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父母和平相处 放下对父母的怨与恨
标签:
与父母相处报怨父母放下报怨面对父母为人父母 |
分类: 亲子修行 |
为何父母有时微不足道的错误就能令我们如此懊恼与愤怒?为什么有些人对父母仿佛有刻骨仇恨?为什么要一遍一遍咀嚼那些痛苦的记忆?当然,那些似是而非的心理治疗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过诚实地说,埋怨父母似乎是一种需要。儿童心理学家、心理分析师卡罗琳·埃里柴夫(Caroline
Eliacheff)说:“很多人吃过父母的苦头。把自己置于受害者的位置会带来快感,受苦最终成了当事人唯一的存在理由,他/她因此乐此不疲。”只要把错推到爸爸妈妈身上,我们就能原谅自己在工作和人际关系上的无能。但是,这样我们也永远不会清醒地看明白,总是爱上不合适的人只因老想着讨好妈妈或者要跟爸爸对着干。如此,我们就用无休止地指责维持着对父母的孩童式依附关系。
成长就是接受现实
成长就是“接受自己”,马丽丝·瓦扬(Maryse
Vaillant)这样说。接受父母的不完美是达到成熟的途径之一,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从最初依赖的茧中挣脱出来。接受自己的父母,需要放弃对理想父母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同样,父母也不要指望拥有理想的孩子。正如弗洛伊德所说,父母不管怎样做,都是错的。我们应该“从父母命运的背景下看他们”。那些说“他们没有资格做父母”的人忘了,世上并没有教授做父母这门职业的学校。人们无法学习做父母,一切取决于他们与自己父母的关系,好也罢坏也罢。每个人只有在家族血脉的代代相传中,在生儿育女、并受他们指责的过程中,才能学会接受。只有尊重这个事实,我们才能成为自己。
接受父母的不完美是达到成熟的途径之一
很多人会说“我知道我作为孩子应该孝顺我的父母”,或者说“现在想想我也能理解他们,父母这样做实际上是为我好。”当一个人这样说时,往往是内心对于父母有负性情感,但是由于传统“孝”的观念影响,他们压抑下来,不敢表达。武汉市心理医院门诊部主任李小龙主张直接、正面地表达自己的悲伤、怨恨之情,他说:“我们在宣泄的同时,也有了修复的机会。压抑对所爱对象的愤怒,仅仅强调爱的一面,这种爱是靠不住的。表面看来是宁静平和的,其实是疏远了。只有建立在一种真实了解的关系上的爱,才是稳定的爱。实际上,表达之后可能会与父母相处得更融洽。”他还补充:“表达,不是说我们成年了,就要去和父母吵架,而是要学会容纳我们的感情,把自己的情感——不论是爱的还是恨的——整合起来,变成对父母,甚至是对人性的理解,真实的对自己和对父母的接受。”
接受自己的父母并不是要求我们否认负面的东西,而是允许孩子接触父母完整的内心深处。家庭治疗大师伯特·海灵格(Bert
Hellinger)认为,如果孩子在心中排斥父母的一方或双方,他们就会感到空虚和不完整。当孩子拒绝按父母的现实接受他们,会让父母感到愧疚不安。如果孩子能够克服童年时代所受的痛苦,学会快乐地、满意地生活,他们的父母就会感到欣慰。孩子有了愉快的生活,就不会紧紧抱着对父母的怨恨不放。
一,放下对理想父母的幻想
放下这些参照、假设、标准,不要对家庭有特别的期待,好像家就代表温暖。不!家代表伤害的时候多的是,可能很深的伤害都在家里。家也不一定代表连接,没有连接的家多的是。所以不需要有这样的期待。
如果和家人不亲,但是你有非常亲密的朋友,那就很好。如果父母没有给到你的爱,你的某位师长、某位伙伴,某个特殊环境中的某个人给到你爱,那就可以了。不要再把父母看作是我们获得爱的源头,这是一个误区。不!整个世界给我爱就可以。爱就像收入一样,哪里给我爱都可以。我不需要锁定在必须从家庭那里得到爱,家庭并不是我的根,我的根是生命的本身,是心灵,不是父母那对普通的世间男女。
二,不必期待父母认同我们
比较成熟的心态是,我不需要我妈妈来理解我,我倒是可以理解和赞成妈妈,妈妈你那样想那样做,有你的道理,但并不适合我,我知道自己要什么,而且很确定,并不需要你来认可。
另外,不需要去抱怨妈妈强势,我们自己站起来和她平等了,她的强势就无以立足了,不要期待父母不强势,要自己站起来。站起来不是反对她,不是高过她,而是和她平等,尊重并行使自己的主权,也尊重她的主权。
三,不必期待改变父母
四,面对爱报怨的父母
学会接纳
爱一个人不是要一个人开心,而是无论开不开心我都爱他,你期待别人开心可是别人就是没有办法开心,对他来讲开心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他的人生有太多的失落他有太多的担忧和太多的伤痛,即便你做为儿女做到一百分,他还是无法快乐起来,因为你只能影响他几分之一,他其他的部分你完全影响不到。
这个时候你期待他的开心,其实无形当中又增加了他的压力,他自己不开心,还要怕你因为他不开心而不开心。
放不下怨恨自然就不能快乐,但是我们的责任不是改变她、教导她,除非她自己想要改变来问我们,否则我们期待她改变对她意味着“否认”,她会更难过。这时候爱就是接纳,放下对妈妈改变的期待,接纳她的状态,在心里对她说,你可以不开心,是的,那就是你的痛苦,你可以在痛苦里面,你可以不懂得爱自己,但是我爱你,你可以混乱,你可以观念局限,可以无谓的焦虑,但是我爱你。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7485ZH00SIGG.gif放下对父母的怨与恨" TITLE="如何与父母和平相处 放下对父母的怨与恨" />
前一篇:豆种翡翠分类 市场行情与其区别
后一篇:这样的父母,该如何相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