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汉语中的“快”及与其相关的词语
(2013-05-27 21:22:19)提要:中古汉语中,“快”产生了一个新得义位,即“佳”、“好”义。对此,历来的大型辞书未能揭示,甚至有误解误释者。本文举例说明“快”的这一意义的使用情况及作为词素的组合情况,并探寻了这一义位的来源。
关键词:中古汉语
在中古汉语中,“快”有一新的义位,即“佳”义,对此,似未有人论及,且历来的大型辞书中也未能专门揭示,甚而有望文误释者,今略举例说明之。
首先我们看单用“快”的例子:
(1)《全晋文》(1)卷六三孙盛《与罗君章书》:“省《更生论》,囊括变化,穷寻聚散,思理既佳,又指味辞致亦快,是好论也。”(p.1816)此句中“思理既佳”与“指味辞致亦快”为对文,“佳”、“快”同义。
(2)《全晋文》卷一〇二陆云《与兄平原书》:“文中有‘于是’‘乃尔’,于转句诚佳,然得不用之亦快。”(p.2042)此例中“于转句诚佳”与“然不用之亦快”为对文,“佳”、“快”同义。
(3)同上:“云四言转句,以四句为佳。往曾以兄七羡回烦手而沈哀结上两句为孤,今更视定,自有不应用时期当尔,复以为不快。故前多有所去。”(p.2042)此例中“以四句为佳”与“复以为不快”为对文,“佳”、“快”同义。
(4)同上:“意又谓其与渔父相见以下尽篇为佳,谓兄必许此条。而渊弦意呼作脱可行耳,至兄唯以此为快,不知云论文何以当与兄意作如此异。”(pp.2043-2044)此例中“意又谓其与渔父相见以下尽篇为佳”与“至兄唯以此为快”为对文,“佳”、“快”亦同义。
(5)《晋诗》(2)卷七张载《诗》:“大谷石榴,木滋之最。肤如凝脂,汁如清濑。江南郡蔗,张掖丰柿。三巴黄甘,瓜州素柰。凡此数品,殊美绝快。渴者所思,铭之裳带。”(p.739)“殊美极快”即“甚美极佳”之义。
(6)《晋书·顾荣传》(3):“时南土之士未尽才用,荣又言:‘陆士光贞正清贵,金玉其质;甘季思忠款尽诚,胆干殊快;殷庆元质略有明规,文武可施用;荣族兄公让明亮守节,困不易操;会稽杨彦明、谢行言皆服膺儒教,足为公望;贺生沈潜,青云之士;陶恭兄弟才干虽少,实事极佳。凡此诸人,皆南金也。’”此例中“胆干殊快”谓胆略才干甚佳,与下文“才干虽少,事实极佳”相对,“快”、“佳”亦同义。
(7)《全晋文》卷一一七葛洪文:“嵇君道曰:‘每读二陆之文,未尝不废书而叹,恐其卷尽也。陆子十篇,诚为快书。’”(p.2132)此例中“诚为快书”即“确是好书”之义。
(8)《宋书·萧思话传》:“太祖赐以弓琴,手敕曰:‘……前得此琴,云是旧物,亦有名京邑,今以相借。因是戴喁意于弹抚,响韵殊胜,直尔嘉也。并往桑弓一张,材理乃快,先所常用,既久废射,又多病,略不能制之,便成老公,令人叹息。”此例中“材理乃快”即“材理甚佳”之义。
⑨《南史·范泰传》“吾书虽小小有意,笔势不快,余竟不成就,每愧此名。”此例中“笔势不快”即“笔势不佳”之义。而“笔势快”者,时可称为“佳笔”,如:《晋书·孙楚传》后史臣云:“览其贻皓之书,谅曩代之佳笔也。”
西晋竺法护译《诸佛要集经》“诸过去佛如来至真等正觉皆用刍草以为座席,不以柔濡文饰重座为佳快也,修顺道法乃为大安。”(81-758)(5)
一、
从这一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郝昭是一个重信义、多智谋、勇敢顽强的优秀将领,决非“豪爽”两字可以概括的。所以此中之“快人”乃“佳人”义,亦即“优秀人士”之义。又:
(1)《世说新语·政事》:“山公以器重朝望”条刘孝标注引虞预《晋书》云:“山涛,字巨源,河内怀人。祖,本郡孝廉。父曜,冤句令。涛早孤而贫,少有器量,宿士犹不慢之。年十七,宗人谓宣帝(司马懿)曰:‘涛当与景(司马师)、文(司马昭)共纲纪天下者也。’帝戏曰:‘卿小族,那得此快人邪!’”此中之“快人”亦非指“豪爽之士”,而是指“佳人”,谓山涛是“纲纪天下”的优秀人士。同样的意思,也可称为“佳人”:
(2)《三国志·魏书·曹爽传》裴注引《魏氏春秋》:“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
(3)《晋书·陶侃传》:“杜为益州吏,盗用库钱,父死不奔丧。卿本佳人,何为随之也?”
