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玉种料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结合自身特点,在分类命名上可划分为山料、山流水、水料、籽料;板块玉料、瓦沟玉料、山筋料、原封玉料、包浆玉料、老干玉料、草花玉料、手玩璞玉等诸多品种。
山料:块度有大有小,棱角分明,料型形状不规则。玉料表面粗糙,断口参差不齐,外观如石,玉石内部质量难以把握,质地常不如籽玉。山料是各种玉料的母源,也是玉石的主要来源。
山料分洞坑玉料和草皮料两种。洞坑玉料采自山体内部,多铁锈、石皮、泥土等包裹,水头足,玉色丰富,洞坑玉料是大型玉雕的主要料材;草皮玉料结构致密,结晶匀细,玉质细腻,玉色多黄、红色,草皮料是稳定性相对较好的山料。黄龙玉山料因产出位置,开采难度较大,且山料略显粗糙,因各种自然运动导致山料相对于山流水与籽料而言油性差,出材率亦不稳定。
http://s3/mw690/001dQPThgy6Z83FSybg42&690
老山料
山流水:也称半山半水石,地质学为原生——次生矿床成矿,指的是原生玉矿石经风化崩落,并被流水冲刷搬运至河流中上游的玉石。开采出的位置离原生山料最近,块度较大,形状不一,玉石棱角稍被磨圆,表面已表现的较为光滑,山流水较山料更为细腻、润滑。老干玉料即为优质山流水的代表。
黄龙玉山流水料根据黄龙玉矿出产的地势条件或堆积状态而出现了一些比较形象的命名,如水草花石、草皮坑石、鸡窝坑石、田坑石等等,这对普通的消费者理解黄龙玉的产出状态是有一定意义的,也因此这些说法在民间得以广泛流传。
黄龙玉山流水玉石特点是距原生玉矿较近,玉石的棱角稍有磨圆,表面较光滑、色泽艳丽、丰富,质地较好,是观赏石和山子的重要来源。
籽料,也称子料、籽儿料、水石、水料,是地表的原生矿因自然作用使原矿物岩石破碎破裂后,在重力、风力、水流及地貌的作用下,顺山势滚落到河流中,在水流的冲刷作用下经自然筛选留下的优质玉料。黄龙玉籽料在小黑山的河流中如苏帕河,象达洼河,洋烟河及镇安乡的勐眉河中均有产出,其中苏帕河流域、镇安河的籽料质地尤佳。黄龙玉籽料的特点是形态为卵石形,一般块度较小、表皮光滑圆润,带皮色。由于河水长距离和长期的搬运、冲刷、磨蚀,子玉中保留下来的,多是原生矿山料中最为致密坚硬的部分,所以籽料一般质量较好,内部质量容易把握,材料出成率高。籽料质地稳定,色彩纯正,玉质细腻温润。是黄龙玉玉料中质地最优的料种。
据开采资料显示黄龙玉籽料的产量占黄龙玉的总产量不足1%,但其产值在各种黄龙玉玉料中最高。黄龙玉籽料颜色多呈单一的黄色色调,是首饰、挂件、手玩件的主要来源。
板块玉料:料型如板状,表皮平整。色带层次分明,呈平行分布。出材率高。
瓦沟玉料:料型如屋瓦,表皮呈瓦沟状,色带随料形呈波浪状或沟带状起伏。玉料沟带多裹存杂质。
包浆玉料:玉料被石皮包裹,很难从外部表现观察玉质。包浆玉出料出材多色淡而多彩。
老干玉料:玉料表面为风化的石皮包裹,表层干枯是其明显特点。老干玉料玉质稳少有褪色起棉的现象。其不足之处是老干玉料与包浆玉料一样无法从表面判断玉质,赌性极大。
山筋料:玉矿破裂生成的玉料。玉料形状不一,多石英共生,多棉,出材率低。
原封玉料:业内称之为“无根石”——脱离矿脉呈星落状集堆存在。原封玉料,并表层多存在包裹物,其下为黄龙玉,玉料内部为黄龙玉包裹的石英或花岗岩角砾。原封玉料料型千姿百态,更有诸多原封玉集群交接而成的“蛋子玉”。因其形态各异,原封玉深受观赏石藏家喜爱,是黄龙玉“一石两玩”的典型代表。
草花玉料:黄龙玉因地质作用产生一些裂绺,长期受锰、铁离子沿其裂绺浸染形成黑色或红色的图纹,多枝脉状,俗称草花玉。草花玉料图纹在为切割打磨之前,无法判断内部情况,且图纹的最终定型,也受玉料切割和打磨角度的影响,赌性极大。
手玩璞玉:手玩璞玉是黄龙玉的一个极端表现形式。其型制要求适合入手把玩,以卵状为佳;玉质要求光滑细腻、手感好,且玉石不需雕琢,自然美是其一突出表现。手玩璞玉以小籽料相对多见,也有少量原封玉适合入手把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