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偶感五则 (发表于书法报第37期)
(2010-09-20 12:27:27)
标签:
书法偶感五则发表于书法报教育 |
分类: 砚边说书 |
书法报编辑给改题目为"偶感"
偶感
⒈学书法,不管是学碑、学帖,二王是绕不过去的。二王书法蕴含了中国书法艺术精髓,历代二王一脉的经典法书,给无数后学者无限启示。我取法于魏晋书风,又旁涉赵孟頫、苏东坡、米南宫、董其昌、白焦等书家。人们总习惯性的认为,女性应当效法婉约一点的二王帖学,但二王一路书风技法复杂、风格含蓄,把握难度大。从技法层面来看,要掌握好帖学精髓,一定要进行大量的临摹、创作训练,从古帖中不断吸收营养,才会对古人的用笔技术、章法结构形成深刻的认识。所幸的是,这些年一路走来,身边总有不少良师益友给我帮助,让我信心满怀。
2. 我主攻小行书,平时也不放弃临习清篆、汉隶、楷书等。我认为,只有广益多师,在大字和小字上皆下功夫,全方位打通,才会对书法艺术有深刻的体会和理解。我不主张自己过早形成个人风格,一个书家随着学习的深入,其实到最后都会在不经意间会走出自己的路子。
3. 董其昌在学书体会中说到,他在收藏家项子京家中获睹古代书法真迹后眼界大开、书艺大进的事实。受客观条件所限,古人学艺不如我们今天这么容易,当时,古人要是能够遇见一份好拓本就很幸运了。如今,我们生正逢时,如果有机会路过博物馆以及书法名胜古迹等地,一定要懂得珍惜机会,对古迹要细心揣摩。我曾三次前往上海博物馆观看赵孟頫和苏东坡的手札,每次观看都有不同收获,赵体用笔精致、线条圆润,苏体线条厚重、书写率意,对我而言帮助很大。
4.
我喜欢品茗交友,亦热衷于古琴研习。古琴和其他学科的艺术一样,都需要一生的研习才能尽善尽美。不管是书法还是抚琴,对我们来说都是指尖功夫,都需要每天反复锤炼,才会有所感悟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