二、快士
同样意思,当时也可称“佳士”:
(2)《三国志·蜀书·霍峻传》:“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
(3)《三国志·魏书·杨俊传》:“同郡审固、陈留卫恂,本皆出自兵伍,俊资拔奖致,咸作佳士。”(4)《晋书·崔恺传》:“(崔)罕字子伦,幼有门风,才望不及恺,以淑行致称,为清平佳士。”“快士”指“佳士”、“佳人”,到后代佛教文献中亦可见到,如:
(5)《法苑珠林》(6)卷二一“福田篇”:“为施虽多而无至心,贡高自大信邪倒见,不得快士。所施虽多而获报少,犹如田薄下种虽多,收实甚少。”
(6)《法苑珠林》卷二八“神异篇”:“见一辟支佛持钵乞食,母语女言:‘我欲家中取我食分与是快士。’女言:‘亦取我分并与。’”
三、快手
《词典》第七册:【快手】1、善射的士兵。《宋书·刘景素传》:“景素左右勇士数千人,并荆楚快手,自相要结,击水军。”《南史·黄回传》:“明宝启帝使回募江西楚人,得快手八百。”
《南史》中的“快手”,《宋书·黄回传》作“快射手”,所谓“快射手”即“优秀射手”之义,此中之“快”仍为“佳”义。其实“快手”犹“佳手”,也可称“好手”、“高手”,指技艺(或武艺)高超的人,不一定都是指“善射的士兵”,例如:
(2)《世说新语·汰侈》:“王君夫有牛名八百里骄,常莹其蹄角。王武子语君夫:‘我射不如卿,今指赌卿牛,以千万对之。’君夫既持手快,且谓骏物无有杀理,便相然可,令武子先射。”“手快”犹言技艺高超。
四、快吏
《词典》第七册:【快吏】干练的属吏。《北史· 陈元康传》:“神武谓季式曰:‘卿饮杀孙主簿,魏收作文书,都不称我意。司徒尝道一人谨密,是谁?’季式以元康对,曰:‘是能夜暗书,快吏也。’”
在这一语境中释“快吏”为“干练的属吏”固然未错,但实际上,“快吏”犹言“佳吏”。当时同样的场合,称“佳吏”者习见。如:
(1)《三国志·魏书·高柔传》:“咸还,皆自励,咸为佳吏。”
(2)《三国志·蜀书·陆逊传》:“会稽太守淳于式表逊枉取民人,愁忧所在。逊后诣都,言次,称式佳吏。”
(3)《后汉书·盖勋传》:“卓问司徒王允曰:‘欲得快司隶校尉,谁可作者?’允曰:‘唯有盖京兆耳。’卓曰:‘此人明智有余,然不可假以雄职。’”例中“快司隶校尉”犹言“佳司隶校尉”。相似的说法,如:
(4)《晋书·桓彝传》:“先是,庾亮每属彝觅一佳吏部。”
五、快婿
《词典》第七册:【快婿】亦作“快壻”。称心如意的女婿。《魏书· 刘昞传》:“〔昞〕遂别设一席于坐前,谓诸弟子曰:‘吾有一女,年向成长,欲觅一快女婿,谁坐此席者,吾当婚焉。’”(新编《辞源》释义引例同)
随文释义训“快婿”为“称心如意的女婿”固然未错,但实际上“快婿”即“佳婿”。如:
(1)《晋书·王羲之传》:“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编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
(1)后汉支娄迦谶译《阿閦佛国经》:“昔此国中人民,一心布施为福德快饮食,若有求索者,己所喜而施与。”(11-754)
(2)“我见其佛刹,皆以天物快饮食相娱乐,阿佛在中央,遍为诸弟子说法。”(11-759)所谓“快饮食”即“佳饮食”、“好饮食”。在汉译佛典中,还有以“快好”、“好快”同义连文者,
如:
(3)后汉支娄迦谶译《佛说兜沙经》:“如是等菩萨,其所止佛刹,刹极快好,其刹皆各自
有名。”(10-446)
(4)隋阇那崛多译《佛本行集经》:“仁者瞿坛,身体皮肤,快好清净,无有垢腻。”(3-808)
又倒文作“好快”:
(5)后秦弗若多罗译《十诵律》:“若言好快供养僧伽婆尸沙。”(23-17)
附注:
(1)(清)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四册),中华书局1958年。
(2)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全三册),中华书局1983年。
(3)本文正史均用中华书局校点本。
(4)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5)(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
(6)(唐)释道世《法苑珠林》,中国书店19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