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超悄悄变成了“香饽饽”
(2010-05-29 14:54:08)
标签:
转载 |
申花意外当上了领头羊,这是俱乐部管理层技术上的胜利。朱骏两点做得非常成功,一是请了一位好教练,布拉泽维奇无疑是一头真正的狮子,他的贡献有目共睹;二是相中了一批新生代球员中的佼佼者,名气不大,能力很强。浐灞模式走的是另一条战略型路线,以大投入大手笔打造豪华阵容,准备长期占领足球市场。
有一度,浐灞似乎要成为中超的一个笑柄,花了近一个亿,搭建了半个国家队的阵容,却连战不利,居然排名垫底,完全像个不明内行的土财主。但即便在浐灞最低迷的时候,我也非常认同浐灞模式的战略方向,他们只是在技术操作环节上犯了大错:主教练选择有误,朱广沪适合带弱队,并不擅长打攻势足球;引进外援失误,除卡隆外,其余三人难堪大任,都被贴上了水货的标签。果然,自从浐灞及时调头请来科萨后,一切豁然开朗,近几轮打得风生水起,上一轮主场把山东队打得一点脾气都没有,比分虽是1比0,场面完全一边倒,赛后我特意和山东队的一位国脚了解情况,他说“对手太强、打得太好”,不是国军无能、是共军太狡猾。事实上也应该如此,依浐灞那套班底,只要能组合成一个有形状的团队,在中超的确是高人一头。所以,浐灞的底蕴和后劲是比申花强的,因为同样是一个狮子,科萨率领的队员能力要远甚于布拉泽维奇的球员。打到这个地步,我才觉得这是浐灞“必须的”。
浐灞模式之所以能够运行,归功于其决策层,一方是愿意对足球进行大投入且财力极其雄厚的戴氏姐弟,另一方是懂足球且对足球抱有极大热情的政府官员王军,这对组合绝对是中超的最佳拍档。我一直有一个观点,中国的职业联赛要想真正搞好,就必须有真正愿意拿出热情的顶级富豪来参与,所谓真正愿意拿出热情,一是要舍得投入,二是不单从生意考虑、更要从足球的角度考虑问题,三是要有持续性。以前我们的足球老板,大多数要么是小老板,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要么是搞投机性的大投入,很快就撤出市场。今年中超最好的一个势头是,介入的富豪越来越多,戴氏家族、恒大集团,再加上以前的宋卫平、徐明,这批人应该成为职业联赛的龙头。
有个故事非常耐人寻味,在海南搞房地产的前中远俱乐部老板徐泽宪已经“一夜翻身”,这个嗜球如命的徐老板准备再度介入足球,买一个中超俱乐部,但居然找不到卖家。前几年很多急于脱手却被深深套牢的足球老板们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尽管现在并不景气,却都选择了待价而沽。我觉得这个信息是个好兆头,预示着反赌扫黑之后的中国足球似乎看到了一线曙光。
浐灞的话事人之一王军身为政府官员,却是足球纯粹市场化的鼓吹者,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不能因为中国足球出现了很多大量负面新闻就否定这项运动的本质和市场,足球本身是阳光健康的,职业足球的市场价值是难以估量的,关键操作者要按足球规律和市场规律办事。浐灞搞大投入,一是要给球员和其能力相匹配的收入,比如我们给曲波一年200万,这样才能树立市场榜样,如果职业球员一个月拿5千的月薪,谁还愿意让孩子踢球?有案例证明,有的年轻队员为了万把块甚至几千元就去打假球,听了让人心寒。二是我们经营足球不能只盯着门票、场地广告这些收入来算小账,曼联算是最能赚钱的俱乐部吧,他们不也负债呢?俱乐部本身别想赚什么钱,职业足球的经济利益更多体现在品牌效应所带来的附加值上。”
酷爱足球的王军是从长远的角度经营俱乐部的,他也并非“老王卖瓜、自卖自夸”,浐灞的几位国脚是我的朋友,在浐灞最低谷、最容易分崩离析时,他们都给我说:“这家俱乐部的氛围太好了,大家可以安心地把心思都用在足球上。”
浐灞这支球队已经大踏步向第一集团迈进了,他们能走到什么地步?的确是中超很耐人关注的焦点。因为,这样舍得投入敢于砸钱的俱乐部的成败,对未来几年里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乃至整个职业联赛体系的影响,都是极端重要的,是具有方向性和路线性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