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梁信军:面向中产,受益中国以及亚洲的长期成长机会

(2016-12-18 17:35:04)
标签:

投资

分类: 股市论道
面向中产,受益中国以及亚洲的长期成长机会 

复星集团副董事长、CEO梁信军在北大汇丰商学院上的演讲

       11月3日晚,复星集团做客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为北大师生和业界人士带来了题为“面向中产,受益中国以及亚洲的长期成长机会”的精彩讲座。梁信军从宏观视角,结合复星集团海内外的投资实践,与大家分享了他对未来投资机会的看法。以下是演讲内容:  
        谢谢大家,也谢谢海闻院长,特别感谢巴曙松教授的邀请。  
        我知道今天的讲座有很多同学以及深圳市区的朋友都一起参加,我力争不浪费大家时间,把这一小时利用好。  
        现在所有投资界面临的挑战,是怎么样找到成长机会?长期成长机会的新标准是面向中产需求的、未来受益于中国和南亚增长,并且在互联网环境中能够存活和发展,符合这三点,我认为是未来的成长机会。
  
       未来的需求动力——中产人群   
       讲未来的成长机会之前,必须要想一下,未来的需求在哪里?需求的本质还是人的需求,所以还是要分析一下未来需求人群的变化。站在今天这个时点,我认为基本上可以得出来三个结论,当然也许有人会存在异议,我只是抛砖引玉。
   
       第一、在地球上80亿左右的人口当中,如果按照门类来分,中产人群的成长是最快的,特别是在中国和亚洲,这一点很多人会有共识。为什么全球的中产人群成长最快?因为有越来越多的庞大人口的来源地——中国的人群变成了中产。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庞大人口来源地——印度的人,也会变成中产。所以,中产阶层的高速增长,超越了其他阶层的增长,这是人类当前的一个阶段性的现象。
   什么是中产?从一个非中产变成中产,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一是,你会追求过得更加健康一些。
  我小时候是在农村长大的,那时候看到汽车开过去尘土飞扬,闻到汽油的味道,我的心情非常愉悦,觉得这味道太好闻了。吃到方便面,觉得太香了,这是我从来没吃到过的美味。但是等到我变中产了,我真的很关心汽油里面是否含铅,方便面里面是否有地沟油。这就是中产的一个特点,他要过得更加健康。  二是,他会比非中产要过得更加快乐一些。
  三是,他希望更有安全感,过得更加富足一些。
  所以,围绕中产阶层的需求,应该朝着怎样让他们过得更健康、快乐、富足的方向去使劲。从这个角度去配置资产,你就会非常的安全,能找到成长点。
  
        第二,到2030年前后,亚洲将取代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为全球主流市场。   
       现在讲全球的主流市场、主流国家、主流行业的需求方,其实潜台词都指的是OECD,指的是北美、欧洲、澳大利亚、日韩。其实到2030年左右,甚至不用到2030年,全世界一半以上的GDP就将来自于亚洲。今天站在2016年年底,大家想象一下, 十三、十四年以后,说到全球的主流市场的时候,只要说亚洲就可以了。传统亚洲,或者说成熟的亚洲,一般指的是日韩,然而日韩增长有限,到十三、十四年后,真正的主流亚洲就是中国。将来的新兴亚洲就是南亚,主要指的是印度跟印度尼西亚。因此,十三、十四年后,想要在全球能够具有竞争力,就要在亚洲成长。  
       上面是一个柱状图,以统一和康师傅为例,可以看到快消品行业自2013年以来增速快速下滑。   
       我也在想,这是什么问题?去年的时候,我曾经想过,因为十分巧合的是,这些企业销售额增速的快速下滑,都出现在2013年以后,2014年、2015年快速下滑,2016年继续下滑。当时我猜测,会不会由于农民工回流问题? 从2014年开始,中国的城市流动人口每年平均减少800多万,所以我当时觉得,是不是由于农民工住在城市里需要消费几块钱的水、牛奶和方便面,需要买十几块钱一盒的洗头液,回到老家就不需要了,所以这些企业的销售额就下滑了。   
       但是区区800万的农民工回流人口,很难解释如此巨大的快消行业销售额下滑,所以不得不想另外一个原因,究竟是什么原因?很可能是消费升级,由于中产人群增加了,他们的消费形态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如果一个集团有低阶、中阶和高阶的品牌,那么,这家集团综合销售额的下降是不明显的。但如果有些集团,只聚焦低阶的,我们叫低价格的消费品,你看他下滑非常大。所以因此,这里面我觉得另外一个反面的例子可以佐证,如果你不重视中产,你没认识到中产是以后的消费主流,我相信你还是会有些问题。当然但愿只是我观察到的情况。  

