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其珍罕的太平天国铸币版式——
《太平圣宝背天国“简宝”样或母钱》赏析
http://s16/mw690/738ba101gce2ce49d7d4f&690
在太平天国铸币体系中,有一式很特别的小钱,其名曰:“太平圣宝背天国‘简宝’小平钱”。此钱,不仅是将“天国”二字置于钱背,更为特别的是其“寳”字,采用了俗写体,即今所说的简写“宝”字。
此钱,首载民国丁福保的《历代古钱图说》,后被今马定祥父子所著《太平天国钱币》转录载于书中,同时,华光普编著《中国古钱大集》也续转录载入。鉴于两书均继续采纳了《历代古钱图说》的拓图和标定的“仅见”之说。此一方面表明,“简宝”版“太平圣宝背天国”小平钱,自丁福保后,均被泉界名家认可,确有其实;另一方面也表明,上述两书的著者,当代中国泉界著名大家级人物,都没有见过“简宝”版的实物,都是转载丁福保拓图,其珍罕度可谓相当之高,由于他们的眼界所限续标“仅见”,亦在情理之中。而这种高珍罕度,我们还可以从至今仍检索不到网展或者见到他人它地有出现来进一步加以证实。
难道说此钱真是仅见,并且果真只有一枚存世,并且还遁形不见了吗?非也!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而泉有不知藏处矣。本人有幸深藏此钱真身,并且还至少为样钱是也!本品长期未拿出来亮相,今应朋友之请,将其帐中点出,遣上博来展赏一番,以飨诸好矣。
本品,黄铜质,钱体径近24毫米,重达6.66克,体小而厚重。我之前的藏家曾以蜡泥防锈,为上博特对字口做了适当锈泥清理。但见其包浆紧实油亮,浆色自然老道,铜色熟旧,品貌具传世特征,然未曾入土却曾入罐藏。此相,稍具泉识者,便可立断,其浆貌乃为开门,紫金山直入眼底矣。
审视其铸制体貌。本品铸制精整,穿口和轮边皆进行过精修,干净圆滑,边圆廓正,地章平坦。又可见其字口高凸,耸立于地章之上。如此字廓,有几处地方呈现雕母特征,当初获藏亦曾经疑其是雕母,然,在清理字口的过程之中,反复谨慎的观察,始终觉得以雕母定,尚有一定差距。这要是字口“锋度”不够,同时,某些笔划处似有铸痕铜凸刺;再者,背“国”字中的“王”字第一二笔划处有流铜粘连;最后,钱体缘边并非十分平整,有铸制砂眼现象。因此,此品即不能以雕母定之乃为稳妥。
然而,根据其厚度、字廓高凸、笔划间隔较宽、直径略大(比较谱载之唯一拓图,本品直径略略大于拓图)等特点,此品则非普通子钱铸品,而恰恰是一枚偏铸母的貌相,至低也是一枚初铸样钱!当然,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此“简宝”版式钱,之所以存世极罕,乃在于其并未批铸,顶多只是试样即止矣。
值得重点指出的是,此钱在《历代古钱图说》中的拓图,丁福保并未加注具体版式特征说明,其拓图中的“宝”字,宝盖头下之“王”字似乎有一点而成“玉”字,但是,观拓图,此“点”又感觉似有似无,“点”不清楚又似像流铜。马定祥先生批语曰“玉宝”,即宝盖头下不是“王”而是“玉”。由于马定祥先生未见过实物,采用的是丁福保书中的拓图,因此,其关于此字的识别就难保一定准确。事实上,通过此钱我们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此简写“宝”字,恰好不是“玉宝”,而是“王宝”!
“王宝”,这看似一个细节,但却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众所周知,太平天国铸币,“国”字中间是“王”,而非“玉”,这个“国”字是宋元以来的俗写字,这构成了太平天国铸币钱文上最为典型的特征或者说是一种特殊的铸币理念。因此,这里的“宝”字也采用了俗写的“宝”字,但是,在用于钱币上的时候,其中的“玉”中间的一“点”被舍弃,成为“王”字,这一写法,与“‘王’国”字显然是异曲同工,是为了与“国”字写法相一致的有意而为。换言之,将俗写“宝”字中那一“点”舍弃,正是为了和“国”字相统一,这才符合太平天国铸币钱文的一种特殊理念或者说讲究。因此,根据此实物实证,此钱并不是“玉宝”,这是尤其需要准确判定的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矣!
当然,我们如果我们进一步观察丁福保的拓图,可见此钱的钱文书意与本品还是有一定差异的,本品钱书写比拓图品更加端正,钱文高凸更加清晰。基于此,如果确定丁福保拓图之品为真品的话,那么,此“简宝”版就极有可能存在不同版式,而这点则具有成立的基本依据,那就是太平天国铸币,同形制的钱,具有多样版式的现象存在。而如果说,此品为样或母钱,那么,其与丁福保书中的拓图品钱文上有所差异,便在情理之中矣。
显而易见,本品无论从包浆锈色之辨,还是体质之察,皆无任何可疑之处,乃为真真切切的一枚“太平圣宝背天国‘简宝’样钱或‘母’钱”!正如前所述,目前为止,以本人之眼界和大千网网世界,我们均不见复品,其罕由此也可见一斑。
总而言之,此品无论作母钱认抑或为初铸样钱,本人虽不敢也不能去断言其乃孤仅之品,然,其存世,并存藏与本人帐下,则是实实在在的事实,这可由不得咱们认或不认矣!
此钱,诸名家大师们皆无缘得见真容,本人这里将其上博展示,没有丝毫得意洋洋之感,仅为诸泉好开开眼。同时,也再一次说明了一个真理,无论多么有名的大师大藏,其不可能阅尽天下之泉,其见识眼界作为一个人而非神,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也必然是有局限的,其见识言论也必然不会是金科玉律矣!
http://s2/mw690/738ba101gce2ce6437d11&690
http://s10/mw690/738ba101gcdd38d26eb79&690
http://s3/mw690/738ba101g7afb8e1e6842&690
http://s12/mw690/738ba101gcdd38d4198fb&690
http://s2/mw690/738ba101gcdd38d4d32d1&690
http://s3/mw690/738ba101gcdd38d987c42&690
http://s6/mw690/738ba101gcdd38f81d145&690
下图为马定祥《太平天国钱币》一书中的拓图和批注。此拓图是采用的丁福保《历代古钱图说》中的拓图,由拓图品质可知当时此钱的品相不端,而至拓图较模糊,尤其是背“国”字几乎看不清楚。从其钱文风格上看,与上面的“‘王’宝”版有一定的差别。
http://s16/mw690/738ba101gce06ea8453bf&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