欣赏诗中的优美意境,有七巧板拼摆诗中景物,图文并茂。

七巧板多幅,白纸,彩笔,铅笔。

单周

周二

 

5

诗配画

《寻隐者不遇》

学习古诗,欣赏诗中的优美意境,有七巧板拼摆诗中景物,图文并茂。

七巧板多幅,白纸,彩笔,铅笔。

单周

周二

 

第6次

诗配画

《送孟浩然之广陵》

学习古诗,欣赏诗中的优美意境,有七巧板拼摆诗中景物,图文并茂。

七巧板多幅,白纸,彩笔,铅笔。

单周

周二

 

第7次

古诗配画

《赠汪伦》

 

学习古诗,欣赏诗中的优美意境,有七巧板拼摆诗中景物,图文并茂。

七巧板多幅,白纸,彩笔,铅笔。

单周

周二

 

第8次

古诗配画《夜宿山寺》

七巧板拼摆诗中景物,图文并茂。

 七巧板多幅,白纸,彩笔,铅笔。

单周

周二

 

、课程实施:

1.教学活动时数:面向选修学生,开展七巧板古诗配画教学,每课时。

2.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分三个阶段来进行:

第一阶段:诵读古诗,了解古诗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第二阶段:通过欣赏七巧板古诗配画,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重视基础练习,逐步提高七巧板的拼摆水平。通过模仿,让学生熟悉各拼板之间的几何关系,掌握一定的组拼技巧和拼图的基本规则,引发学生对生活中活动的联想,促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提高。

第三阶段:按图分解:促进学生对七巧板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开始学会运用“逆向思维”解决各种难题,同时将引发他们对“形状奥秘”的探究与思考。

活动进程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第一阶段:

确定研究主题

引导学生确定研究主题和小组成员,进行活动策划

策划和交流,确定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

组织发动,提高学习积极性。

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展示和教师讲解呈现研究内容。

观看图片、倾听讲解,了解本课的研究内容和研究价值,提高学习研究的兴趣。

第三阶段:

探索研究

1. 教师示范。

2.教师指导。组织和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动手操作等活动,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

1. 个人思考操作

2.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第四阶段:

 交流展示,

解疑梳理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

采用多种方式展示研究成果,并在借鉴学习基础上完善改进。

第五阶段:

总结评价

对研究的内容和学生表现,进行总结与评价

进一步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第六阶段:

整理

指导学生进行资料归档

整理本学期的研究资料、成果。

、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贯穿于七巧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1. 体现过程性评价——“同桌眼中的你”。

 借助同桌之间的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所学的知识、情感动态等,引导学生对同桌进行评价,在评价别人的同时也和自己比较,双方受益。教师将评价记录在学生成长手册。

2.作品展示板:把同学们的优秀作品贴在展板上,互相学习。

3.期末评语:将日常评价积累下来,综合评价记入学生成长档案。

附评价表:

指标

评价要素

自评

互评

师评

态度

每次上课准备是否充分(教材,七巧板等)

 

 

 

学习过程

上课过程中,是否认真听课,认真练习。

 

 

 

综合表现

结合古诗,创作认真,有创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