         未来的需求动力——千禧一代   
       千禧一代是指1990年以后出生的,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一批人。全球千禧一代人群高速增长,预计至2020年,千禧一代将占据逾1/3的全球劳动力人口。  
        这群人有非常大的不同特点,第一,消费心态完全不同。第二,金融服务的能接受的方式也不同,社交方式也不同,他们与社会、政府的管理交流的方式也不一样。有些行业已经遭受了巨大的打击,比如零售、大卖场、百货、家电专卖等行业。   
       去年,无论是百货还是家电专卖,几乎所有的龙头企业都要关掉十家、二十家商场,即便没有关的企业,商场销售额都要下降7%—8%。所以我的问题是,传统行业还有生存和发展的可能性吗?如果活下来,同样的名字,内容还一样吗?我相信他们可以活下来,但是内容一定不一样,必须要找到新的活法,因为你要与千禧一代共生,得找到活法。你得承认,他们就是老大,你得听他们的,按照他们的方法来改变自己。  
       在商业当中,已经看到千禧一代带来的挑战,但对教育的挑战,你们看到了吗?我相信还没看到。大学的校长还没有认识到,我认为很快会来到。对金融的挑战,你们看到了吗?也没有。互联网是最直接的、数字化的东西,按道理最快的挑战应该来自于金融的变化,但现在还没看到,同样,我相信很快就能看到。包括对制造业的挑战,所以实际上,面对千禧一代的蓬勃兴起,对传统行业来说,不得不要研究一下,第一,如何生存;第二,发展的可能性。  
        从发展的可能性里,自然会看到很多创新的机会,千禧一代成为主流的消费者之后,诞生了很多创新的机会,比如说优步、滴滴。复星聚焦千禧一代的投资有很多,富足方面有大特保、保险极客、Sure、量富征信、徙木金融;健康方面有挂号网、名医主刀、宝宝树、妈咪知道、Scanadu;旅游方面有世界邦、来来会;娱乐方面有摩登天空、梦之城等等,这些公司都是在新的互联网这一代环境下成长出来,这些东西成长得非常好。

