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华石:西洋眼看中国艺术(1)
(2011-09-16 05:49:47)
标签:
安娜堡
大学
教授
旅游
美学
密歇根
文化
艺术
哲学
中国
绘画
学科
学术
|
分类:
艺评
|
本来打算在家里读论文,突然想到不如查找一下今天下午有什么课上。文理学院的课程列表上显示了许多非常有趣的课程,中国艺术史、摄影艺术史、19世纪法国绘画史、古希腊考古研究⋯⋯那么多有趣的课,一定要去听。查看了时间发现Martin
Powers的课正好在下午,天公作美,决定去上。
来美国之前,沃尔顿教授就把我的博士交流研修计划转发给Powers教授看,当时也是我第一次听这位教授。他有一个中国名字叫做包华石,包就是他的姓氏Powers的谐音,华当然就是中国,石的意思更是别具中国味道了。石头的意象在中国古代艺术中不但具有特别的节操意义,还是包先生专门研究的课题之一。他对汉代画像石非常有研究,曾出版著作一本,我来美国之前特地到家门口的山东博物馆给他拍了汉代画像石的照片,带了山东博物馆的资料。
去上课之前,还不知道包老师是什么脾气性格,先发个邮件打探一下。没想到他记得我的研修计划,非常欢迎我去听课和交流,还说正准备出版有关“如画性”的著作,对中国古典园林很有兴趣,下半学年在密大会召开一次中国艺术的国际会议,很多学者云集,而且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的也很多,我说跟利兹大学的alison
hardie老师曾有交往和联系,他也都懂得,哎呦,真是一见如故呀。有关沃尔顿和假扮美学,及其与中国古典艺术交融的课题也可以与他一起探讨,真是太好了。
下午的课叫做painting and poetry in
China,今天讲了文人画,课堂内大部分都是美国学生,大概有五六个中国人居然,这是我到了之后所听的课里面中国学生最多的了。课堂讨论非常活跃,包先生会时不时地提问在座的学生问题,在画上看到了什么?画中人在做什么?这幅画与上一幅画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两种风格会出现在一幅画中?不同时代的艺术作品是否可以比较?如果可以的话怎么比较?
这些问题我们在中国也会讨论,前些问题有关艺术史本身,而后一些,则已经关涉到了美学领域,包括创作风格的形成与体现、中西艺术比较,甚至还有自然美的欣赏问题。尤其关涉到中国古代文论画论的问题,与我的本科毕业论文宋代平淡审美理想的研究还有很多相似之处,可以发给老师看看,做进一步交流,肯定会碰撞出新的火花。
在美国这地方找个了解中国艺术的人比较难,找个深得中国古代艺术精髓的就更难了,很有幸见得包华石先生,相信我们的交流才刚刚开始。下节课我也要争取发言参加讨论。
P.S.:老师最后展示的一幅画上居然有一个印章是囧!真的就是囧啊!一个方框的印章里有这个表情!唐代还是宋代吧,额滴个神!好想问问老师那幅画是哪位高人穿越了画上去的……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