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译本成了京城有名出版社丛书的盗版对象

(2019-07-15 17:52:37)
标签:

《蒙古人的入侵》三部

东方出版社丛书

盗版手法

分类: 杂谈

我的译本成了京城有名出版社一丛书的盗版对象

                (一)                                                                          

我的译本,指的是我从俄文翻译的苏联著名作家瓦西里·扬(Василий Ян写的历史小说《蒙古人的入侵》(«Нашествие монголов»三部曲:《成吉思汗》(«Чингис-хан» )、《拔都汗》(«Батый»)和《走向“最后的海洋”》(«К „последнему морю“»)。三部曲计百万字。我翻译这三本书前后花费了20年时间。

三部曲中,第三部《走向“最后的海洋”》和第一部《成吉思汗》,我在上个世纪80年代译出,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先后出版。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这两本书,保留了原文本的章节标题和注释(包括我加的译者注)。比如,《成吉思汗》一书,分上下两卷和尾声,上卷536节,下卷437节,尾声4节。上下卷和各章,都保留了原有的标题。注释均放在每页的页底。

剩下的第二部《拔都汗》,则是我应北京一家传媒公司约请,于2004年译出。该传媒公司在向我约稿时就与我商定,三部曲一次出齐。 该公司将我的三部曲译本交外文出版社,由外文出版社于2005年至2006年期间相继出版。2010年,外文出版社又出了三部曲的第二版。外文出版社的第一版是豪华版,开本大,天地宽,保留了全部注释,注释均放在正文旁。第二版是简装本,开本小,删除了不少注释,留下的注释放在每页的页底。

此后,该传媒公司还于2012年初和2013年中在中国书店两次再版了我的三部曲。这两版书,几乎删去了全部注释;非注不可的,就放在正文的括号里,用楷体字排出。

以上所说2005年至2013年期间由外文出版社和中国书店出版的我的三部曲共4个版本,最大的毛病,是第一个版本的责任编辑在我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删去了三部曲每一卷和每一章的标题,而这种做法又被以后各个版本延续下去。

这里,我想特别提请读者注意我的译本出版过程中在处理标题和注释方面出现的细节变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版本(1980年代)是一个完整译本,有完整的卷和章节标题,有完整的注释(包括我加的译者注)且置于每页页底。外文出版社版本(2005年至2010年)则删去了卷和章的标题,只保留了上百个节的标题,注释置于每页页底。中国书店译本(2012年至2013年)则既删去了卷和章的标题(只保留了上百个节的标题),又删去了注释;非注不可的,就放在正文的括号里,用楷体字排出。

还有一个细节需要提请读者注意。2012年中国书店版本出现了一个笑话。责任编辑历史知识欠缺,认为我译本中的突厥曼人当是突厥人之误,没有跟我打招呼,就擅自把突厥曼人通通改成突厥人。这一改,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唐朝时的突厥人竟然出现在成吉思汗所在的元朝。其实,突厥曼人就是土库曼人,我翻译时只是借用了中国古籍中的说法而已。

                          ()

京城有名出版社,指的是东方出版社。据百度百科介绍,东方出版社是人民出版社的副牌,创建于1986年。形象高大,出书无数。然而,就是这样一家有名出版社的“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丛书,竟然于2013年末至2014年中,以当时颇为流行的盗版翻译书的方式堂而皇之地盗版了《蒙古人的入侵》三部曲。

东方出版社“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丛书《成吉思汗》,译者署名为李秀峰、卢浩文。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丛书《拔都汗》,译者署名为李飞、甄正。“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丛书《成吉思汗的后世子孙》(即《走向“最后的海洋”》),译者署名为王冠辉、黄慧婷。这套盗版书出版一年多以后的2015年,我才从网上发现,随即在我当年45日的博客中发出博文《我的译著《蒙古人的入侵》三部曲竟然有了盗版书》,感叹“光天化日,公然盗版,界内混沌,一至于此!” “姑且立此存照”,日后再做理论。

                         (三)

现在,我们来见识一下出版社盗版翻译作品时采用的手法。这种手法其实很简单:不是对照原文进行重译,而是对别的译者已出版的译文从汉语角度进行“加工”。盗版的对象是:一、原作问世50年以上者(避免与原作者出现版权纠纷);二、原作颇有些名气且译作畅销者(可以为出版社带来声誉和利润)。这种盗版手法,在上世纪90年代颇为流行,《中华读书报》上曾专文有人揭露过。

东方出版社“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丛书盗版我的《蒙古人的入侵》三部曲时采用的手法,就是对我的译本进行词语上的修改和文字上的润色。三部曲中,尤以《成吉思汗》修改和润色做得“到家”,更换词语,颠倒语序不说,连小节标题也要改一改,弄得不明就里的读者真以为是重译书呢。

但是,“加工”手法再高明,盗版毕竟不可能脱离原来的译本。在不见原文的情况下,盗版者起码有两点是改动不了的:基本句式(句子的基本架构)不敢动,名词术语(特别是专有名词)不敢换。这些情况,有兴趣的读者只消将东方出版社的版本和我的译本进行一番对比,即可看出。

此外,识别东方出版社“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丛书盗版我的《蒙古人的入侵》三部曲译本,起码还有三个最明显的标识。标识之一:卷和章节标题。前面说过,我上个世纪80年代的译本,按原文译出过完整的卷和章节标题,而2005年之后外文出版社和中国书店出版的版本却被责任编辑删去了卷和章的标题,只保留了节的标题。如果是真正重译者,肯定会发现我的译本被删去了卷和章节标题,重译时肯定会恢复原书的所有标题。而东方出版社“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丛书盗版的《蒙古人的入侵》三部曲,只有小节标题,说明不是重译的。标识之二:突厥曼人还是突厥人问题。前面说过,2012年中国书店版本的责任编辑擅自把三部曲中出现的突厥曼人通通改成突厥人,闹了笑话。如果是真正重译者,肯定会发现原文中的туркмен是土库曼人,即使不知道采用突厥曼人这个古代族称,至少不会误作突厥人(турк东方出版社“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丛书盗版的《蒙古人的入侵》三部曲恰恰用的是突厥人这一被改错的用法,这说明是照抄来的。标志之三:有无注释和注释的位置问题。这个问题,前面已有详细介绍。东方出版社“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丛书盗版的《蒙古人的入侵》三部曲处理注释时使用的办法与中国书店2012年出版的译本相同,不但坐实盗版事实,而且指明盗版的正是我2012年的版本。

                         (四)

综上所述,我初步得出以下几点判断:

一、东方出版社“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丛书中的《成吉思汗》、《拔都汗》、《成吉思汗的后世子孙》,不是译自俄文的汉译本,而是我的译本的汉文改写本;

       二、东方出版社“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丛书中的《成吉思汗》、《拔都汗》、《成吉思汗的后世子孙》,改写依据的本子是中国书店2012年出版的我的译本;

三、东方出版社“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丛书中的《成吉思汗》、《拔都汗》、《成吉思汗的后世子孙》,疑是该丛书的编辑策划或起码参与策划的; 

四、东方出版社“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丛书中的《成吉思汗》、《拔都汗》、《成吉思汗的后世子孙》的6名署名译者,大抵基本上不懂俄文,或至少达不到可以笔译的水平(但是他们的汉文表达水平不错);他们手中极有可能不掌握俄文原本;甚至还有这样一种可能:世界上根本就没有过这6个人,或者至少没有过这6个人中的某几个人。

                               (作者:陈弘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