   从全球杠杆率看投资机遇
  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有三个杠杆,第一个是政府杠杆率,第二个是企业部门的杠杆率,第三个是家庭部门的杠杆率。   
       从2008、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政府杠杆率的成长非常快,导致今天的美国、欧洲、日本、加拿大、澳洲等国家的杠杆率非常高,中国政府的杠杆率也不断地增加。政府的杠杆率增长,政府支付的能力就相应削弱了。现在很多企业非常乐意投资政府担保的生意,觉得非常安全。我们要说,很可能是不安全的。欧盟当时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时候,规定政府债务/GDP不得超过60%,政府赤字/GDP不得超过3%,现在中国政府的政府债务/GDP勉强没有到60%,美国已经突破100%,意大利是110%、120%,欧盟普遍在90%以上的水平。  
        所以,如果说真的要做B2G的生意,要用心找一找,还有哪些国家是低杠杆率的。上面这张柱状图里,即便是发展中国家,杠杆率都很高,比如印度是65%,巴西是64%。反而有几个风险很大的国家的政府杠杆率是很低的,比如俄罗斯的政府杠杆率只有9%,印尼只有20%。  
        前不久,有一个朋友要投政府保证支付的电厂或垃圾焚烧场,问我印尼安全不安全?我说,从负债角度看很安全,投印尼政府担保支付的生意没问题。但是,你得考虑法律环境,有能力、愿不愿意支付是一个问题,有的时候想履约但没能力,也是一个问题。因此,B2G的生意是什么?当前非常热门的新能源汽车,主要盈利模式还是依靠政府补贴,每一部车补贴5万、7万,这样才获得了盈利。再比如,污水、垃圾、风电、太阳能等相关行业都是依赖政府补贴,这就是B2G的生意。总之,如果当前你还觉得不错,宁愿把未来想得艰难一点,未来我相信一定会更加艰难。当然有些低杠杆率的国家还是可以的。  
        其次,由于政府的杠杆率普遍比较高,政府的货币政策在分化。美国开始压杠杆,缓慢加息,当然行动是比较缓慢的。很多人考虑今年会不会加息,或者今年不加,明年会不会加一两次,但是现在的时点看,美国明年加一到两次概率非常高,这个时候美国压杠杆了,开始准备加息了,美元在短期内是走强的。  
       我们看一下企业部门。企业部门的杠杆率从全球看都存在着产能过剩。企业部门的杠杆率总体偏高。当然,中国的企业部门杠杆率尤其高,全球平均大概在50%至70%左右,企业部门的负债除以GDP,中国高达120%—130%。所以中国我们真真实实面对企业部门去杠杆的压力。但是从全球看,过剩产生压缩削减还没完成,还需要有一年甚至一年多的时间,所以因此,跟企业部门有关的生意,我们姑且称之为B2B的生意。我认为是没有见底的,但是如果你现在准备买,现在也是一个研究的好时机,因为如果你研究一个项目,你需要7至8个月,你完成交易还需要4、5个月,我想你今年开始研究、明年研究应该也是一个机会。   
       当然,我觉得在B2B业务里面最有机会的是C2M。经过互联网改造的柔性制造的,我觉得是非常有前途的。   
       第三个是B2F的模式,我们讲一下家庭的杠杆率。 欧美普遍是比较高的,高达70%至75%。所以,欧美虽然说从2008年、2009年经历了去杠杆,家庭负债率有所下降,但是负债率还没有到安全的边际,所以家庭消费能力增长还是有限的。发展中国家普遍比较低,中国只有不到50%。很多发展中国家是35%,聚焦家庭的生意,B2F的生意非常好。B2F特别聚焦中产家庭生意非常好。所以,从杠杆率考虑,结论是B2G的生意今天看上去不错,明天会更加有压力。与你原来想象的可能不一样:你觉得有些是安全的,将来会不安全,因为他的杠杆率会越来越高。有些你没试过,由于他杠杆率很低,反而可能是安全的。政府的杠杆率高了,一般来说他会倾向于降低利率。因为他的负债这么高,利率下降,有助于他少付点钱出去。   
      我认为全球已经进入到低息环境,而且还在降息通道当中。左下方的曲线是全球低利率时代的数据,我想讲讲中国。在低利率的环境下,无论中国还是全球的其他国家,最大的压力首先会加给金融机构,因为在中长期的低利率环境下,表面上看金融机构存款成本下降了,但是问题是,贷款这方面也会下降。总得来说,利差在低利率环境下都是压缩的。这个东西表面一开始看不出来,当刚降息的时候,你的贷款通常是长期的,比如两年三年,存款多数是短期,所以存款马上可以看到下降,贷款还马上看不到。但是随着两三年后,利差绝对会被压缩,所以金融机构压力会非常大,金融机构压力不仅在于过剩产能削减过程中,对他的资产负债表的破坏,净资产会减少。同时,更重要的压力也会来自于,除了一次性压缩,当过剩产能被削减的时候,导致的一次性的资产跟利润的损失之外,更重要由于低利息的环境,会压缩他的净息差,进一步压缩金融机构获益能力,所以金融机构这方面的确压力非常大。 第二点,在全球范围,包括在中国都会看到“资产荒”,高收益资产很难找。所以,从去年4季度到今年。整个债券市场的利率下行非常明显。这个明显第一个对实体经济是有好处的,因为你降利息,相当于降了融资成本。这样使得很多公司能够受益。以复星为例, 2014,我们整个贷息占我们负债成本大概在5.6%左右。2015年我们降到4.97%,相当于降了0.5%、0.6%,非常大。今年上半年我们又降到4.6%左右,又降了0.4个百分点,我估计到今年全年很有可能降4.2、4.3%,明年还会有下降。对民营企业来说,如果他负债率比较高,可能会从负债中受益。当然对于很多企业而言,要抓住国家降息的时机,尽早做好自己负债的调整。   
       刚才讲了汇率、货币政策问题,这些都是基于已有数据判断,其实还有很多风险没有反应到汇率、利率当中去。比如美国大选,咱们也不知道11月8日揭开的答案究竟是什么?本来认为铁板钉钉希拉里赢了,现在看来又有变数。意大利宪法还要修订一下,11月下旬要搞一轮公投。英国现在态度是硬脱欧,欧盟态度也很坚决,波动也很大,还有意大利银行危机的问题。这些东西在当前经济形势、汇率、利率这方面都还没有反应出来,如果大家自己要做研究,把这些东西都应该反应出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